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民路到老马路,岁月温柔

漫成都 2022-05-24 13:47:09

过去的那些年代,从糖果、糕点到牛奶与音乐,从家用日常到交通出行,再到生老病死,这个区域足可以被称为成都人最早感知“幸福”与“生活品质”的地方……

从新南门大桥向东出发,有一大片涵盖了新南路、一环路、致民路、老马路、临江东路、群众路、新生路,由老马路社区、新生路社区、共和路社区合围的扇形生活区域,曾经因成都造纸厂、肥皂厂、假肢厂、耀华食品厂、峨眉交通机械厂、牛奶场等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资及生活保障的第三产业成堆驻扎而闻名。如今,这些工厂随着城市发展已经慢慢消失或者搬迁。

遗留下来的过往片段,和那些企业早年间的职工宿舍,以及退休的老人们,依然是这个片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欣然接纳城市新貌,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一切变化。

就是这样一个三角形区域,曾经是成都重要的服务产业聚集地

老人们静怡地生活和行走在新的街区里,与年轻一代在时光交错中友好地融合,在街区新旧交替间,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今天,我们走进这片区域,一睹街区发展变化,感受原住民与新移民相互渗透与融合下迸发出的巨大活力,在时尚活力的街景中,茶余饭后的谈资下,重新寻找曾经的辉煌历史,重构最窝心的记忆之塔。

龙江路

从地铁3号线新南门站D口出来,穿过新南路,就是龙江路。

在这条绿荫掩映,市井生活气息浓厚的马路上,曾经是四川假肢厂、峨眉交通机械厂、乐器厂所在地。

龙江路18号的锦宏俊园的前身,就是成都峨眉交通机械厂。

成都峨眉交通机械厂成立于1936年,前身是“川西汽车修配厂”,后更名为“四川峨眉汽车修配厂”。解放后直到60年代,主要从事客车、货车修理和汽车齿轮、主副轴、方向机总成等配件的制造。

《方志武侯》有关于交机厂的详细记录:“交机厂规模很大,占据了大半条龙江路。龙江路20号是厂房、办公楼、单身宿舍,21号是职工宿舍,两幢楼一字排开。附近的十二街上有交机厂的幼儿园和老干部楼,在通向四川音乐学院的另一条街上,还有该厂的单身宿舍。”

龙江路街景,右边是交机厂前身‍

与客车厂一墙相隔的,是国营成都乐器厂。

每每从厂门口经过时,乐声悠扬,音韵悠长,行人总会忍不住驻足打望。这里生产的管弦类、民乐类乐器,曾经一度畅销省内外。也为今天片区音乐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继续沿着龙江路继续前行约一百米,马路右侧就是四川假肢厂,如今已升级成为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

龙江路上,右侧为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

“以前这儿还是一大片厂房,经过多年城市建设和改造,原来的生产车间已经搬迁出去,但是假肢厂的门头还是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太平横街

沿着龙江路继续前行,有一条与龙江路纵向交错的小街巷,这就是横跨老马路、新生路两个社区的太平横街。

太平横街东与致民路相接,西面通向群众路、新生路,是一条重要的城区交通要道。

1997年时的太平横街  摄影:刘陈平

现在的太平横街街景

位于龙江路交叉路口的路边居民楼房下围墙上画满了彩绘,生动还原了当年各个厂区生产盛况;与之相邻的老马路社区食堂,每到饭点热闹非常。食堂宽敞亮堂,小清新的装修风格,自助餐式的取餐方式,深受本地居民喜爱。透过落地大窗一边用餐一边欣赏街景,惬意又享受。

龙江路与太平横街交接处的壁画,还原年代记忆

太平横街里还蕴藏了不少特色馆子和老店,居民们白天在小巷的露天茶铺喝茶聊天,入夜则是食客们的天下。

致民路

穿过太平横街向东前行,就来到致民路。

致民路

据《成都街巷志》记载:“致民路是成都南部一条重要街道,可也是在历史很短的街道。1945年致民路修到九眼桥,当时称为新马路,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致民东路。”

