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爷爷是干什么的?”
在一堂极其普通的课上,老师随口向孩子发问,未曾想,孩子的回答竟令她大为惊诧。
“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此言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但谁也不知道,其实这个孩子的爷爷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天下人吃饱饭袁隆平老先生平日极为低调,爱好也与诸多老人无异,拉拉二胡,下下象棋,其着装也只是街边常见的普通衣物,与大牌毫无关联。
想必如果不是当今互联网如此发达,恐怕他走在街上,也没有一个人会认出他来。
但生活的节俭却不能阻挠袁隆平对于理想的追求,让天下人都能吃上饱饭,这是袁老一生的执念,后来他也着实做到了这一点。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为了培养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情况,他们总会将袁隆平带在身边。
可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各地征战不断,许多百姓也因为连年的饥荒不幸饿死,在跟随父母奔波的那段期间内,袁隆平身处其中。
如此种种,都在他的童年回忆中埋下了阴影。
“我一定要让全天下人都吃上饱饭。”
自打那时起,袁隆平就立下了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一夙愿,1949年,袁隆平凭借自己出身才识顺利考入西安农学院,而后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中,均躬耕于农业发展。
在最初时,袁隆平老先生所研究的并不是如今的杂交水稻,反倒是红薯。
1960年,3年自然灾害突然来临,连年饥荒使得老百姓面黄肌瘦,甚至不少地区还闹出了忆死儿时的惨剧,可红薯毕竟是杂粮。
只进行红薯研发,根本无法解救身受苦难的百姓们,考虑到这些因素,袁隆平这才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水稻研究之中。
别看两者同样是农业作物,但无论是基因序列还是配种方式都天差地别,这无异于是让袁隆平之前付出的努力付水东流,可袁老却毫不在意。
在进入水稻研究院之后,袁老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节奏,从1956年开始,数十年,他躬耕于一日,阳光打在他的身上,让他的肌肤变得黝黑,可他的内心更加光明。
在进行水稻试验过程中,袁隆平发现实验田中有一株水稻长得格外雄壮。
只见袁隆平凑上前去,仔细的数起了麦粒,普通稻穗只能长90粒,可这一株却足足有160粒,这就是袁隆平心心念念的超强水稻。
兴奋的他赶忙把所有的稻粒全都留了下来,用作于之后的稻种,可令人意外的是,在后续的研究中,无论是它原生稻种也罢,还是衍生水稻也好,结出的麦穗却始终不如最初那一株。
那是否能通过杂交来解决当下这个问题呢?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但谁知,就当袁老提出杂交水稻这个理论之后,国际权威专家却声称杂交水稻没有任何研究的可能,同时它也不具有杂交优势。
其实,国外专家所言不虚,众所周知,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的植物,雄雌蕊共处同一朵花中,很难实现异花授粉。
在袁隆平之前,例如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早已对杂交水稻进行过实验,皆无功而返。
面对世人的否定,袁隆平没有作出任何公开回应,而是用双脚来代替书上的理论,踏遍了祖国的每一条山河,去寻找它所需要的杂交水稻。
在他的努力下,历经数十年,袁隆平老先生终于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而这也与他的分析研究完美切合,为杂交水稻的繁殖提供了保障。
反观袁隆平因为双腿长时间泡在水中,也让他患上了皮炎,每天晚上,他都要为自己擦拭药膏,以此来缓解瘙痒的症状。
1966年,袁老发布《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这篇文章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该行业的专家都开始了质疑。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袁老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此刻的他还在为杂交水稻而努力着。
1973年,历经近20年的努力,袁隆平所研究的籼型杂交水稻大获成功,而根据相关实验统计,此次这种杂交水稻的增产量竟然可以达到20%,对于粮食短缺的中国,简直是一个锣鼓喧天的好消息。
可获得如此大的成果之后,袁隆平老先生却还未停止脚步,在此后的数十年时光中,袁老又不断的对杂交水稻进行了改善。
现如今,仅是亩产杂交水稻就可以达到2000斤,而他更是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刹那间,铺天盖地的赞扬如雨后春笋般朝着袁老袭来,而国家也未忘记他的贡献,1995年更是将其选拔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授予最高科学技术奖。
换作常人,肯定会被眼前的荣誉所迷失双眼,不过这却低估了袁老,即便此刻自己已达到学术顶峰,可他还是没有停下脚步,在日常生活中也对自己的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不能向钱看。”袁老对着家人们这么说道。
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对待自己如此,对待家人也亦是如此,袁隆平老先生有三个孙女,他们字分别为晴、清、明,而从这三个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其实当初在给孩子命名时,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
小时候的他们根本不知道爷爷的工作是什么,只知道爷爷每天都躬耕在地里,还会在还会关注天气预报。
而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才闹出了开头那件乌龙。
一次上课时,老师问起孩子。
“你爷爷是做什么的?”
因为不知道爷爷的工作具体性质,不懂事的孩子于是便直接开口说道:“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这番话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不过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才明白,原来爷爷是如此的伟大,对于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结语:2019年,一次新闻采访中,记者曾问起袁隆平关于饥荒的回忆。
可谁知对于那段惨痛的经历,袁隆平却面带笑容的说道:“不可能了,那样的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
诚然如此,现如今,袁隆平老先生所研究的杂交水稻已经从中国推广至亚洲乃至于全世界,全球有近亿人口,都是因为他的水稻才免至于饿死。
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而他也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完成了当初那句用要与天下人吃饱饭的夙愿。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袁隆平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