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20年增长近4倍!时隔4年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出炉,首增这些内容

扬眼 2025-02-09 19:26:21

2月9日,“赋能基层医路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全国巡讲项目”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由 2013 年的 10.9% 增加到 2018 至 2019 年的 12.4%。时隔4年,最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于去年12月31日发布,并突破性地涵盖“全病种、全人群”,在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首次增加“1型糖尿病”及“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助力糖尿病防治水平整体提升。作为基层医疗内分泌科医生的“工具书”,新版《指南》有哪些要点?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共同主任朱大龙教授。

疾病现状——

约每10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

根据最新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根据 WHO 2011 年标准诊断,糖尿病患病率自 2013 年的 10.9%,增加到 2018~2019 年的 12.4%。各民族之间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糖尿病的知晓率(36.7%)、治疗率(32.9%)以及控制率(50.1%)均较前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共同主任朱大龙教授表示,随着国内外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诊疗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问世,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持续丰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新版指南突破性地涵盖‘全病种、全人群’,在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首次增加‘1型糖尿病’及‘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朱大龙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列全球第一,约每10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其防控工作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家庭幸福、国家的整体健康水平。新版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参考,帮助基层医生用好、用活‘工具书’,也是对《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积极响应。”

要点一:重视糖尿病前期筛查及诊断

糖尿病前期建议每年复查1次

朱大龙教授介绍,糖尿病的诊断与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筛查和诊断的主要依据。对无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的,患者需改日复查。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4 种类型。2024 版《指南》新增了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复查1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复查1次。糖尿病前期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要点二:早期良好控糖是关键

除了血糖,还要血压、血脂、体重联合达标

在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章节,《指南》更新强调重视个体化治疗,血糖管理仍是基本策略,并特别指出“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A)”。A级推荐,即充分证据的强推荐。

朱大龙教授解读:“新确诊患者应尽早实现血糖达标,即糖化血红蛋白

要点三:口服药3个月不达标要考虑“打针”

胰岛素起始治疗新增复方制剂选择

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三个月血糖不达标的患者,2020版指南推荐了“基础胰岛素等三类药物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新版《指南》首次将固定比例复方制剂纳入起始治疗推荐。

目前,临床进入应用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包括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和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研究显示,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具有降糖作用强、低血糖风险小、 对体重影响小的特点。

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路径图

朱大龙教授指出:“在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即糖化血红蛋白≥7%,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部分患者对于‘打针’有所顾虑。胰岛素是人体的生理激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处于‘不够用’‘不好用’的状态,外源补充可以帮助实现早期血糖的达标。”

朱大龙教授介绍:“对我国患者而言,空腹与餐后血糖‘双高’是常见的。一方面,患者胰岛功能受损,空腹血糖高;同时,中国大部分患者的饮食控制不佳,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导致餐后血糖居高不下。固定比例复方制剂是一种简化治疗方案,可以双管齐下,从机制和便利性上帮助血糖达标。”

要点四:首次增加1型糖尿病章节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发病增加,推动防治关口前移

新版《指南》将“在高危人群(一级亲属等)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筛查亚临床期1型糖尿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风险”作为A级推荐。

来源 视觉中国

对此,朱大龙教授表示:“我国1型糖尿病高发于10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患病人数居全球第四。通过对高危人群的早筛早诊,为早期干预赢得了‘黄金窗口期’,减轻对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冲击和经济负担,对促进1型糖尿病防治关口前移有重要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