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淞

在嵩山那磅礴雄伟的少室山中,石笋峰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巨人,以其独特的身姿傲然屹立。它静处在钵盂峰南偏西,海拔 1177.0 米,在距连天峰 339°10' 方向 1358 米的地方,守望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诉说着千百年的悠悠岁月。
初次听闻石笋峰之名,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画面:一根巨大的石笋,从大地深处破土而出,直插云霄,那挺拔的姿态,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带着这份好奇与憧憬,踏上追寻石笋峰的旅程,如同开启一场探秘未知世界的奇妙冒险。

当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石笋峰靠近时,四周的景色逐渐变得愈发引人入胜。山路两旁,茂密的树林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它们用绚烂的色彩装点着这片土地,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仿佛在热烈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清脆悦耳,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更凸显出这里的清幽与宁静。
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石笋峰的轮廓在视野中愈发清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它犹如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又似一位巨人,顶天立地。峰上的岩石层层叠叠,宛如一本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每一块石头都有着独特的纹理和形状,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似低头沉思的智者,有的如翩翩起舞的仙女,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将这座山峰雕琢成了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石笋峰,因其石立如笋,尖直挺出,其状如笋而得名。宋楼异在《三十六峰赋》注中描述:“状似笋,秀拔万寻。”《嵩书》也记载:“尖直挺出,其状如笋。” 这般独特的地貌,使得石笋峰在少室山中独树一帜。它的峰高而尖,嶙峋陡峭,极难攀登,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一份原始的神秘与宁静,仿佛是一座被尘世遗忘的仙境。
终于,历经一番艰辛,来到了可以近距离观赏石笋峰的地方。站在山脚下仰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这座山峰就像是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奇迹,它的每一寸岩石,每一道纹理,都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此时,仿佛能感受到大地的脉搏,与这座古老的山峰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

若想要领略石笋峰最为震撼的 “书册崖” 景观,乘坐少林索道前往三皇寨是绝佳的选择。当索道缓缓上升,眼前的景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森林、形态各异的怪石,一一映入眼帘。而石笋峰的 “书册崖”,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雄伟壮观。那层层叠叠的岩石,真的好似一本本排列整齐的书册,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这种独特的地貌,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是大自然在向人类展示它的神奇创造力。
到达三皇寨后,站在观景台上,眼前的 “书册崖” 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岩石层层叠叠,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仿佛是一条通往天际的登云梯。每一层岩石都像是历史的一页,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岩石的颜色不断变化,时而金黄,时而橙红,时而深褐,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微风吹过,山间云雾缭绕,“书册崖” 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座神秘的仙山,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虽然前往 “书册崖” 的攀爬过程较为陡峭和惊险,但正是这份挑战,让登顶后的美景显得更加珍贵。当沿着悬崖边的栈道小心翼翼地前行时,心中既充满了紧张与刺激,又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吸引。栈道下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耳边是呼啸而过的山风,每一步都仿佛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而栈道两旁的景色,却美得让人窒息。奇峰异石、绿树翠竹、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时间都停止了,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若是体力允许,继续探索吊桥等更多景点,将会收获更多的惊喜。这些景点都位于悬崖边的栈道上,走在吊桥上,脚下是万丈深渊,桥身随着脚步的移动而微微晃动,让人胆战心惊。然而,当克服内心的恐惧,放眼望去,眼前的美景却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水墨画卷;近处的山峰怪石嶙峋,形态各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吊桥上,感受着山风的吹拂,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片大自然之中,成为了这美景的一部分。

石笋峰,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文人墨客们灵感的源泉。宋代诗人刘本元在《咏石笋峰》诗中写道:“天作高山耸碧嶔,浑如新笋出丛林;根深莫措耕锄力,孝子无劳此处寻。” 在诗人的笔下,石笋峰宛如大自然精心打造的一座高山,高耸入云,犹如新笋从丛林中脱颖而出。它的根基深厚,不是人力所能撼动,即使是孝子也无需在此寻找。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笋峰的雄伟壮观,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明傅梅的《石笋峰》诗:“山形真似笋,谁锡以佳名。常作含苞色,不闻解箨声。” 则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石笋峰的独特形态。诗人好奇地询问,是谁给这座形状像笋的山峰赋予了如此美妙的名字。它常常保持着含苞待放的姿态,却从未听闻有解箨之声。这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想象,让我们对石笋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站在石笋峰下,抚摸着那古老的岩石,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这座山峰,见证了无数个朝代的兴衰更替,目睹了世间的沧桑巨变。它静静地矗立在这里,用沉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动人的传说,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或许无法一一知晓。但我们知道,石笋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相传,在远古时期,石笋峰是一位仙人修炼的地方。仙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在当地百姓中代代相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当地的老人们总会坐在村口,给孩子们讲述那些关于石笋峰的传说,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充满了对这座神秘山峰的向往。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石笋峰的文化内涵,也让这座山峰更加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石笋峰上,整个山峰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那金色的光辉与山峰上的岩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此时的石笋峰,宛如一位身披金色战甲的巨人,威风凛凛;又似一位下凡的仙子,光彩照人。在这片金色的世界里,石笋峰宛如一个梦幻般的仙境,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随着夜幕的降临,石笋峰渐渐被黑暗所笼罩。然而,在这片黑暗中,却隐藏着无数的希望与生机。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山林间飞舞,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远处的村庄,灯火通明,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石笋峰在这宁静的夜晚,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人们的梦乡。

石笋峰,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座承载着人们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历史与现实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它那独特的地貌,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那神秘的传说,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与向往。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石笋峰,去感受它的神秘与美丽,去探寻那些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去领略大自然的博大精深。让石笋峰的故事,如同这片山林中的清风,吹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让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为,石笋峰不仅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它将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向往。诗曰:

石笋峰奇姿
石笋孤峰立少南,尖峰直上破重岚。
形如秀笋惊天地,势若飞龙傲宇寰。
峻峭难攀云作伴,嶙峋独耸月为颜。
千秋傲立风霜里,万载英姿映碧潭。

相关链接:石笋峰:在少室山钵盂峰南偏西,海拔1177.0米,距连天峰339°10'方向1358米处。石立如笋,尖直挺出,其状如笋,故名。宋楼异《三十六峰赋》注:“状似笋,秀拔万寻。”《嵩书》:“尖直挺出,其状如笋。”石笋峰是少室山较为独特的山峰,峰高而尖,嶙峋陡峭,极难攀登。因山体岩石层层叠叠,人称“书册崖”景观。宋代诗人刘本元在《咏石笋峰》诗中写道:“天作高山耸碧嶔,浑如新笋出丛林;根深莫措耕锄力,孝子无劳此处寻。”明傅梅有《石笋峰》诗:“山形真似笋,谁锡以佳名。常作含苞色,不闻解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