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逐渐萧杀的秋冬季节,《三大队》确实是那种能够燃起人热情的电影。
今年的电影市场,尤其是暑期档之后还是很热闹的,尤其是有很多“积压”已久的片子终于上线,让很多期待已久的观众有了一饱眼福的机会。因此在冷档期,也有不少影片能够“突出重围”,取得不错的成绩。
观看《三大队》会有很多很自然的联想。之前我说过,九十年代因为其特殊性,近来成了中国电影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三大队》原型案件发生于2002年,与九十年代相近,也具备了类似的气质。
《三大队》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类似题材《第八个嫌疑人》,一样的在追捕过程中有同事牺牲,一样的万里追凶,一样隐姓埋名娶妻生子逃亡多年,一样一根筋的追捕。在师父墓前发誓追凶那一幕让人想起《狂飙》,“我找不动了”瞬间让人想到《亲爱的》,三大队兄弟们围桌高歌那一幕让人想到《扫毒》,等等等等。
这说明“陈思诚系”作品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质量标准和套路,而这种套路是建立在大量借鉴同类型影视剧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点和缺点都拿捏准确,因此是非常成熟的工业品。
同时,这也可能压抑作品的作者性,成为某种“行活”。虽然陈思诚从来不避讳自己拍的是商业片,但一方面中国观众从来不单纯只欣赏商业片,总希望能有些许作者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想法的创作者,也总希望给自己的作品提升一点“格调”。
《三大队》的特点就集中体现于此,尤其是将影片与原作《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对比,更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
《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原载于“网易人间工作室”,作者深蓝,也是2018年网易文学年度点击冠军,被“万人血书求拍电影”。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篇纪实文学,并不是案件的原始记录,因此很多地方是否完全与真实历史相符,也要打上问号,不过我们还是先把它作为可靠的记录,去与电影作对比吧。
原案件中受害人为17岁,受害结果是变成了植物人。片中改为14岁,被侵犯后杀害,并且“之前刚刚拿了省奥数第三名”。这是为了突出犯罪分子的凶残性,属于合理改编。
之后情节体现了张译饰演的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之前的工作中“战果累累”,对李晨饰演的杨剑涛带领的二大队形成了“碾压”,为之后的急转直下埋下伏笔。至于魏晨饰演的萌新,在程兵的感召下加入警队,并立志“破大案要案”,被程兵师父老张的一句话点醒“每一个大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这几乎是顺着网友批评的毛捋的一个“debug”。
我在上一篇《再见李可乐》的影评中说过,过去几十年,在事业上不断打拼,寻求阶层跃升是所有人的“主旋律”,即便是警察这种维护公共安全的职业,也难以“免俗”。果然,影片很快展现了三大队和二大队在追查嫌疑人过程中引发的冲突。
这些情节虽然一笔带过,但却很重要。很快,三大队就因为殴打嫌犯致死而“身陷囹圄”,关于这一点,原著和本片都有很详细的解释,并不一样,但都尽量减少了“刑讯逼供”的负面性。而当三大队一个个被宣判带上囚车时,背景中的LED屏所播放的讨论刑讯逼供危害的律师等形象面目模糊,这让人想到了《我不是药神》中对药商的批判,一样的脸谱化,一样的“含蓄”。当然,我们都能理解这种复杂性。
三大队从“巅峰”到“谷底”的命运沉浮很像近几年的“失败者叙事”,对比之前二大队的杨队成为了“杨局”就更鲜明了。不过这正好烘托出影片重要的主题,就是人这一生如果真有成功或失败的话,该怎么去衡量?
阶层跃升,积累财富,职务晋升,这些固然很好。但如果万事万物皆以此为标准,那也乏味了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开始聚焦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中不乏对这种“经济/业绩指标决定一切”的单一价值观的质疑。远的有2020年的“失败者叙事”三部曲《隐秘的角落》《我是余欢水》《重生》,近的有今年的《漫长的季节》,包括张译前一段另一部作品《无价之宝》等。
而《三大队》突出体现了程兵这么个有点“一根筋”的人物。按照原作,似乎这五个人在追凶路上所有那些事情,大多数是程兵自己干的,但也有说法是五个人一起努力的。我们先放下对事实的考据,想一想从剧作的角度该怎么去理解剧情。
首先,三大队原班人马重新“集结”追凶,这是剧情的燃点,也是所有人员对警员的职责和使命的复归,这一点无需多说。另一方面,从剧情的平衡性来讲,五个人最终只剩下程兵走到终点,这也是必然。
因为一个团队必然是有一个主心骨的,这个人的意志也就体现了团队的意志。第二,如果五个人从头到尾始终在一起,最终抓住凶犯,那也是一个合理的结局,但会给观众一种不平衡的感觉,因为这一边是五个,而那边的凶犯只有一个。
更重要的是,塑造三大队人马一个个因为使命感而“归队”,最终又因为世俗生活压力一个个“离队”,更深刻地体现了坚持的珍贵,这一点上无论是“掉队者”,还是坚持到最后的程兵,都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都努力过。
最后一个“离队”的曹炳琨饰演的蔡彬,本来是原大队成员中最不“积极”的一个,因为他一直努力试图“放下”,包括钻研佛法也是试图“逃避”的方法。最终他劝程兵的那句话“人得向前看”充满了辛酸和无奈,而今年的《漫长的季节》也有同样的台词“向前看,别回头!”
在一个普遍追求增长的年代,因为前方似乎永远蕴含着机会和未知的惊喜,那么“向前看”自然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同时,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放下”,承认生活中有自己弥补不了的遗憾,无法到达的终点,难以修复的伤害,以及一去不回的青春。
近年的影视剧不断复归对于“向前看”和“回头看”的思考,从本体上依然是经济社会转型在意识文化上的体现,《漫长的季节》片尾也引用了歌曲《再回首》。但同时,也总有一些人无法彻底放下。
因此,这部戏的“戏眼”在我看来并不在于最后的将真凶绳之以法,而是三大队原班人马一个个“掉队”的过程,因为这些才体现出了坚持的不易和信念的可贵。略微遗憾的是,因为时长和剧作的关系,这些过程没法以尽善尽美的方式呈现,因此略显流水账。相较于之前的《狂飙》,也是张译饰演的安欣身边的各个同事或沉寂、或因公殉职、或被腐蚀而堕落,更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重维度,但电影和电视剧毕竟篇幅差别巨大,不宜苛责。
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日常生活中最大的考验,并不在于那些大开大合、生离死别的疾风骤雨,而恰恰在于这些琐琐屑屑、平淡枯燥的日常,这些才是磨平人的意志和信念的大敌。
因此,人有时候需要给自己一些“洗脑”,相信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由此我可以理解一个我认为的影片小小的遗憾,即“群众对于警队的支持”体现得略嫌不够。因为原来的案件中,王大勇就是被群众抓住并痛打后才被扭送警局,而我们在片中看到,三大队成员出狱回归生活后,并没有怎么表现他们与普通群众的交集和互动,只有受害者的父亲在片中有出场。
但如果做相关的演绎剧情也很难设置,如果表现群众对他们的疏离、不理解、不信任,则有点“污名化”群众,而如果群众体现的太包容、太温暖,则会加大队员“离队”时的心理压力和负罪感,这又让影片主题受到了冲淡,因此也只能将群众大多作为“远观”的对象。
不过,终究结果是好的,但意义也并不完全由结果而定。人这一生总得做件了不起的事,虽然很难,但幸运的是,一旦你相信了这一点,你就有了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