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太平天国创业初期,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几人共同管理太平天国。
但由于战事变化,萧朝贵、冯云山先后战死,所以,太平天国未定都天京前,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圈只剩: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四人。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指示韦昌辉杀死杨秀全,顺待处理了石达开一家,石达开得知情况愤怒万分,带兵前来问罪,洪秀全为平息石达开奋斗,下令处死韦昌辉。
一番波折后,太平天国初创核心圈,只剩下洪秀全、石达开,原本,到了这情况,应该稍微消停下,一致对外,然而洪秀全压根不信任石达开,觉得他会变成第二个杨秀清,所以,他让大哥洪仁发成为安王、二哥洪仁达成为福王,希望,这两个不靠谱的哥哥可以帮自己压制石达开。
石达开很是生气,直接带着十万大军离开太平天国,石达开离开直接让太平天国成为洪秀全的一人堂。
起初,洪秀全还算开心,毕竟自己终于成为老大,然而开心日子没有过多久,但是他也没彻底潇洒过日子,毕竟清军和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所以他要提拔一些年轻人,让他们成为太平军中坚,陈玉成、李秀成就这样走上了历史舞台,两人分别被封为英王、忠王。
两人也对得起洪秀全,他们带领太平军成功阻挡了清军、外国侵略者的攻势,局势暂时安定下来。
不可否认太平天国第一代战略家是杨秀清,那么太平天国第二代战略家毫无疑问是陈玉成。陈玉成很年轻,二十多岁被封为英王,指挥数十万大军为太平天国打天下。
陈玉不仅亲自率军上战场,而且他也有很透彻的战略思想,主导着太平天国的走向。陈玉成深知清政府核心地带在北方,因而他派出了赖文光北伐。
石达开走出后,太平天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防守,这让陈玉成十分不满,所以,他将自己老部下赖文光找来,希望他能为太平天国打天下。
那么,北伐对于太平天国有什么好处?
1、由于,清军不断压榨,太平天国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开辟新的根据地成为当务之急。
2、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如果能在北方占据一席之地,完全有机会威胁清政府统治。
3、北伐可以吸引曾国藩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天京的压力。
4、太平天国丢失重镇安庆,赖文光觉得可以先进行北伐,等到自己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再重新夺取安庆。
陈玉成听了赖文光的分析,觉得很在理,所以他就让赖文光带一支军队从泸州出发,渡过淮河,开启北伐行动。
早期,赖文光是一位文官,天京事变以后,赖文光弃文从武,到江西招兵买马,成为统兵大将。
手下有一定力量后,赖文光指挥大军进攻颍州,然而,颍州并不好搞定,赖文光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率军来到河南作战。
赖文光进入河南后先进攻新蔡,接着绕过南阳,朝着陕西南部进攻,拿下镇安后,赖文光对西安发动进攻。
赖文光的进攻思路可以看出,他避开清军主力聚集区,朝着清军防御较为薄弱地带,让自己补充后勤同时也能补充兵源。
赖文光北伐进入陕西后,他手中军队已经达到二十万了,就在赖文光准备进攻西安的时候,庐州被围困消息传来,那么,赖文光会如何选择。
赖文光确实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勇将,可他始终成为一位帅才,因为他没有足够战略眼光,所以,他在知道庐州被围后,二话不说直接率领大军前来支援。
原本,赖文光是有机会拿下西安,再管南方死活,毕竟割据关中可以让太平天国有个不错的根据地。然而,他对被围困于庐州的陈玉成很有感情,除了感情外,就是庐州一旦丢失,天京会有危险。
其实,赖文光进入河南后,就得知庐州已经沦陷,陈玉成战死的消息,然而,这时候赖文光觉得回防意义不大,所以他继续指挥大军北伐。
赖文光稍作休息后,立即率领大军继续进攻陕西,这一路上,赖文光打了不少胜仗,击溃了无数清军高级将领,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太平军临时根据地。
局势十分有利于赖文光,只可惜一封信到来,洪秀全要求他救援。赖文光作为太平天国大将,对于天国有着特殊感情,所以他决定放弃已经得到胜利果实,率领大军回援天京。从赖文光的举动可以看出,赖文光只懂得战术,对于战略上还是有一定欠缺。
洪秀全发话后,赖文光放弃北伐果实,率领大军救援天京。赖文光对于太平天国忠诚确实十分可畏,那么赖文光为什么会这样选择,留在西北割据不香吗?
1、赖文光是一位有能力的将领,但是他并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所以他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2、太平天国对于赖文光有知遇之恩,所以,在太平天国遭遇危难之际,赖文光决定放弃一切救援洪秀全。
3、除了赖文光外,就是其他将领对于赖文光也有一定感情,所以,只要赖文光敢于割据,肯定有人会远离他。
4、赖文光知道,一旦洪秀全被曾国藩击败,那么,曾国藩会集中力练对付自己,所以,赖文光知道,只有将全部力量聚集在一起,才能有机会保住太平天国。
反正一句话,赖文光打仗厉害,但是他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所以他不可能割据称帝。
赖文光离开西安后,兵分三路南下救援洪秀全,这一路上,赖文光又消灭了不少清军,壮打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赖文光还没回到天京,天京就陷落了,因而,我觉得就算赖文光返回天京,也改变不了既定事实。所以,我觉得,赖文光还不如留在西安,清廷这样对他也有一定忌惮。然而,现实让赖文光最终选择救援洪秀全,丧失了割据一方的机会。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