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向来不缺 “斜杠玩家”,不少演员拍着拍着戏,突然就抄起了导筒 —— 有人靠处女作惊艳戛纳,有人成了电影节历史第一人,还有人把导演椅坐成了奥斯卡提名席。
今儿咱就来瞧瞧这些 “演而优则导” 的跨界高手,看看他们如何在镜头前后玩转双面人生!
杰西・艾森伯格
导演首秀:《当你拯救完世界》(2022 戛纳非竞赛单元展映)
名场面:让 “小 11” 芬恩・伍法德演沉迷社交媒体的儿子,朱丽安・摩尔化身政治狂母亲,代际冲突拍出黑色幽默味。
玛吉・吉伦哈尔
爆款处女作:《暗处的女儿》(改编费兰特小说)
高光时刻:凭此片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奥利维娅・科尔曼、达科塔・约翰逊贡献 “职业生涯最佳表演”。
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
导演代表作:《曼达洛人》第 4、11 集 +《波巴・费特之书》第 5 集
名场面:在《侏罗纪世界》和《救命恩人》等电影中以女演员的身份大放异彩,粉丝看后狂呼 “求导星战”,靠细腻运镜成星战宇宙新宠。
加布蕾・丝迪贝
首部执导:心理惊悚片《浅黑之马》
幕后故事:由专注少数群体的 “变革者电影公司” 制作,聚焦残障非裔作家的隐秘世界。
哈莉・贝瑞
双重身份:《伤痕累累》导演 + 主演(饰演过气 MMA 选手)
炸裂操作:网飞豪掷 2000 万买全球版权,打女转型导演首战告捷。
雷吉娜・金
历史性时刻:2020 威尼斯电影节,首位获选的非裔美国女性导演(作品《迈阿密的一夜》)
镜头语言:聚焦民权运动,拍出马尔科姆・X 与阿里的热血与沉思。
安吉丽娜・朱莉
文艺转型:自导自演《海边》(2015)
风格标签:地中海美景下的婚姻困境,压抑美学拉满,私影气质浓厚。
本・阿弗莱克
导演代表作:《失踪的宝贝》《逃离德黑兰》
名场面:凭《逃离德黑兰》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从 “烂片王” 逆袭成导演界黑马。
达科塔・约翰逊
初执导筒:酷玩乐队《Cry Cry Cry》MV
幕后身份:从《五十度灰》女主到音乐录影带导演,低调解锁新技能。
拉尔夫・费因斯
自导自演:《看不见的女人》(2013)
演技执念:演得了伏地魔,导得了狄更斯情史,文艺片领域存在感拉满。
爱德华・诺顿
导演履历:《布鲁克林孤儿》《Keeping the Faith》
选角鬼才:专挑复杂角色,导戏也爱啃硬骨头,比如神经侦探题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导演代表作:《不可饶恕》《百万美元宝贝》(奥斯卡最佳导演)
老炮气场:西部片传奇转型导演,镜头如枪管般冷峻,直击人性善恶。
约瑟夫・高登 - 莱维特
自编自导自演:《唐璜》(2013)
跨界操作:从《盗梦空间》鲜肉到色情片成瘾者题材导演,大胆挑战禁忌话题。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自我救赎:自导自演《洛基:勇破难关》(2006)
情怀杀:让洛奇在中年危机中重返拳台,没人比他更懂角色的灵魂。
汤姆・汉克斯
导演首秀:《挡不住的奇迹》(1996)
文艺情怀:演得了阿甘,导得了 60 年代摇滚乐队故事,细腻温情一脉相承。
芭芭拉・史翠珊
才女导演:执导《双面镜》《燕特尔》等 3 部作品
多面手:歌手 + 演员 + 导演,用音乐电影玩转女性叙事,妥妥的好莱坞大女主。
罗伯特・雷德福
导演生涯:近 40 年执导经验,代表作《狮入羊口》
行业地位:从《虎豹小霸王》男主到导演,用政治惊悚片持续输出社会思考。
伊娃・朗格利亚
破局之作:《辣到爆炸》(2023)
使命担当:作为拉丁裔导演,直言 “20 年才等来一部制片厂电影”,励志故事背后是少数族裔的破圈呐喊。
西恩・潘
导演代表作:《 Into The Wild 》《不一样的本能》
