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你还记得当年合资车企在中国搞“市场换技术”那套路吗?
结果呢,市场是让人家拿走了,咱自己的技术总是慢半拍。
可现在,风水轮流转,比亚迪的腾势Z9GT居然要带着中国的高端技术,去敲欧洲的大门了!
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意思?
比亚迪这几年在海外的动作,那叫一个频繁。
又是开销售渠道,又是建海外工厂,还自己买了滚装船,足迹遍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比亚迪的野心绝对不止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
但这次腾势Z9GT亮相意大利米兰设计周,宣布正式进军欧洲市场,这可不仅仅是“出海”那么简单,背后藏着更大的棋局。
要说比亚迪的全球扩张,那真是“多点开花”。
2023年12月8日,他们宣布要在匈牙利塞格德市建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年产能几十万辆。
你品你细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欧洲本地生产,能更好地应对那边的贸易壁垒和政策变化,还能降低运输成本,简直是一举多得。
更狠的还在后头。
2024年7月4日,比亚迪又宣布要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建个更大的生产基地综合体,直接砸了5.8亿美元,涵盖乘用车、电动巴士/卡车,甚至连电池材料都安排上了。
这说明啥?
说明比亚迪不仅仅盯着欧美市场,南美市场也要拿下!
光有生产基地还不行,还得打入核心市场。
2023年9月20日,比亚迪在日本推出了海豚车型,售价363万日元。
要知道,日本可是汽车强国啊,能在那里卖车,那可是对自身技术和品质的极大肯定。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实力认证!
你可能会问,比亚迪凭啥这么自信?底气在哪?这就得说说腾势Z9GT的技术优势了。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比亚迪汉在欧洲卖7.2-7.6万欧元,比奔驰E300、宝马530还贵一点。
按照这个路数,腾势Z9GT估计得卖10万欧元以上,直接挑战奔驰S级、宝马7系。
这价格,可不是随便定的,没有硬实力撑腰,谁敢这么玩?
腾势Z9GT到底有啥黑科技?
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它的易三方技术,蟹行模式、原地调头,这在欧洲那些老街道上简直是神器。
还有180km/h爆胎安全性,这可是实打实的硬指标。
再加上针对欧洲市场的定制化调整,尺寸、智能化都要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当年欧美日车企也是这么干的,用高端车型打开中国市场。
现在比亚迪反过来,用技术反攻欧洲,这叫啥?
这就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有销量目标和配套设施。
王传福说了,2024年比亚迪销量目标要在302万辆的基础上增长20%,冲击360万辆。
这目标可不低啊,得靠真本事才能实现。
为了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比亚迪还和壳牌合作建设充电网络。
截止2023年底,壳牌已在全球运营超过50万个充电桩。
这说明比亚迪不仅卖车,还考虑到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这服务,到位!
话说回来,比亚迪的崛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汽车人从燃油车时代的被动,到新能源时代的主动,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辛,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与积累,没有他们的付出,哪有今天的成就?
更重要的是,国产汽车的崛起,还带来了“鲶鱼效应”。
以前合资车、进口车卖得死贵,现在呢?
大众朗逸降到7.98万,本田CR-V降到13.98万,宝马5系都降到29万了。
说白了,就是国产汽车把价格给打下来了,老百姓才能买到更实惠的车。
2024年5月29日,比亚迪秦L DM-i正式上市,以9.98万元-13.98万元的价格,重新定义了中级轿车的价值标杆,它拥有超长的续航能力和领先的DM-i混动技术,是比亚迪在中级轿车市场的重要战略车型。
那么问题来了,腾势Z9GT能否在欧洲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比亚迪的海外扩张,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出口,更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自信和品牌自信的体现。
我们期待着比亚迪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也期待着中国汽车工业能够真正崛起!
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就看比亚迪们怎么“整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