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文辉如果炸了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他为何不炸

世界人物传奇啊 2025-04-21 12:03:57

抢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神奇大战。说起这场大战,那些开国将军们总会提起,那真是一场打得非常残酷、非常壮烈的仗。

国民党派了几十万大军来追打红军,死活要拦住中央红军和红四面军会合。

蒋介石给手下下了铁令,必须彻底打垮红军队伍,决不能让一个红军战士溜到大渡河以北去。四川的军阀刘文辉接到这命令后,就拼了命地守住大渡河边。

大渡河的水流得非常快,如果没有啥交通工具,想过河可不容易。泸定桥吧,确实挺危险的,但它就是连接大渡河两岸的唯一一座桥,得靠它才能两边来回走。

刘文辉是西康地区的本地军队头头,对大渡河的情况熟透了。想要拦住红军过大渡河,泸定桥那地方可得守住,它是重中之重。

有些人就这事儿琢磨,觉得红军能那么顺畅地过河,全靠刘文辉在背后给红军行了个方便,没按蒋介石那套来。你想啊,要是刘文辉当时把泸定桥给炸了,那红军可就真应了蒋介石那句话,得全栽在大渡河以南,一个都跑不了。

为啥刘文辉没炸泸定桥呢?

【刘文辉其人】

有的人家代代读书当官,就有的人家辈辈出将军士兵。中国人很久以来都讲究家族的传统,到了民国时期,那个刘氏家族,当营长、连长的人数不胜数。

刘文辉在刘氏家族里那可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军队里一路顺风顺水,简直就是四川地界上响当当的“西康王”。到了民国那会儿,军阀们打得不可开交,而刘文辉和他的侄子,俩人实际上把控着四川的大权。

刘文辉可不是那种只懂舞刀弄枪、没文化的粗人。他啊,是从陆官军官学校出来的。除了管理军队,他还挺上心四川那边复杂的政治关系,对各种派系都挺留意。

刘湘是刘文辉的侄子,他在官场上走得不太顺。刘文辉瞧了瞧四川的形势,就跟刘湘讲:“要想在这地方称王称霸,不能光靠觉得自己兵多将广,觉得能压过别人。四川这些军阀们,他们之间的关系乱得很,你得琢磨琢磨,该跟谁拉拢关系,又该把谁挤兑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刘文辉心里老想着要当四川的老大。他在四川的各路军队里来回周旋,靠着和刘湘联手,叔侄两人很是吃得开,势力一天天地往上涨。

虽然刘文辉后来接受了蒋介石的委派,让四川在表面上归蒋介石政府管,但刘文辉对四川军中的情况还是看得挺透。四川那些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还是照样没消停。

所以,在围攻红军的时候,蒋介石对四川那边是够不着的,全都得靠刘文辉叔侄俩帮忙。

时代变了,以前刘文辉听蒋介石的话,跟中国工农红军打了好几仗,把红军逼得四次过赤水河。但抗战一结束,刘文辉就不跟蒋介石一条心了,说啥也不肯再跟共产党打内战。

刘文辉把四川那片的将领都聚到一块儿,带着队伍直接跟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对着干。他这一出手,国家也给了他认可。

新中国一建立,刘文辉就在四川忙开了,他在军政委员会、行政委员会这些关键地方都挑了大梁。瞧瞧他后来的那些事儿,有人就琢磨了,说早在他还被叫做“西康王”那会儿,就跟共产党挺有交情。

有人信这种说法,还想从历史里找证据,他们觉得刘文辉没炸掉泸定桥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查了查老资料,发现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飞夺泸定桥可不是什么侥幸逃过一劫的事儿,那是一场拼了命才打赢的硬仗。

【泸定桥的重要性】

大渡河是四川和西藏之间的天然纽带,但这儿的交通真的挺不方便。在以前啊,四川的老百姓想过河,全靠那小船摆渡。不过大渡河的水流得太急了,小船摆渡根本没法满足两地人们日常来往的需要。

康熙皇上为了让藏区更加稳固地归他管,就让人建了这么一座桥,桥上有13根大铁链。这座桥啊,就是四川到西藏走的唯一一条路。

泸定桥这个位置,那可是交通的关键节点,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蒋介石给刘文辉发电报,一个劲儿地叮嘱,说泸定桥必须得守好,千万不能让红军过大渡河跑了。

共军现在被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逼得走投无路,大渡河那地方地形特别险峻,前面有你文辉的部队挡着,后面还有中央军堵着,共军根本没法逃脱。今天,咱们就得把共军给全歼了。

大凉山那边物资跟不上,共军撑不了多久了,咱们得赶紧拦住他们,别让他们过了河。

昔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此地遭遇全军覆灭的惨境,今日若共军踏入这片土地,恐怕也难逃与石达开相似的命运。

蒋介石对泸定桥极为重视,铁了心要在大渡河以南把红军一网打尽。到了这紧要关头,他选谁来阻拦红军,那可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泸定桥对红军来说也是关键得很。那时候,红军走到大渡河那儿,可渡船少得可怜。要是全靠那些渡船过河,行军速度非得慢得像蜗牛不可。

