嵩山望洛峰:诗意与远方的守望

嵩山剑客谈文化 2025-03-23 14:28:32

■王建淞

在少室山梯子沟顶分水岭的东边,有一座充满魅力与诗意的山峰——望洛峰。它宛如一位优雅的仙子,静静地伫立在天地之间,守望着远方的繁华与沧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望洛峰上,金色的光辉逐渐蔓延开来,照亮了它那陡峭的山势和层叠的岩石。这座山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望洛峰。顾名思义,在此峰西顾,便可眺望到洛阳那座古老而神秘的都市。

楼异在《三十六峰赋》中写道:“西望洛邑,郁千宫兮。”想象一下,站在峰巅,极目西望,那遥远的洛阳城仿佛近在咫尺,千宫万殿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那是怎样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啊!《嵩书》中也有记载:“登其巅,可见洛阳。”这简短的文字,却蕴含着无尽的遐想和期待。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攀登望洛峰,脚下的石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路旁的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勇敢的攀登者加油鼓劲。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视野也逐渐开阔起来。当终于登上山顶的那一刻,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和满足感涌上心头。

峰西南竖直而立的岩石呈层叠状,似石林,人称“少室石林”。这些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挺拔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山峰;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像沉思的老者,默默注视着世间的变迁。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时间的艺术。

1986 年,在峰下开辟了悬空栈道,如今已成为登少室山三皇寨北侧的通道。走在栈道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身旁是陡峭的山峰,心中既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又感受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这条栈道,仿佛是一条连接古今的时光隧道,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的深处,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宋代诗人刘本元在《咏望洛峰》诗中写道:“凭高懒上三山顶,望远偏惊两月空;试向此间登眺处,洛阳形胜在嵩中。”诗人站在这峰巅之上,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以至于忘记了攀登其他山峰的想法。那遥远的洛阳城,其壮丽的景色仿佛都融入了嵩山的怀抱中。

开篇 “凭高懒上三山顶”,诗人以一种看似矛盾的笔触起笔,既已身处高处,却言 “懒上”,实则蕴含着一种阅尽千帆后的淡然。望洛峰已然巍峨高耸,让诗人仿若拥有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视角,相比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此处的人间胜景已足够令人沉醉,不必再去追寻那缥缈难寻的仙界巅峰,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山水发自肺腑的钟情与眷恋。

“望远偏惊两月空”,诗意陡然一转,营造出奇幻而震撼的视觉意象。极目远眺,天地间仿若出现两轮明月高悬,这一奇景令诗人惊叹不已。或是月光洒在湖面,波光粼粼恰似另一轮明月;或是远方城镇灯火辉煌,与天际明月遥相辉映,造就这如梦如幻的 “两月” 之景。这般独特景象,不仅勾勒出望洛峰视野的开阔,更暗示着此地独特的地理风貌与神秘氛围,让人不禁沉浸于这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

“试向此间登眺处,洛阳形胜在嵩中”,诗人将视野聚焦,点明主旨。当立身于望洛峰巅举目眺望,洛阳城的山川形胜尽收眼底,尽在嵩山怀抱之中得以呈现。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望洛峰绝佳的观景视角,是俯瞰洛阳城的天然瞭望台,又强调了嵩山与洛阳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岁月的长河中,此地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古人对山河家国的热爱与守护,让后人在品读诗句时,仿若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磅礴的历史厚重感,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炽热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虚实相生,刘本元借望洛峰这一灵秀之地,巧妙融合个人心境、奇幻景致与历史文化,既展现自然的雄浑与绝美,又启迪我们珍视眼前山河、探寻历史脉络,让我们沉醉于山水间,收获心灵的澄澈与对家国故土的深情厚意。

明傅梅有《望洛峰》诗:“山头瞻洛水,滔滔日向东。洛京兴废事,都在逝波中。”站在望洛峰上,望着那滚滚向东流淌的洛水,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兴衰和岁月的无常。洛阳城的繁华与衰落,都如同那流逝的水波,一去不复返,但它们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开篇 “山头瞻洛水,滔滔日向东”,诗人以平实之笔,描绘出一幅质朴而壮阔的画面。立身望洛峰之巅,极目远眺,洛水如一条蜿蜒的丝带,滔滔不绝地向东奔涌而去。这看似简单的景象,却蕴含着一种永恒的动态之美,洛水的流淌不舍昼夜,如同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息,它串联起山川大地,也见证着无数的故事,为后文的历史感怀埋下伏笔。

“洛京兴废事,都在逝波中”,诗意在此陡然升华,从对自然景致的刻画转入对历史兴衰的深沉喟叹。洛京,那曾是繁华昌盛的象征,承载着无数的荣耀与梦想,然而岁月无情,朝代更迭,曾经的辉煌与衰败都如过眼云烟,消散于历史的长河。如今,站在这望洛峰上,凝望洛水,诗人深刻地意识到,那一切的兴废荣辱,都已被滔滔逝波裹挟而去,只留下无尽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是对洛京历史的凭吊,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洞察,提醒着我们,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与短暂,唯有山川河流,依旧默默见证着这一切,让后人在品读中,收获一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当下的珍惜。整首诗意境悠远,傅梅借望洛峰与洛水,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启迪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思索生命的意义。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为望洛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那温暖的色彩,让山峰显得更加温柔和迷人。此时,西望洛阳,城市的灯火逐渐亮起,宛如繁星点点,与天边的晚霞相互辉映。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脉搏。此时此刻,让你禁不住想起宋代大文豪司马光的诗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望洛峰,你不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书,一首悠扬的诗篇。你见证了无数的日出日落,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在你的怀抱中,人们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渺小。愿你永远屹立在嵩山群峰之中,守望着远方的洛阳,守望着我们心中的那片诗意与梦想。

夜渐深,望洛峰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月光洒在山峰上,勾勒出它那优美的轮廓。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仿佛是在与这座山峰对话。在这宁静的夜晚,望洛峰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新的一天,继续为人们展现它那无尽的魅力。

望洛峰奇景

望洛峰巅极目遥,依稀故国梦魂销。

烟笼古道连天际,雾锁长河接地潮。

城阙千秋留胜迹,天室万里展雄韬。

凭高怀远空惆怅,不尽河洛滚滚涛。

相关链接:望洛峰:在少室山梯子沟顶分水岭东,海拔1393.8米,距连天峰292°30'方向867米处。在此峰西顾,可望到洛阳,故名。楼异《三十六峰赋》:“西望洛邑,郁千宫兮。”《嵩书》:“登其巅,可见洛阳。”此峰山势陡峭,峰西南竖直而立的岩石呈层叠状,似石林,人称“少室石林”。1986年在峰下开有悬空栈道,今为登少室山三皇寨北侧通道。宋代诗人刘本元在《咏望洛峰》诗中写道:“凭高懒上三山顶,望远偏惊两月空;试向此间登眺处,洛阳形胜在嵩中。”明傅梅有《望洛峰》诗:“山头瞻洛水,滔滔日向东。洛京兴废事,都在逝波中。”

0 阅读:0
嵩山剑客谈文化

嵩山剑客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