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册命回纥可汗磨延啜为英武可汗,同时还将次女宁国公主下嫁给磨延啜为妻。
在宁国公主出发回纥时,唐肃宗舍不得爱女,亲自将宁国公主送到咸阳,在父女分别之际,宁国公主哭着对父亲唐肃宗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意思是,国家大事最重要,即便因此而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宁国公主为了家国大义,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看到女儿如此顾全大局,唐肃宗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不想让女儿和亲回纥,可想到如今大唐糜烂的局势,他也无可奈何。
那么,宁国公主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一、大唐向回纥借兵天宝三年(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到了747年,骨力裴罗可汗去世,其子磨延啜即位,称为“葛勒可汗”。
天宝末年,回纥已经和吐蕃一起成为大唐边境实力最强大的两个胡人政权。
当时,唐朝因为承平日久,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所以当安禄山率领精锐边军造反时,唐军节节败退,使得唐玄宗不得不放弃京师长安,前往成都避难。
756年,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皇帝位,即唐肃宗,在登基仅仅两个月后,唐肃宗就派宗室大臣敦煌王李承寀以及名将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向葛勒可汗提出借兵要求。
回纥经常与其他胡人部落作战,回纥骑兵战斗力十分剽悍,与安禄山手下的精锐骑兵曳落河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郭子仪老早就提出利用大唐和回纥的良好关系,向回纥借骑兵参战,以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但葛勒可汗也不傻,借兵可以,但要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他当着李承寀、仆固怀恩等大唐使者的面提出一个要求:我要将女儿嫁给李承寀。
和亲是中原王朝笼络草原民族常用的手段,而和亲对象大多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政权,比如当初李世民就曾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和亲。
唐朝若是答应和亲,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认可其实力,葛勒可汗也想通过和亲的方式来给自己抬高一下地位。
二、追求利益,回纥狮子大开口葛勒可汗这个要求可令唐肃宗犯了难,中原王朝从来都是送女儿出嫁,这让宗室王爷取胡人之女为王妃,没有先例可循啊!
为了借兵,也只能委屈李承寀了,于是唐肃宗下旨册封葛勒可汗之女为毗伽公主,让其以公主身份嫁给李承寀,并拜李承寀为宗正卿。
这样做,一方面是对李承寀“为国牺牲”做出的一点补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讨好”葛勒可汗,好让其脸上有光,从而尽快答应借兵。
这里简单补充一下李承寀的身世,他是章怀太子李贤之孙,邠王李守礼的儿子。
和亲毕竟只是让回纥获得了声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拿不出足够的筹码,葛勒可汗显然不会轻易借兵,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唐肃宗显然许诺了“重礼”。
比如,唐肃宗曾与回纥人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什么意思呢?就是收复长安之后,回纥人可以将所有金银财宝以及年轻人口带走,也就说,回纥可以在长安随便抢!
所以,利益才是根本,国与国之间,哪有所谓的友谊。
等满足葛勒可汗所有条件,葛勒可汗才派精兵四千人日夜兼程赶来,为了迎接回纥骑兵,郭子仪还特意安排接风,准备让回纥兵大宴三天再上战场。
没想到回纥兵还挺敬业,他们说:“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
听听,这话听起来多么让人舒服,他们是来帮助唐朝打仗的,不是来享乐吃饭的,而实际上呢?他们恐怕是垂涎长安的财物和人口。
三、宁国公主毁容归唐有了回纥骑兵的帮助,郭子仪的部队很快收复了长安,之后又收复洛阳,而在收复洛阳之后,回纥军就进入洛阳府库收取财帛,在市井村坊劫掠了三天之久。
直到唐朝方面拿出一万匹罗锦给回纥,回纥才停止了劫掠。
为了巩固与回纥的友好关系,唐肃宗还下诏将女儿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为妻,于是便发生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唐肃宗送别女儿这一幕。
说起来,宁国公主的命运也属实悲惨,在和亲回纥之前,她已经有过两任丈夫,只不过两人前夫都死了,所以在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宁国公主已经二度守寡。
而从宁国公主的话中不难看出,她已经做好了客死他乡的准备,可令她没想到的是,仅仅过去九个月,事情便迎来了转机。
葛勒可汗在一场庆祝会上突然去世,新可汗继位后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宁国公主为葛勒可汗殉葬。
宁国公主自然不愿意,她说:“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
当然,宁国公主也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为了让回纥人满意,她依照回纥部落习俗“剺面”。
所谓剺面,就是用刀划脸,也就是说,宁国公主毁容了,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宁国公主此举不仅令回纥人大为震惊,也让无子的她获得了回到唐朝的机会。
于是在759年,宁国公主自回纥回到唐朝,唐肃宗特意下诏,让文武百官到明凤门外迎接公主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