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东汉的天下,经历了外戚和宦官的干政,统治根基本就不稳。后又经历了大军阀董卓的祸乱,把汉室天下搅得回天乏术。
有一种说法:董卓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说明了董卓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是东汉末年一代枭雄,但笔者认为,即使董卓没有被吕布杀死,他也未必有机会能立足于三国群雄之中。
东汉灵帝逝世后,太子接位。大权遂落入寡母何太后和舅父何进之手。国舅何进虽然担任大将军之职,实则是个十分无能的庸才。他私召了一直在河东窥伺机会的董卓进京。
董卓进入洛阳时,所带步兵不过三千而已。而他要面对的劲敌在数量上绝对能碾压董卓区区的三千兵马——
当时京师官兵很强盛:时任司隶校尉的袁绍,拥有禁军的绝对指挥权;当时曹操则任典军校尉;国舅何进被太监杀后,他的部队收归后将军袁术;而济北相鲍信又募来一支山东兵;执金吾丁原有骁将吕布,这些力量合起来超过董卓军十倍还多。
但是董卓毕竟有三十多年的军队生涯,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知道自己兵孤力弱,不能强攻,只宜智取。于是他成功地运用了虚张声势的计谋。每过四、五天,他就在夜里,悄悄带着部队出营。天明“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夏至,洛中无知者”。(《后汉书.列传.董卓列传》)
董卓这一招虚张声势居然真的把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给唬住了。于是诸将纷纷逃离洛阳。不久,禁军全部落入董卓手中。
董卓又使用离间之计,使吕布与丁原不和。于是,心高气傲的吕布杀掉了丁原,董卓又收吕布做义子,并收复了丁原部众。此后,董卓的声势更加强大。
董卓在政治上为了收买人心,使兵士死心塌地跟他卖命,他内示宽柔,大胆启用党人名士入朝堂做官;外放大臣为牧伯太守,积极平反党人冤狱,以示不负众望。
董卓由于自小就与陇西一带的羌人混在一起,感染上游牧边民的豪旷之气。朝廷曾赏赐他九千匹缣帛,他全部赠给部属,自己一匹不留。用董卓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功既自居,赏就应分给军士。”
大概这就是他的带兵哲学。以“利”来打动一批头脑简单的部属。后来在长安,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竟然心甘情愿打着为他复仇的旗号,把汉家朝廷弄得颠沛流离,看来未必不是着了他这个带兵哲学的魔道。
而董卓手下的兵士有多强呢?用“人强马壮”这个词来形容毫不为过。名将吕布自不必多说,董卓还拥有三位杰出的大将:张辽,高顺、徐荣,以及有两位顶级谋士:贾诩和李儒。此外,他用周珌、伍琼、郑公业为尚书,让何颙做长史,侍中刘岱做兖州刺史,孔伷做豫州刺史,张咨做南阳太守,张邈做陈留太守。可以说,董卓的人才储备丰富,在汉末一众权臣中首屈一指。
3.深固根本,手握兵权军事上董卓深固根本,牢牢地控制关西。他招抚了凉州的马腾、韩遂后,又征召关中潜在的政敌皇甫嵩和京兆尹盖勋。
皇甫嵩当时任左将军,有雄兵三万屯驻扶风。盖勋则鼓动皇甫嵩与自己联兵反董卓。
但是皇甫嵩因不敌董卓,而交出了兵权,到洛阳去做城门校尉。盖勋孤掌难鸣,只好受招安,到洛阳去就任越骑校尉。皇甫嵩到了洛阳,董卓将他逮捕下狱,迫使他屈服后又用为御史中丞。董卓趁机控制了关中,所以关东起兵,他能西移长安。
无可否认,董卓在东汉末年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中,屡立战功,战绩彪炳。包括他镇压黄巾起义,并击退韩遂、马腾对京都地区的进攻,这些都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和地位。他的军事力量也日益强大。可以说他手握了独霸天下的王炸,然而这么好的基础,后期却白白给他糟蹋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1拥立献帝,觊觎皇权董卓护驾回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掉旧帝,再立新主,借此控制皇权。
于是,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随后又杀弘农王及何太后。旋即又立灵帝少子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那时朝中文武百官,除袁绍明确表示反对,匆匆而挂冠出走外,其余的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不敢反对。
汉献帝当时刚九岁,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中,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自称为“太师”,迁相国,带剑上殿,官位在百官之上,基本就是一个摄政王了。
刚开始,董卓还有所忌惮,还知道要装点门面,就进用一些文臣,比如当时闲居陈留博学多才的蔡邕。只有曹操不受他的封委,急急忙忙改姓化名逃出洛阳。
2贪婪性露,迁都长安董卓看到洛阳皇亲国戚富甲一方,金帛满户,贪心大起。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乘何太后下葬掠取帝陵藏珍。不久又纵容其士兵骑劫民间财物。而他自己呢,则好乱宫廷,滥施刑罚。
最可气的是,他为表示部队有杀贼之功,竟然把一次民间大社集的乡民都斩首,然后悬头车辕,表示杀敌凯旋。
除此以外,他还大力敛财。废弃了当时通行的五铢钱,改铸劣币。把洛阳、长安的铜人钟鼎器物,都熔毁来铸钱。顷刻间,天下哗然,百物腾贵。
那时袁绍就号召山东诸侯一齐讨伐董卓,可惜诸侯中能战的只有孙坚。曹操虽能战,然而战而无功。
董卓由此决定迁都长安。这一大迁移,强迫洛阳近百万人西行,劳民伤财,老百姓苦不堪言。
3残暴不仁,三年而灭董卓到了长安,自拜为太师后,筑郿坞,号“万岁坞”。在坞内蓄美女,陈珍宝,甚至储粮食足三十年食用,恣意纵乐。
董卓荒淫无度至何等程度呢?据史书记载,他有一次曾在百官面前,将北地降虏数百人,先割舌,后斩手足,再挖眼睛,然后加以烹煮。有未及死的,肢体还在案席间颤动,百官惊吓得杯筷跌落地上,董卓却安然坐于席间,饮食自若。
这样的暴虐,人神所不容。果然不过三年时间,朝中司徒王允,买通了有勇无谋的吕布,将董卓刺死在长安未央宫北掖门。董卓遂陈尸于长安街市。老百姓燃烛于其脐中,经过一日一夜,他身上的油脂才被烧尽。他本人虽灭,但其部属仍打着他的旗号肆虐。可以说军阀之为祸中国,以董卓为最暴。
纵观董卓的一生,骁勇善战,霸气侧漏。可惜在手握权力的同时,个人的野心和私欲也极度膨胀。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凭你再雄韬伟略,但是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只会把手中的王炸打成烂牌。
谈文人墨客,聊历史故事,品书画诗词,这里是@月然的文史笔记,欢迎关注。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