“公元1938年,国民政府规划和新建复兴门,即为今天的新南门片区,寓意‘致民以治’,于是便有了致民路。适逢战争年代,作为大后方的成都,接纳了大量难民,为方便安置,成都府在致民路上规划了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由西向东各条街道大兴楼宇,供难民集中居住。”

十二北街

老马路社区老马识图摄影协会副会长欧阳廷宗,一直用镜头跟踪记录在这个片区发生的点滴变化和历史沿革。

“现在仅有十一街依然保留当时的旧宅群落,还能感受到当年生活的斑驳痕迹。据老人们说,街巷深处原来还有座猫猫庙,因庙内猫作虎像,又被叫做老虎庙,曾经一度香火旺盛,香客盈门。”

十一街街景

致民路,是一部成都轻工业发展的恢宏画卷,更是一部成都城市发展的辉煌史书。曾经遍布于致民路上的各类工厂,承载了保障成都人吃穿住行生活服务的重任。

致民路50号,1938年创立,成都人妇孺皆知的耀华食品厂就在这里。

曾经的耀华食品厂

耀华厂出产的糖果糕点,一直陪伴着成都人走过五十余年的幸福时光。耀华曾经也是80、90年代成都糖类食品的标志。

“可以媲美大白兔奶糖的小天使糖果,甜得很。还有酥脆化渣的花生糖,滑腻入口的巧克力,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耀华位于草堂附近的陈列厅,有很多年代记忆

这里陈列着不少以前的回忆。小时候你是不是也收集过很多耀华厂的糖纸?

带给很多人美好记忆的耀华,还是成都人定制生日蛋糕的不二之选。当年东大街上还有不少老成都都记得的耀华西餐厅。

身为成都本地人,80后的马力对耀华印象深刻,目前他在耀华食品有限公司负责市场运营。

“今年是耀华成立85周年。虽然耀华早在2016年就已经完成整体私有化和品牌转化,但我们现在十分重视耀华的品牌文化保护。在生产工艺和口味方面,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保留了近70%耀华的传统糕点,比如成都市民熟悉的葱油酥,鱼皮花生,每一个糕点都是由原老一辈耀华匠人老师傅秉承匠心手工制作,满满都是老成都记忆的味道。“

现在耀华位于草堂附近的糕点铺

马力介绍说耀华现在积极适应时代变化,迎合年轻群体需求,开发出了含有宣威火腿,椒盐味道的杜甫饼等新产品。到店的顾客,不但能买到原汁原味的小天使糖果,还能品尝到儿时熟悉味道的泗瓜泗桔子水,顺便还可以浏览店内陈列的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耀华老物件。

桔子水

小天使花生糖和酥心糖,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啊

成都人家喻户晓、每家每户必备的芙蓉牌肥皂,则诞生于致民路31号的芙蓉肥皂厂。

那些年,成都人家里必备芙蓉肥皂

当年,肥皂厂在致民路上身份显赫。整日机器轰鸣,车辆川流不息。在商品匮乏年代里,芙蓉肥皂理所当然承担起成都市民日常洗涤、清洁的重任。即便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还能在市面上找到它的熟悉身影。

还能找到当年的肥皂厂批发部的痕迹

88号的致民塑料包装厂虽然已难觅踪迹,但致民路塑料制品一条街,数间专业售卖塑料制品的商铺,续写了当年成都轻工业的辉煌。

曾经供给成都市民生活用纸的造纸厂,在致民路上也曾辉煌一时。

致民路33号有两栋四层楼的红色砖房,是省交通运输大队的宿舍,已静静地在致民路上伫立了七十余年。透过斑驳陆离的外墙,还能感受到过去筒子楼时代喧闹的生活场景。

致民路与十二街路口

2002年建成的雅典国际社区是致民路上最早一批花园洋房。

坐落在致民路上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前称是成都市第二工人医院,医院背后那条十一巷依然曲径通幽,静怡悠长,丝毫没有受到岁月侵蚀和打扰。

