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某姗姗”“某子某曦”在网上引起了一片声讨,网友甚至都挖了到了“十八代祖宗”,以至于流言蜚语什么样的都有。
有谣言甚至在诋毁革命先烈,在这里我站个队——可以有想法,但不能乱咬人,甚至针对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老革命。
网友为什么情绪如此高,无外乎还是同理心的问题,不同地方情况不同,有的可以说日子确实过得不舒服。
此时,竟然还有造假、发国难财的资本家出现,你说不骂你骂谁了,“我这么难”,“你这么爽”,心里怎会平衡。
之前有过统计,根据某证券估算,从疫情开始到今年四月,我国已经进行了170亿次核算,算到现在的话得接近200亿的水平。
财政支出方面,二线及以上的城市差不多花了1.7万亿元,全国都算的话超过两万亿,这个水平相当于2021年我国财政收入的1/10了。
这么多钱跑哪里了,当然是资本方,疫情刚有的时候,全国也就7家企业搞试剂检测盒,去年猛增到30多家,到了今年更是有上百家的中小企业在争夺额外生产许可证,这其中就有“某子某曦”。
数据显示,在上市企业中,17家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净利润率竟然在25%左右,这个水平很吓人,以至于现在还有13家企业排队IPO。
来看核算检测利润对比,上市企业业务好的时候的净利润率7%-10%算相当OK了,具体到医药行业,在10%上下徘徊,疫情爆发以后,达到10%-12%,即便如此比不上靠核酸发家的。
其实,在医药行业老百姓意见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过去几年关心的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此次事件只能说再次引爆了民众的心里。
以往各种专业人士也提了行业改革方案,再有政府层面与企业的谈判,效果肯定是有的,但大多老百姓还是不买账,主要是很多药企做的太过分。
梳理个逻辑:无论是哪个国家,企业要生存就得有盈利,有的靠商业模式,有的靠科技创新,因行业性质而定。
举个例子,卖奶茶,那一定是模式够好,以前靠口感、靠广告,这两年消费者该喝都都喝过了,没有点新鲜玩意儿谁会买,因此奶茶店现在从社交、消费体验着手。
但有些行业必须要从创新去争,并且他们基本都属于国家竞争力(工业实力)的代表,如通信、医药等等。
我们说的医药行业现在的特点是,大部分玩商业模式,药各种卖,甚至不惜怒砸广告费也要抢市场。
给大家一组数据:
根据Datayes统计,2018年以前,A股医药生物领域的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几乎没有,到了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企业净利润2054亿元,销售费用竟然达到2407亿元,研发只有762亿元。
说明什么?绝大多数药企的靠卖药为生。
话说,他们也很会找理由,说药价贵是因为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其实更多的还是市场竞争下的价格争夺。
药这种商品和别的不一样,价格低抢不到市场,只要会玩商业套路,成本即便高10块,卖价可以+50也照样火爆,以至于个别商品只要会营销,企业会不惜花一些看不见的隐形支出(懂得都懂)。
举个例子,10年前感冒药用不了5块,现在20左右,价格涨得比房子还快,这还是近些年药企有所收敛的结果,否则就不是几倍的事儿了。
我们回到核酸检测上来,全国卖的企业很多,就懂得捞钱,用于一些科技研发或者联合研发关键设备的企业又有几家?
核酸要么是单管的,要么是混管的,不管那种都需要用到PCR的设备,目前我国市场上用的八成以上都是国产品牌,这个很牛吧。
我下去再一查资料,发现仪器倒是自己的,但核心部分大多依赖进口,例如里面有一个叫“高速冷冻离心机”的玩意儿,这个东西就是把提取到的液体进行分离然后提取和分析,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一目了然。
几百家企业都在抢商业饭碗,实际上没有几家在核心设备上下功夫,或者说联合一起搞得也很少。
借此,最后我也说两句,核酸检测乃民生大事,耽误不得,资本赚钱的阳谋无可奈何,但违规、造假那就不能忍了。
未来中国社会要进入新阶段,医疗健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儿之一,解决贵只是其中之一,关键要管用,别到最后,钱花的少了,结果不准,那问题就大了,更怕的是又贵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