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王阳明:世间两种人命最苦,两种人最有福!

禅道国学 2025-01-21 23:59:20

有句老话说得好:命若穷,掘着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

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困苦,事事不顺,都是命中注定。

其实命运是对一个人本性考察的偶然,一切皆有因。

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是天理,命苦命福皆由心造。

第一种命苦之人:心为形役的人

《小窗幽记·集峭篇》中有诗云: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

那些被外在物质、名利所驱使,内心不得安宁的人。他们忙忙碌碌,追逐的都是身外之物,却忘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再多,内心也是空虚的,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满足过。

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臣,权倾朝野,财富无数。

照理说,他已经命好的惹人妒忌了,但是却还不知收敛,谨护自己的福运,对于权力和财富追逐无度,最终因为贪污腐败而家破人亡。

第二种命苦的人:心无所寄的人

《菜根谭》上说“人生常有闲暇之时,若心无所寄,则易流于懒散,精神萎靡。”

有些人,虽没有物质所困,但是心无寄托,没有追求,得过且过,这种没有意义的人生,是很难感受到幸福的。

你看,江水奔腾,不会因为一去不返,就拒绝东流。

做人一样,如果心无所寄,就如海中孤舟,没有航向,也就没有终点。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位智者,看到一个年轻人穿着破衣烂衫,背靠一棵树晒太阳,神情萎靡。于是就问他:年轻人,这么好的阳光,你怎么不去做你该做的事,反而在这懒散的晒太阳,忌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年轻人叹了口气,说:”这世上,除了我拥有的这个身体,我一无所有,我干嘛费心地去做事呢?不如每天晒晒太阳。“

智者问:”你没有家吗?“

年轻人说:”有家就得承担家庭责任,所以没有。“

智者问:那你有没有朋友呢?”

年轻人说:没有,得到又会失去,干脆不要朋友。

智者问:你有没有所爱的人呢?

年轻人说:没有,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不爱。

智者接着问:“那你想不想赚钱呢?”

年轻人说:“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辛苦挣钱。”

智者想了想,说这样啊,我得帮你找根绳子。

年轻人好奇地问:找绳子干吗?“

智者说:”人,生就有死,你心无定向,存在也是多余,那还不如不出生,干脆自缢好了,这不正符合你的逻辑吗?”

年轻人听后无言以对。

心无所寄的人,和一具行尸走肉有什么不同,活着就是受苦。

第一种有福的人:心能自主的人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心能自主的人,他们内心坚定,不为外界所动摇。

哪怕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正因心能自主,所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人的生活,是主动的,是有目的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现代的企业家马云,他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正因他对坚持和信念的重视。虽然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无数困难,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对互联网事业的热爱,最终创建了阿里巴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所以说:心能自主,则行能自定。

第二种有福的人:心有所属的人

内心有所追求,就会有所热爱。

这样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动力。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可以付出一切。即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王阳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因为直言进谏被贬至龙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在龙场,他开坛讲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可谓一路坎坷,但他的内心是充实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所以说:心有所属,则行有所依。”

祝福我们,修炼内心,提高认知,超越束缚,成为真正的有福人。

6 阅读:245

评论列表

近道

近道

3
2025-01-23 01:06

看看王阳明穷困潦倒的一生,就知道人修道是一种变态的自残方式。

zhangjiu993

zhangjiu993

1
2025-01-24 19:59

我就像心无所寄之人,得过且过,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