七医院背后的十一巷  摄影:关丽

沿着七医院所在的十二街继续向东,从沿河的丝管路向北前行,就是音乐广场是成都市区内最建成的露天音乐广场,如今已经成为热门的临河观景圣地,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对岸合江亭璀璨夜景。

丝管路音乐广场 摄影:欧阳廷宗

老马路

“现在说的老马路,是从丝竹路到九眼桥一环路口这条路。”老马路社区副书记胡海焘对片区街巷背后深藏的历史故事,深谙其中。

曾经的老街区 摄影:刘陈平

作为成都最早成立自发市场的街边集市,曾经的老马路菜市从老马路一直延展到红瓦寺,每天由成都周边自发组织的菜贩沿街售卖,被戏称为农夫菜市、马路市场。随着城市建设,2008年新建的益民菜市,从此改变了居民在马路边边买菜的历史。

搬迁前的老马路菜市  摄影:欧阳廷宗

“城市更新过程中,街区功能也重新做了定义,如今已经形成两个响亮的标签:国际化社区,音乐坊。”

胡海焘所说的音乐坊,涵盖了从一环路南一段、新生路、民主路、群众路住区,以成都城市音乐厅为中心,四川音乐学院为依托,规划面积约 1.2 平方公里的钻石型音乐主题的城市功能片区。

随着音乐坊、成都市第三批外籍人士服务社区建成,胡海焘参与了“老马醉音乐”、“十二乐微博物馆”品牌化项目建设,见证了马路天使乐友会从草根发迹,登上央视舞台的辉煌经历。

如今沿龙江路,一直到新生社区的川音生活区,已经形成国际音乐坊、知名乐器品牌一条街的新业态。而由社区策划、组织发起的爱乐之旅社区旅游线路和沉浸式音乐体验,吸引了不少青年团体和外地游客、本地居民深度参与。

丝竹路上的音乐坊  摄影:欧阳廷宗

群众路

从龙江路经太平横街,向西直走,就是群众路。

群众路上曾经有座牛气冲天的牛奶场,“当年的牛奶场就像一座庞大的牛奶加工工坊,有温顺可爱的圈养奶牛,还有热气腾腾的新鲜牛奶。”牛奶厂有很多老成都最记忆深刻的童年甜蜜味道。“早上会提个茶盅,一路小跑到牛奶场,在门口接上半斤当天的新鲜牛奶,再小心翼翼地以小碎步端回家,放到火上烧开。”

群众路小广场改造前   摄影:欧阳廷宗

西南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演出场馆城市音乐厅就坐落在群众路上,从此成都市民有了欣赏国际国内顶级音乐盛事的场馆。如今,群众路上林林总总开设了各类乐器专卖店,精心打造的街心花园,充满了音乐和时尚元素。

群众路广场上的新场景

新生路

群众路前方就是新生路。

新生路川音大门旁

位于新生路6号的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九所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之一。从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走出来的何洁、李宇春,让川音名声大震。川音对面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则由创建于1953年的四川省川剧学校(四川省艺术学校)和创建于1961年的四川省舞蹈学校合并而来。

四川音乐学院大门

民主路

与新生路纵向交界的民主路,原来是川音旁边一条狭窄的小巷,从前这是一条连通一环路和新生路的捷径道路。成都市殡仪馆就在巷子里。曾几何时,一边琴声悠扬,一边哭天喊地是当年一处别样“风景”。

改造前的民主路   摄影:欧阳廷宗

民主路新街景

随着2004年开始的川音片区旧城改造工程,迁走了殡仪馆,扩宽了巷道,引入了新的消费业态,新建了川音音乐幼儿园及音乐主题休闲运动体育场。

民主路上的川音音乐幼儿园

作为老马识图摄影协会新任会长,关丽大姐对老马路片区的变化充满深情。从东郊搬迁到此,退休后开始学摄影,关丽就一直用镜头记录下片区里居民生活的趣闻趣事,精彩瞬间,二十年来,孜孜不倦。

