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号称陆战之王,无论哪个国家基本上都有装备,不过你要是仔细看的话,东方西方的坦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是东方坦克的炮管根部与炮塔结合处包着帆布,还有那相对低矮的外形,以及车尾上挂着两只圆滚滚的副油箱,这几乎成了区分东西方坦克的重要特征。
前两个特征以前已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车尾加挂副油箱的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坦克技术主要来源于前苏联,苏俄坦克从二战至今都有一个不变的传统,那就是在屁股上背着两个大铁桶似的副油箱。这两个副油箱的作用也无需多说,自然是用来装载坦克发动机所需的燃料柴油的,以此来增加坦克的行驶里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草率了,既然是用来装燃油的,那为何不装到坦克内部油箱里,非要挂在车后,这不是更碍事吗?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苏俄坦克以及后来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系列坦克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坦克的体型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要小很多,车体和炮塔也要更低矮,如此一来自然就降低了坦克的体重,更方便在泥泞的水网稻田和街道拥挤的城市作战。
事实上体型小巧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指标上可以有所放宽,还有就是减小了坦克正面和侧面的被弹面积,以及不容易被对手发现等优势,不过也带来了舱内空间狭小,坦克乘员工作环境恶劣和油箱容积被压缩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舱内空间狭窄,乘员工作环境恶劣还能够克服,但是坦克的油箱太小就是个大问题,这关系到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压力,一点都马虎不得。于是专家们就想到了在坦克的尾部加挂两只大油桶,用于携带一部分燃油,如此一来就巧妙地解决了续航力短的难题。
也许有人会觉得坦克尾部加挂大油桶的设计很愚蠢,毕竟坦克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作战,在那炮火纷飞的战场环境下背着两个大油桶不等于是找死,万一要是被炮弹甚至是子弹和弹片击中那还了得,坦克还不得被烧成一堆废铁了?
其实这些都是多虑了,现代的坦克使用的都是涡轮增压柴油机动力,车用的柴油不容易挥发,常温常压下即使拿火柴都点不着,更别说是被炮弹击中了。其实苏俄的坦克之所以从二战时就一直背着大油桶到处跑也只有特定客观原因的,那就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是烧柴油的,不像德军和美军的坦克是使用汽油机动力,这才是主要原因。
更何况使用副油箱的坦克在行军时肯定会优先
使用外挂油箱内的燃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进入战场时基本上已经把副油箱内的燃油耗尽,以避免被敌方炮火击中时浪费了,这样的传统也被我国的坦克消化吸收并发扬光大。
至于美军的坦克为何不挂副油箱,这确实有些让人感到费解。以美军的M1A2为例,这款坦克使用了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做动力,其耗油量比传统的柴油机要大得多,尤其是怠速时的油耗更是比柴油机多好几倍,按理说它应该最需要加挂副油箱,但实际上这款坦克并没有这样的设计。
其实M1A2没有挂副油箱也不奇怪,这款坦克本身的体型就相当彪悍,车身长度高达9.77米,宽度达3.66米,高度更是达到了2.44米,其自身重量就高达68吨,最新款的M1A2SEP更是高达71吨,炮塔也非常的大,其炮塔尾部还后凸出一大块,几乎与车体尾部平齐,根本没有挂载大油桶的剩余空间,挂在尾部的话则会影响其爬坡能力和机动性能,因此不得不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