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此语尽显天人合一之深邃境界。仿若《周易》中“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所云,人若能法天地之理,以心体宇宙之宏大,以念察万物之幽微,则举手投足皆合道韵。
宇宙之奥秘、万物之兴衰,似可于掌上权衡,于自身运化。如庄子逍遥游于天地,以心御神,洞察自然之变。人当修心养性,使自身与宇宙相呼应,以包容万物之心,纳阴阳变化之理,于内在的精神世界里,感悟宇宙万化的无穷生机,从而掌控自我命运,与宇宙同流共转,方得此中真意。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性有巧有拙,巧者玲珑善变,拙者质朴厚重。“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巧者应如大智若愚般伏藏锋芒,不肆意张扬,以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拙者亦能藏其钝塞,于默默中积累沉淀,似潜龙在渊,待时而动。伏藏非虚伪掩饰,而是一种处世智慧,收敛过度的显露,于谦逊内敛里洞察世事、修身养性,使自身在岁月磨砺中,以平和且深邃之态应对万千境遇,达致“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此语蕴含深刻的养生与处世智慧。
饮食遵循时令,如《黄帝内经》所讲“不时不食”,可使身体各器官和谐运作,因应自然节律调理百骸。春食芽、夏食瓜、秋食果、冬食根,顺时摄取天地精华,滋养身心。行事把握时机,机者,动之微,吉之先见。正如《周易》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洞察事物发展的微妙契机并适时行动,便能使万事万物安稳顺遂。不急躁冒进,亦不错失良机,以平和且敏锐之心应对生活起伏,于动静之间达致身心与外界的和谐安宁,悟得自然与人事相契之妙道。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此语蕴含深刻修身与处世之思。九窍为人体感知外界之门户,易受邪念侵扰。《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即言外界诱惑之害。而“三要”,或为眼、耳、口,把控此三者之动静,实乃关键。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时刻警醒自身言行,于视听言动间守正持中。目不迷于五色,耳不乱于五音,口不吐妄言绮语,以静制动,制心一处。则能使内心澄澈,不为外邪所动,于纷扰尘世中,守得一方宁静,达致修身养性、正心正德之高境,此乃古人智慧之结晶,亦为后世修身之圭臬。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火自木中而生,其盛极则祸至而木毁,此乃自然之理。犹如奸佞之人于国中生,一旦时机成熟,其恶行发作,国家必遭溃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奸佞初萌时,若不能洞察防患,养痈遗患,终致大患。昔者唐玄宗时,李林甫口蜜腹剑,在朝弄权,初时未觉其害,待安史之乱起,大唐盛世倾颓。可见,为政者当有明察秋毫之智,见微知著之能,于奸邪初现之时,便以刚正之策制之,绝其滋长,方能保国家长治久安,此亦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之要义。
图片来自诗词心法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
此语蕴含深刻的修身智慧。至乐之境,如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内心盈满愉悦,不为物欲所拘,天性得以自在舒展,精神宽馀。而至静之时,仿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境,心灵沉淀,于静谧中洞察自我,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动,守廉洁之操。
古之君子,常于山水间寻至乐至静。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田园之乐中尽显性馀,于质朴宁静里坚守廉洁。此二者,实乃修身养性之双璧,能于乐中不淫,静中不寂,方可使性灵纯粹,德行高迈,于纷扰尘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后世所敬仰效仿。
无始茶福仙苑
[赞][赞][赞]
勇敢的心
美!!!
用户93xxx03
[点赞][点赞][点赞]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阴符经和宇宙奥妙关系不大,还尽在?零零看文化比较没文化。阴符经和道德经是中国经典的并列第一,讲的主要都是人的事,借天和道阐述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