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人说最怕“大暑一日晴”,大暑晴天有啥预兆?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农历六月十七日,这天是大暑,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这意味着今年夏天的考验真的来了!
在三伏天阶段,一共包含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这4个节气,“暑”有热的意思,小暑意思是小热,大暑则意味着最热。而立秋意味着秋天来了,可能天气会变得凉爽。因此咱们重点关注大暑天气即可,毕竟这才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
那么什么是大暑呢?
大暑是24节气的第12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
《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意思是说,小暑后的15日便迎来大暑
听很多人都说今年是晚大暑,这种说法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人认为,节气日每年的农历时间是不固定的,所以注定不一样,用这来判断大暑的早晚之分没啥意义。另一种人则认为,入暑的早晚是有影响的,毕竟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如果来的早,则说明热天气会提前来,来的晚,则热天气会延后。那么今年是早大暑还是晚大暑呢?
今年是晚大暑:
一般判断早晚是根据农历六月十五日这天,这天是“半年节”,是一年当中上下年的节点,如果早于农历六月十五日则是早大暑,如果晚于农历六月十五日则是晚大暑。
今年大暑的时间是农历六月十七日,所以是晚大暑。
老人说:“早大暑气渐消,晚大暑热难当”。意思是说,如果是早大暑,那么暑气会慢慢消退,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是晚大暑,则天气会比较的炎热,可能较以往的大暑都会热一点。
古人把每个节气的特点归为3个,我们从中也可以大概了解节气的特点,那么大暑三候是什么呢?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此时,夏季的中期已至,气温达到年内的最高峰。在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大自然中的青草、树叶等开始枯萎腐烂。而与此同时,萤火虫卵在此时期孵化出来,形成了“腐草为萤”的景象。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来,这一自然现象增添了夏日的诗意与神秘感。
二候土润溽暑: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土地上的水分逐渐蒸发,空气中的湿度也达到极高水平。此时,大地表面开始变得干燥,土壤表面可能出现裂缝,而空气中的闷热感则愈发强烈。这种湿热交蒸的气候,让人感到极度不适。
三候大雨时行:此时期,由于前期湿热的积聚,天空中常常会迎来阵雨或雷雨。这些降雨不仅带来了明显的降温效果,缓解了炎热的气温,还有助于减轻干旱情况,滋润大地。雨后的空气变得相对清新宜人。
在古代,没有气象卫星的监测,人们也不知道天气预报是啥,只能通过自己的肉眼来观察接下来的天气如何。古人根据无数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关于大暑的天气农谚,用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情况。在农村,有一句老话:最怕“大暑一日晴”,大暑晴天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一、暑头高照,五谷晒死
“暑头”指的是大暑的第一天,“高照”指的是晴天,“五谷”指的是水稻、玉米等各种农作物。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大暑的第一天就出现了太阳高照的晴天,那么预示着接下的天气会非常的炎热,并且还伴随着少雨,这导致农作物因为高温缺水而晒死。
大暑天气本是雨热同期的阶段,高温和雨水缺一不可,这2样因素会让庄稼的生长非常快,如果少了雨水,庄稼注定会枯萎。
二、大暑一日晴,汗水流一地
这个农谚和上面的类似,意思是说,如果进入大暑的第一天便是晴天,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特别热,不过高热天气对庄稼来说有利有害。
一方面,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让庄稼生长的更好;另一方面,过高的温度和强烈的光照则可能导致作物叶片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加强、水分散失过快,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庄稼在高温暴晒天气下,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急剧增加。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或灌溉不及时,作物就会因缺水而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因此,在大暑时节加强水分管理对于保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如果在大暑节气期间,出现了持续的阴雨连绵的天气现象,那么就代表着庄稼会丰收。这里的“黄金”指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而是指农作物。
在古代,人们以食为天,农作物就如同黄金一般重要,但由于农业技术不发达,使得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丰收对农民来说意味着富足安定,不用饿肚子,还可以卖粮食交赋税,因此用“黄金”来形容庄稼的的珍贵。
大暑节气有些地区很容易出现干旱的情况,并非所有地区都可以雨水充沛,而大暑的高温酷暑会让土壤水分蒸发的过快,农作物也因此会更容易遭受旱灾。这个时候若是能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给土壤补充水分,则可以缓解旱情,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水分,对于水稻、玉米等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来说特别重要。
农历六月十七日,这天是大暑的第一天,今天我们这里下了雨,之前小暑整整15天都没下一场雨,而今日的下雨则会为农作物补充水分,比较好,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