这时候,红军陷入了被敌人两面围攻的险境,时间一点点流逝,敌人眼看就要追上来了。

红军头头儿果断下令,直奔国民党军队重点防守的泸定桥。为了抓紧时间,红军战士们不分白天黑夜,顶着风雨,一口气疾行了200多公里。

即便面临重重困难,红军也决心要攻占泸定桥,因为泸定桥是红军摆脱危险局面的唯一出路。

蒋介石为了不让红军拿下泸定桥,特意在红军前进的路上安排了埋伏。红军战士们一边急匆匆地赶路,一边还得时刻提防着敌人的偷袭。

【刘文辉的纠结】

其实吧,刘文辉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跟红军关系好,他们在四川打了好多仗,这就是明摆着的事儿。

刘文辉叔侄跟红军交手时,那真是使出了老命。红军两次跟刘湘的部队碰上,结果都没能占上风。到了红军攻打他们城的时候,刘文辉也是咬牙硬扛,就是不肯退让。

红军碰到了个大麻烦:“刘文辉这四川的土皇帝,对这儿的地形熟得很。咱们红军长途跋涉,吃了败仗,可别太往心里去。”

后来,红军突然调整了行军方向,靠着机动的战斗策略,这才成功摆脱了在四川地区长时间攻打不下的僵局。

后来,刘文辉收到了蒋介石的指令,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守住泸定桥。他说:“泸定桥是咱们的最后一道关卡,要是守不住,那就算把桥炸了,也得给我顶住。”

刘文辉是在四川长大的本地人,泸定桥作为川藏之间唯一的交通要道,他对这座桥在川藏民众日常中的重要性,心里头比蒋介石清楚得多。

在蒋介石看来,泸定桥对红军来说是条必走的道路,哪怕把这桥给炸了,也不能让红军溜掉。可对刘文辉来说,泸定桥那是川藏老百姓的桥。

要是刘文辉私自炸了泸定桥,那他在四川的位子可就坐不稳了,统治会变得摇摇晃晃。

另外,泸定桥对红军来说,简直是前行的唯一出路,同时,它也是刘文辉军队来来往往的关键道路。要是真把泸定桥给拆了,那刘文辉的部队可就惨了,会被红军两面夹攻的。

刘文辉满脸愁容,跟侄子刘湘嘀咕:“蒋介石让我炸了泸定桥,好拦住共军的路。炸了桥,蒋介石那边好交代了,可我这怎么跟四川的老百姓说啊。”

刘湘心里也犯嘀咕,觉得炸桥这事儿风险太大:“蒋介石此刻根本不在四川,他哪知道四川人会怎么看我们。桥炸了倒是痛快,可之后重建得花多少钱,蒋介石能乐意给我们掏这腰包吗?”

刘文辉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把泸定桥给炸了绝对不行。但蒋介石那边催得紧,他这边也得给个说法。

瞧瞧,咱们不靠炸药,改用煤油去烧桥,这主意咋样?泸定桥是铁链子搭的,火烧起来肯定顶得住。共军又不是神仙,桥上一旦着火,他们肯定过不来河了。

在泸定桥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刘文辉早早就悄悄在桥上倒了煤油。眼瞅着国民党军队的猛烈炮火愣是没拦住红军过桥,刘文辉一咬牙,下令放火。眨眼功夫,泸定桥就被大火吞没了,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火桥。

【飞夺泸定桥靠得是红军】

飞抢泸定桥这事儿,绝非碰运气,全靠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死,再加上红军指挥员们高超的打仗计谋,这才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成功拿下泸定桥。

走过泸定桥的老红军,聊起当年抢攻泸定桥的那天,心里还是热乎乎的,那场面真是太惊险了。

泸定桥那桥面挺窄的,红军战士们没法像在地上打仗那样一股脑儿往前冲,只能先挑几个身手好的战士去桥上探路,其他战士呢,就在后面用火力给他们保驾护航。

对面就是国民党的军队,冲在最前头的战士们冒着巨大风险,肩负着沉重的任务。红军的战士们根本不顾个人生死,都抢着要过桥,主动请缨上前线。

泸定桥那时候并非只剩下光秃秃的链子,国民党军队还想通过,所以他们只是拆到了一半就没继续了。

冲在最前面的红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一边用手抓,一边用脚蹬,紧紧拽着铁链一步步往前挪。后面的战士们各自坚守在岗位上,有的在拼命开枪掩护,有的在忙着铺木板,大家一起努力,好让整个部队能顺利过桥。

国民党兵马见到红军队伍稳稳当当地往前走,拦不住红军的打算落了空,当下就急忙把泸定桥给烧了,眨眼功夫,泸定桥就被大火吞没了。

冲在最前头的红军战士,面临着枪炮轰鸣和烈火熊熊的严峻挑战,有的战士因抓不稳铁链,不幸坠入汹涌澎湃的大渡河里。

前头的战士牺牲了,后边的战士接上继续往前冲。一个接一个,毫不畏惧,泸定桥最终在红军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被成功拿下。

历史不是任人随意涂改的,红军战士在抢夺泸定桥时,那可是真刀真枪、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他们在战场上那股什么都不怕的英雄劲儿,绝对不能轻轻松松就给忘了或者否认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
世界人物传奇啊

世界人物传奇啊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