现实关怀:偏爱真实事件改编,镜头直击社会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
加里・奥德曼
自传式执导:《切勿吞食》(1997)
暗黑风格:用粗粝镜头还原伦敦底层生活,从 “蝙蝠侠反派” 到现实派导演,戏里戏外都够狠。
朱迪・福斯特
早期执导:《小男人泰德》(1991)
童星转型:从《沉默的羔羊》影后到关注天才儿童的导演,始终聚焦边缘人群。
罗伯特・德尼罗
导演首秀:《布朗克斯的故事》(1993)
黑帮情怀:自导自演意大利社区故事,延续《教父》式的街头暴力与父子温情。
艾迪・墨菲
唯一执导:《哈林夜总会》(1989)
喜剧执念:从《 Beverly Hills Cop 》笑星到导演,把脱口秀的俚语幽默搬上大银幕。
蒂姆・罗宾斯
爆款导演:《死囚漫步》(1995)
社会议题:聚焦死刑争议,苏珊・萨兰登凭此片获奥斯卡影后,文艺与现实并重。
本・斯蒂勒
喜剧执导:《超级名模》《博物馆奇妙夜》
自黑属性:演得了傻气模特,导得了无脑喜剧,用无厘头搞笑稳坐好莱坞喜剧界半壁江山。
丹尼・德维托
暗黑喜剧:《鸳鸯绑匪》(2002)
多面手:从《出租车司机》演员到导演,擅长在黑色幽默里藏锋利讽刺。
加里・西尼斯
经典改编:《人鼠之间》(1992)
文学情怀:把斯坦贝克名著搬上银幕,导戏如演戏般细腻,聚焦底层劳工的命运悲剧。
克里斯・洛克
自编自导自演:《我想我爱我老婆》(2007)
脱口秀思维:把单口喜剧的犀利台词融入婚姻题材,搞笑背后藏着对中年危机的扎心洞察。
布莱克・莱弗利
跨界首秀:泰勒・斯威夫特《I Bet You Think About Me》MV(2021)
闺蜜合作:被霉霉钦点导演,复古奢华风镜头获赞,从《绯闻女孩》女主到 MV 界新星。
扎克・布拉夫
独立电影:《花园州》(2004)
文艺青年:自导自演失意青年返乡记,用独立电影圈粉,顺带捧红 “小辣椒” 格温妮丝。
沃伦・比蒂
政治喜剧:《Bulworth》(1998)
老派作风:从好莱坞黄金时代演员到导演,用荒诞政治讽刺片延续银幕影响力。
乔治・克鲁尼
导演代表作:《晚安,好运》《后裔》
知识分子:镜头偏爱冷战历史与家庭伦理,用沉稳叙事成文艺片重镇导演。
阿尔・帕西诺
纪录片执导:《寻找理查德》(1996)
莎剧执念:探索《理查三世》幕后,从 “教父” 到莎士比亚研究者,戏里戏外都要啃硬骨头。
凯文・科斯特纳
史诗巨制:《与狼共舞》(1990,奥斯卡最佳影片)
西部情结:自导自演印第安文化故事,用 180 分钟史诗证明:演员当导演也能玩出格局。
罗伯特・杜瓦尔
宗教题材:《传教士》(1997)
老戏骨转型:从《教父》汤姆到导演,聚焦牧师堕落与救赎,演技派导戏更懂角色弧光。
福里斯特・惠特克
女性叙事:《待到梦醒时分》(1995)
多元视角:从《黑豹》国王到女性情感片导演,用细腻镜头关注非裔女性的婚姻与成长。
史蒂夫・布西密
独立电影:《采访》(2007)
小众审美:从《低俗小说》劫匪到导演,专拍边缘化人物,独立电影圈的低调狠人。
艾伦・阿尔达
电视导演:《陆军野战医院》等剧集
多栖发展:舞台 + 电视 + 电影三栖,导戏如演戏般精准,细节控实锤。
梅尔・吉布森
史诗巨制:《启示录》《耶稣受难记》
争议风格:从《勇敢的心》导演到玛雅文明末日叙事,镜头血腥却充满原始力量,争议与才华齐飞。
镜头前后,都是人生片场
从戛纳到威尼斯,从商业大片到小众文艺,这些演员出身的导演用行动证明:好演员懂表演,更懂如何让镜头说故事。有人为了突破自我,有人为了传递小众声音,不变的是对电影的那股子狠劲 —— 毕竟,能在两个行当都玩得转的,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
下一次,当你在片尾字幕看见熟悉的演员名字出现在 “导演” 栏时,记得多留个心眼 —— 说不定,又一个跨界奇才正在改写银幕规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