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三魂七魄缺一魄,一剂百合,补全魂魄,孩子开口说话!

从蓉谈健康 2025-02-20 07:29:21

人这一身,靠的就是一口气,气足则神完,气衰则形败。而这口气,最要紧的就是肺在管。

《灵枢·本神》里说:“肺藏气,气舍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肺主一身之气,而魄就依附在气上。

魄是什么?是咱们生来就带的,父母所赋,跟精气有干系。

肺气足,魄就安,人精神清爽,眼明耳聪,吃东西有滋味,冷热能分辨,世间万象尽在感知之中。可若是肺气虚了,魄的作用就乱了,人就会六神无主。

轻则眼看不清,耳听不真,饭无滋味,冷热不觉;重则连饿了渴了都不知道,那可就麻烦了。

这里讲“三魂七魄缺一魄”,说的就是肺不好,魄失常,人的感知和精神状态都受影响。

以案论方,门诊实录

No.1

《自闭症,门诊医案》

这孩子,三岁半,家长带来就诊,说是言语迟缓、行为异常,确诊了自闭症。

近一年,叫他不应,话也少,就会喊“爸”“妈”,还发音不清。指令听不明白,让拿个玩具,拿错了不说,干脆不理。

兴奋多动,进诊室就跑来跑去,眼神交流少,跟小朋友也不玩。对声音、光线特别敏感,稍大点儿的声儿就捂耳朵哭。可冷热不分,冬天穿少了不喊冷,夏天穿多了不觉热。吃东西呢,啥味道都一样,不挑食,但也没什么兴趣。

再细看,面色发白,舌苔薄白,舌质淡嫩,摸脉,细弱无力。

家长说,孩子食欲不好,睡眠也不踏实,夜里容易惊醒。

这是什么问题?就是肺气虚,魄失所养!

肺主一身之气,气足则神完,魄有所依。可孩子肺气虚了,气不充足,魄就没了依靠。魄一虚,人的精神、感知、情绪、行为都会受影响。比如听不清、说不明,反应迟钝,冷热不觉,眼神交流少,社交退缩——这就是魄的功能出了问题。

治法要抓住关键,补肺益气,宁心安神,养魄定志。咱们从里到外,慢慢调。

治疗过程

第一步:补肺气,安神魄

先用药,方子里黄芪、白术补肺健脾,防风固表助肺,浮小麦、百合、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稳定情绪。

百合润肺止咳,助力肺气恢复,改善呼吸浅弱,还能清心安神,让孩子睡得更安稳。

再加上煅牡蛎敛汗固表,鸡内金、焦山楂健脾消食,调理胃口。

每天喝一剂药,分两次温服。同时配合小儿推拿,推肺经、心经、脾经,每周3-4次,让气血通畅。

这一阶段,重点观察孩子睡眠是否改善、饮食是否增加、精神状态是否好转。

第二步:巩固肺气,强化感知

药继续喝,适当调整配方,推拿减少到每周2-3次。

这个阶段,加上感觉统合训练,比如让孩子玩平衡木、触觉球,帮助改善他的触觉、前庭觉,让冷热、声音、味道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语言表达是否增多,眼神交流是否增多。

第三步:减药巩固,强化社交

中药逐步减量,感觉训练继续进行。重点增加社交游戏训练,比如角色扮演、小组游戏,让孩子慢慢融入集体,学会交流,学会互动。这时候观察,他是否能听懂简单规则,是否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经过半年的综合调理,孩子的语言增加了,能听指令了,社交互动多了,感知更敏锐了。

妙法辨证

什么道理?

肺气足,魄才能安,孩子才能神清气足!补肺益气,魄有所依,宁心安神,定志安魄,健脾助食,气血充足,内外兼调,孩子自然会慢慢好起来。

家长们,别着急,孩子的调养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方向对了,耐心坚持,孩子一定能一点点进步!

大家好,我是何友为,中医主任医师,公立医院副院长,从医四十余载。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因拖延治疗而加重的病情,深感惋惜。孩子误不起,家人等不得,健康更耽误不得!

我选择做科普,只为帮助更多人。如果你或家人正被自闭症及其共患病(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躁狂双相等困扰,欢迎找我。我愿尽心尽力,助每一位求助者走出困境。

我常年在武汉坐诊,外地朋友也别担心,线上问诊同样方便。希望我的经验,能为你和家人带来希望与帮助。

1 阅读:28
从蓉谈健康

从蓉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