相濡以沫   摄影:关丽

“老厂区虽然不在了,但厂区退休老工人们的精气神依然健在。”

“摄影协会从2017年至今,连续出版了《老马路时光纪念册》,《镜头里的风采》等四本画集,真实记录了老马路片区的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欧阳廷宗对摄影的爱好矢志不渝。

新生活场景下时尚与活力在此完美交融。

有一条与龙江路交汇,呈东西走向的宽阔大道,名叫丝竹路。在成都城市化进程中,丝竹路被定义为城市景观路,俗称音乐大道。

丝竹路音乐大道

丝竹路向东通过太平横街通向致民路,向西则与群众路接壤,一直延伸至一环路城市音乐厅。

丝竹路上的呵呵喝奶茶店因为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消费低廉,成了川音学子休闲约会的理想场所。

美女老板娘曲儿在此经营近十年,见证了丝竹路的变迁。“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丝竹路原来就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子,路中间还隔着条绿化带,两旁是低矮的房子。”

如今丝竹路上随处可见音乐元素的景观小品、音乐文化长廊与各类乐器专营店,中央广场更是市民休闲小憩,举办各类音乐聚会的活动空间。

丝竹路街景

位于丝竹路165号,创办于1937年,原名为成都市东大镇小学的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前身为成都市太平横街小学、成都市新生路小学。

2005年学校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办学,正式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距离学校五十米开外就是全新落成的城市音乐厅,从陈旧狭窄街巷,到宽敞气派的教学楼,校园环境如今已今非昔比。

原太平横街小学,现为川音附小

川音附小旁边,曾经是四川客车厂所在地。省客于1936年创立,1963年开始生产公路客车,曾是交通部客车生产定点企业,上世纪60年代参与全国早期公路客车联合设计,产品曾获得交通部全国公路交通产品产品金杯奖,八十年代出口匈牙利、赞比亚等国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地铁十三号线新南门站的建设,以及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大片区之一的致民路居民生活场景,一大批新型社会餐饮纷纷进驻,为老社区带来新的活力。

致民路口的餐馆

位于致民路48号被誉为老成都味道的马路边边麻辣烫,每天顾客盈门,去晚了,还要排队等号。

成都吃客餐厅,年轻群体必去打卡之地。在保留传统川菜麻辣鲜香的同时,还加入了新派川菜的烹饪手法和技艺。

而位于致民东路28号的海大蜀成都市井烧烤,是夜宵首选店。店内虽然不大,但是看起来很有市井气息。

还有藏身于致民东路32号的百年粉蒸牛肉,是一家典型的苍蝇馆子,分量足,味道重,适合一群人去打牙祭。

致民路上的一家老馆子

老厨子中餐馆、重庆莽子火锅、华兴煎蛋面、宵廷小龙虾烧烤合作社,一大批新型餐饮在致民路扎堆亮相,满足好吃嘴们挑剔的胃。

“用镜头记录社区变化,用音乐架起沟通桥梁。”

老马路社区书记张戈对陪伴自己成长的城市片区怀有很深情感:“老厂区和老工人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同时,既要引入更多的业态和时尚元素,又要注重历史的传承与挖掘。让这片为成都市民带来福祉的片区在新旧交替间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焕发新的活力。”

致民东路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街区建筑形态和发展现状来认识和了解一座城市,未免略显单薄。

不忽略城市的过去,与曾经我们拥有的成长经历共存,把城市片区过往的人文、街区历史完整记录和真实还原,融入到现代时尚活力街区中,才能让城市和街区更有生命力,更加生动立体。

感谢以下单位和机构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武侯区望江街道办事处老马路社区

老马路社区老马识图摄影协会

成都耀华食品有限公司

——漫成都.城市——

文字|刘铠瑞

编辑 | Penny

图片|Anyu、怡霏、刘陈平

监制丨王红

0 阅读:3

漫成都

简介:深度感受这座城市气质,探索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