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妇科医案两则:妊娠六月无胎动,羊水过多十枣汤
从蓉谈健康
2025-02-18 05:56:50
孔肃然老中医治验选
作者/宋文海 整理
本文摘自《陕西中医》(1982)
孔老是我县名老中医,早年为近代已故名医陆渊雷先生的遥从弟子。
他年逾八十有四,临床六十多年,在内、儿、妇等科积累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对妇科之经、带、胎、产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我有幸与孔老同事多年,获益颇多。现选析妇科治验两则,以飨读者。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症痼案
何××,女,26岁,农民。1980年9月8日初诊。
妊娠六月,从无胎动感,来我院妇产科检查:宫底脐下一横指,质硬、无胎动感。嘱半月后复查。同日超声波检查,未探及明显胎心胎动反射而来中医就诊。
自诉腹部结硬肿块六个月。在三个月时经血一次,量不多,自后经常腹痛并有挛急感,气上冲,不愿进食,睡后指麻,不能握紧。脉沉涩,体质、面色均如常。惟下腹部硬胀,断为症痼害胎。
处方
桂枝12克,云苓14克,粉丹皮、生赤芍、荆三棱、蓬莪术各20克,桃仁30克,川牛膝15克,当归尾12克,米酒半杯为引,煎服四剂。
9月15日二诊:自述服药后有胎动感,腹硬如故,痛稍减,脉流利,正气足。原方继服四剂,加服虻虫、水蛭各10克,研末调服。
9月19日三诊:服药后腹部宽畅,不胀不痛,腹部无特殊硬块,胎动很明显,表现症痼已消散,惟手腕部稍麻,饮食如常,无需服药。
同年12月5日来院产前检查,宫底脐上三横指,先露臀位,行外倒转后先露头,胎心音好,当日超声波检查可探及胎心反射。于1981年1月5日足月产一健康男婴。
分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金匮要略》:“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孔老对“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体会颇深,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症痼害妊娠颇为应手。
本案用药确为惊人,桂枝茯苓丸用其汤剂,加用破血祛瘀之品,均为妊娠所忌,如三棱、莪术、桃仁,用量如此之大,特别是水蛭、虻虫破血通经之峻品研末调服,更是使人毛耸。
孔老认为本症是孕养胎之新血。因宿症痼阻而为害也。坚硬不移,痛有定处者为症;积久不愈曰痼。
症痼为有形之物,故腹胀大而硬结,把胎挤在一边而不能动,非猛将则不能除。
因此,孔老抓住症具而脉实体壮,大服运用破血通经之品,而最终胎安病除。
十枣汤治羊水过多案
张××,女,25岁,农民。1976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妊娠五个月,腹大超过足月妊娠,未见胎动,其形喘息不能平卧,全身肿满,坐立不安,来我院妇产科检查,未闻及胎心音,诊为急性羊水过多症,建议转院诊治。
患者因无资前往而要求中医治疗。自诉停经两个月后,下肢浮肿,遍及全身,继之腹部急剧增大,超过十月怀胎,鼓之如鼓,
一身沉重,呼吸急迫,动之尤甚,步履难移,食后更为难受。曾在当地屡服利水消肿剂而罔效。大便通,小溲短,脉沉弦有力。
处方
遂与十枣汤治之:煨甘遂10克,大戟、芫花各12克,大枣10枚,煎服二剂。
6月23日二诊:其夫来云,服药后呕吐两次,泄泻三次,但觉舒畅。
要求再服药,仍用原方加牛膝50克、红花20克,傍晚时开始服药,半夜腹微痛不安,起来解小便时,前后二阴徐徐下水约半小桶,两个女死胎同时掉下,方觉舒畅无所苦,夜卧甚安。
其夫次日来告:还有一剂药可否再服?孔老嘱其服半剂,以后再无恶血。接着内服香砂六君及饮食善后调理半月,一切正常。
分析羊水过多是病理产科的一种至今病因不明的疾病。临床上多出现子宫极度扩大,消化不良,呕吐及便秘等症。其预后不良,胎儿先天性畸形较多,胎儿的死亡率高。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妇人良方》仅有“胎水肿满”的记载,其描述颇与本症相似。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致胞中蓄水。治宜健脾行水,用茯苓导水汤,这是常法。
此例病情危急,本应住院治疗。孔老认为此为胞中挟水,水血相搏的实证,故利水消肿之剂病急药轻无效。
患者腹大如鼓,超过足月,身肿喘息,但脉沉弦有力,当属重症大症。
孔老善用经方,毅然采用攻逐水饮的峻剂十枣汤。因羊水过多胎多死于腹中,故加川牛膝、红花下其死胎,使垂危重症转安。
孔老师古而不泥古,灵机活变,可见有是病用是药,用是药方能治是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