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琼瑶的大姨,却被迫加入美国籍,离异后带着儿子嫁高官之子

墨忆史谈 2024-12-24 15:38:16

“我要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籍!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1985年,袁晓园女士走进美国驻华大使馆,坚定的说出了这番话。

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听到这话相当震惊,直言“你可以再想想。”

但是,袁晓园没有丝毫的改变,仍旧坚持要加入中国国籍,这可是她日思夜想了13年的愿望啊。

她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还是著名作家琼瑶的大姨。

那么,袁晓园为什么会加入美国籍?她的一生究竟有多传奇?

1901年,袁晓园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为官,人才辈出。

她的曾祖父袁绩懋是道光年间的进士,祖父袁学昌是光绪年间的举人。

父亲袁励衡更是民国时期的知名银行家,创办过交通银行。

伯父袁励准曾做过溥仪的老师,北京中南海的"新华门"匾额就出自他的手笔。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袁晓园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然而,作为家中长女,她也深深感受到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在她之下,还有7个弟弟妹妹,但是父母只给两个弟弟们请了私塾先生,包括她在内的其他姐妹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

为此,她没少跟父母争吵,后来她就偷偷的在弟弟们的学堂旁听,逐渐积累了些知识。

而她的父亲注意到女儿的才学后也是非常震惊,并开始专心培养她,15岁那年,她就开始帮助父亲处理公文。

然而,真正改变她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这场席卷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深深感染了她,她意识到自己不仅要争取家庭中的地位,更要为更大的社会贡献力量。

她的第一步是进入上海艺术学校学习。初入校时,她沉浸在油画、雕塑的创作中,以为艺术能成为她表达内心思考的工具。

然而,短短一年后,她便毅然退学。她发现自己内心对社会问题的关切远超对艺术技巧的兴趣,她希望以更直接的方式推动社会的改变。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袁晓园决定以更实用的方式进入公共领域。

当时,她在数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农矿厅,成为一名中文秘书。

然而,就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她的生活却是一地鸡毛。

二婚嫁给高官之子

1925年,24岁的袁晓园在家族的强烈要求下,与一位门当户对的男子匆匆成婚。

对方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性格冷漠,对女性缺乏尊重,袁晓园在这段婚姻里感到非常压抑、痛苦。

原本以为儿子叶漳明的到来能让他们夫妻的关系更加密切,可是丈夫对家庭的关心日渐冷淡,袁晓园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孩子和维持日常生活的重担。

经过两年的挣扎,袁晓园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颇具冒险性的决定——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

她顶着家族的压力,坚持将年幼的儿子带在身边,成为了当时少见的单身母亲。

不过,这段生活并没有打断她的事业。

1930年,袁晓园决定出国留学,追求更广阔的发展。

她通过不懈努力,说服了即将赴日内瓦任公使的高鲁,跟随他一起出了国。

后来她进入法国普鲁士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在法国期间,她生活拮据,靠给大使馆抄写文件维持生计。

也正是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叶南。

叶南出身高官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手投足间透着绅士风度。

他们在一次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讨论中展开对话,叶南被袁晓园独到的见解和清晰的表达深深吸引。而袁晓园也发现,叶南不同于她以往接触的男性,尊重女性,善于倾听。

两人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理想迅速熟络起来。

叶南始终支持袁晓园的学术追求,他会帮忙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帮她寻找兼职工作,或是在她参加学术会议时为她分担琐事,让她能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当他得知袁晓园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并独自抚养孩子时,非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她的坚强与独立更加钦佩。

他多次向袁晓园表达,叶漳明在他心中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将来他会尽自己所能给予这位小男孩父亲般的关怀。

最终,两人在1933年正式结婚。

婚后,叶南用实际行动践行他的承诺,对继子叶漳明关爱有加。

袁晓园也在这段婚姻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平等与理解,而她的事业也更进一步。

事业巅峰

1933年,袁晓园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她被任命为厦门市思金营业税局副局长。

这一职位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她不仅是地方税务系统中少有的女性官员,更是中国第一位女税务官。

在这个角色中,她展现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改革魄力。厦门作为沿海贸易重镇,税收体系复杂,袁晓园以严谨的态度重新梳理了当地的税收政策,并引入了更科学的管理手段。

这不仅提高了税务部门的效率,也赢得了同僚的敬重。

然而,她并未将这一成就当作终点,内心始终向往更大的舞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袁晓园响应国家号召,接受任命成为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的副领事。

这一职位让她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而加尔各答这一重要的战略物资转运地,则让她肩负了更多责任。

在任期间,她不仅协助领事馆处理日常事务,还主动联系当地华侨,动员他们捐款捐物,支援国内的抗战。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祖国的困境,她常常在社交场合发表演讲,以令人信服的语言和逻辑赢得印度政界和商界的支持。

袁晓园(左三)和邓颖超被迫入美

直到1947年,抗战胜利后,袁晓园随丈夫叶南回到中国,此时的她已是声名远播的外交家。

然而,战后中国局势复杂,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无能让她感到痛心。

作为“国大代表”,她曾试图在国民党内部推动改革,但始终未能见效。

于是,他们夫妻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直指国民党内部的种种弊端,呼吁国共合作以挽救中国的未来。

这封信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彻底激怒了国民党高层。蒋介石随即下令开除他们的党籍,并对他们发出通缉令。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袁晓园与丈夫迅速作出决定,取道香港前往美国。

在美国,袁晓园凭借自己的才能,考入了联合国秘书处,负责处理中文事宜。

然而,袁晓园并没有满足于安稳的工作。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她深感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而汉字在交流中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研究汉字拼音化方案。

1980年,年近八旬的袁晓园发起成立了“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并创办了会刊《汉字文化》。

在数十年的研究中,她最终推出了“袁氏拼音方案”,这一方案在海内外华人中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扬。

百年人生

1985年,84岁高龄的袁晓园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定居。

回国后,袁晓园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继续发挥余热。

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创办了"晓园中医院",为民众健康做出贡献。

同时,她还捐助了多项文化事业,创办了《汉语杂志》,致力于推广汉字文化研究。

袁晓园的书法

即使年过90,袁晓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心态。

她与外甥一家住在一起,生活充实而愉快。闲暇时,她喜欢练习书法、绘画。

2003年11月17日,102岁的袁晓园在南京辞世。

袁晓园的书法富含大气、苍茫、雄浑,充分体现了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正如她的外甥女,著名作家琼瑶所说:"与大姨比起来,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学习袁晓园这样的先驱者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0 阅读:4
墨忆史谈

墨忆史谈

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