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只有李世民把它用到了极致

尚书台官方号 2024-09-01 16:57:58

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人们心中的威望极高,即便是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后世历代帝王、世子和民众,都对他评价甚高,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与他的“贞观之治”分不开。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靠着“武功”获取的皇位,但是他在治国方面是颇有建树的,不仅文武全才,还能海纳百川。后世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史学家,都对唐太宗有着高度的评价。

唐代史学家吴兢这样说到,“亘古而来,未之有也”;北宋编撰的《新唐书》称之为“至治之君不世出也”,诗圣杜甫感叹,“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北宋文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到,“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如是说,“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明代学者张大龄曾说,“具凌驾四海之气,抱震撼八荒之才,如太宗者也”。明代学者王志坚对唐太宗进行了高度评价,说“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为什么后世对唐太宗有如此高的评价,还与李世民有两句“成名词”脱不开关系。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唐太宗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迄今为止,人们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都会不自觉的联想到李世民。那么,这句话究竟是唐太宗本人的原话,还是出自典故呢?实际上,这句话并非李世民的原话,追溯历史,说过这句类似的话的人,还有另外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比李世民要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但要探本求原,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早在战国时期,荀子曾在《王制》中说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论是张仲景还是荀子,这句话简直跟李世民那句话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

张仲景所说的这核心的八个字,与李世民所说的只有一字之差,而荀子所说的跟李世民的有三字之差,为什么张仲景和荀子都说过类似的话,却人们只记得李世民呢?原因是多面性的。张仲景所说这句话见于《金匮要略》,由于三国时期战火频仍,《金匮要略》被失传,一直到宋代才被发掘出来。荀子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按理说他的言论应该比李世民更有渲染能力。但是有一点,荀子只是思想家,并没有真正做过帝王。

李世民能够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用到极致,不仅仅只是口头说说而已,李世民所创立的贞观盛世,可以说是身体力行这八个字,李世民在位期间,从谏如流,爱民如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多都得到了善终。自古以来,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而李世民三者都做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这样评价唐太宗,“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由此可见,唐太宗的德行、功业和言论,都是受到世人敬仰的。

李世民爱民如子,又加上他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话来教导太子,意思是说,太子要以仁爱为本,要深知一国之君就像一艘船,天下万民就像滔滔江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起来乘风破浪,也可以把船淹没掉石沉大海。这句话其实是在孟子的“民贵君轻”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正是因为李世民让百姓安居乐业,又是一位不世出的杰出君王,这才让原本早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说过的话,在他身上得到完美诠释,也被后世人们普遍认可,真可谓是“道经千年更光辉”。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0 阅读:3

尚书台官方号

简介:读书破万卷,洞见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