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盲目刷题了,“做对比做多”更重要

教育思享 2025-01-20 02:19:30

‍‌‌‌‌‍‌‌‌‍‌‌‌‍‌‌‌‍‌‌‌‌‌‌‍‌‌‌‌‍‌‌‌‌‌‍‌‌‌‌‌‍‌‌‌‍‌‌‌‌‍‌‌‌‌‍‌‌‌‌‌‍‌‌‌‌‌‍‌‌‌‌‌‍‌‌‌‍‌‌‌‌‌‌‍‌‌‍‌‌‌‌‍‌‌‌‌‍‌‌‌‍‌‌‌‌学霸与学渣之间,差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人多年的问题。

当我第一次陷入这个思考的旋涡时,曾经迷茫过,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就此被“天赋”之门永远拒之门外。

每次看见那些轻松拿下高分的同学,我总会忍不住去想:

“他们究竟有什么超能力?”

“是不是我从小就没这块料?”

那时,我甚至想,如果我能变成学霸,是不是就能避免一切烦恼,拥有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直到某天我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似乎并非什么“天赋异禀”的天才。

他们的成功,背后更多的是一种“看得见的积累”和“看不见的智慧”。

是的,他们也许比我更聪明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坚持、每一次的“调整”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潜在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正是学霸和学渣之间的“神秘武器”。

1. 反应与心态的差异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考试前几乎是焦虑得无药可救。

那些考试前的日子,每当临近考试,脑袋就开始不听使唤,乱成一锅粥。

看着身边的同学们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了什么“学习障碍症”。

记得有一次,在期中考试前,我和同桌小赵一起复习,那时的我还在刷那本教材,背诵着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完全沉浸在焦虑和急躁中。

而小赵呢,尽管也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却不慌不忙,甚至还玩起了手机上的消消乐。

第一次看到他这样悠闲的样子,我差点气炸:

“这家伙究竟是不是在偷懒?考试前一个小时还在玩游戏?”

然而,他完全没有被外界的压力干扰,在考试的关键时刻,反而进入了平和的心境,效率和专注度远超我。

而我呢,完全沉浸在那种焦虑中,反而失去了冷静。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复习,互相鼓励,可当考试前一天晚上,大家都在争抢最后的复习资料,我却有些坐立不安,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一番慌乱之下,我抬头一看,旁边的小李根本不理会大家的激烈讨论,而是早早地准备好了一杯温水,轻松地靠在座椅上,开始沉浸在自己准备的笔记本上。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拥有一颗能够平静面对压力的内心。

相比之下,我不过是一个在压力面前丧失了理智的“焦虑症患者”罢了。

2. 学习策略的不同

“多做题、多练习”,似乎成为了我们许多同学的座右铭。

每次考试后,都会看到一些同学翻着厚厚的题集,仿佛只要做得够多,就能提升成绩。

然而,真正懂得学习的人,往往不被“数量”所迷惑,而是更加注重每道题背后的深度理解。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些“学渣”在一起讨论复习策略,大家一边做题一边抱怨:“我们多做题,总会有回报吧?”

结果做着做着,越来越迷茫,最后不仅没能做完,还将许多错误的解题方法深深地刻进了脑海。

与此同时,那个成绩一直优秀的小李,他每次做题时都特别专注,哪怕做得少,但每道题后都回顾自己的思路,归纳错误,总结方法。

每当他跟我们分享时,我不禁感叹:

学霸的成功,源自于“做对”的质量,而不是“做多”的数量。

曾经,我和几个“学渣”决定用做题来突破自己。

我们一边做题一边讨论,做着做着大家的手速越来越快,速度惊人。结果,做完一堆题,我们互相交换答案后,几乎每个人的答案都五花八门,完全不一致。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做的并非“题”,而是“虚度”。

在一堆垃圾题中找不到真知灼见,光做题也不过是让自己在重复错误而已。

而小李呢,始终坐在那里,手捧一张纸,不慌不忙,温水煮青蛙般地掌握了那些精髓,难道她不做题吗?

不,她懂得如何做对题,而不是做“量”题。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学每天在复习资料上忙得不亦乐乎,刷着一套套的题库,仿佛自己是题海中的“战士”。

结果考试一过,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让我差点笑出声——这哪是做题,简直就是在“自取灭亡”。

反观旁边的小李,每天做题不多,但每道题都能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逐渐积累了属于她的“秘密武器”。

再看看我和那位同学,算了吧,“做题量大”并不能“量变引起质变”,有时候,少做题,做对题,才是进步的关键。

3. 对待失败的心态

比如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学科竞赛,结果由于一些小失误,我没能获得奖项。

当时,我沮丧到了极点,甚至觉得自己不再有能力去追求其他目标。可身边的学霸小张,却只是淡然一笑,说:“失败不可怕,失败反而能让我们学到更多。”

当时我觉得他简直是在“自我安慰”,但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再次参加同样的竞赛,并顺利夺得奖项。

我记得那次失败后,心情差得要死,甚至连吃饭都没胃口。

正准备找个角落“躲避世界”,小张却拍了拍我肩膀,笑着说:“别太在意结果,下一次再接再厉。”

我当时差点喷饭:这种“空洞”的安慰能让人振作?

可没想到,小张真的是用行动证明了——失败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块垫脚石。几个月后,我见他轻松再夺奖,心中感慨万千:

有些人,真的是时刻都在准备“逆风飞翔”。

记得有次跟同学讨论比赛结果,我说:

“我就差一点点,居然失败了,心情好差。”

小张笑了笑:“失败算什么,你得懂得从失败中汲取力量。”

我满脸不信:“你能告诉我,哪里能从失败中学到东西吗?”

几个月后,他参加同一比赛,再次夺冠。

还记得我当时心中那个震撼:

原来,失败不是终点,而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起点。

所以说,学霸与学渣之间的差距,并非天生注定,也不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其实,许多人都能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策略和对待失败的方式,逐步迎头赶上。就像是一场马拉松,终点虽远,但关键在于途中如何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系列细小习惯和选择的积累。

0 阅读:20
教育思享

教育思享

想要站着生活,不想跪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