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海亮教育深耕教育行业三十载,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不懈追求。
新学期,随着远方的“雏鹰”们振翅而来,地处浙江诸暨的天马小学开启了一堂特别又温馨的“开学第一课”。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扣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像我们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就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所以,我们的‘开学第一课’不讲知识,而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9月2日,天马小学4年级(4)班的教室里,班主任闾佳面带笑意地讲解着。
话音刚落,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便落在讲台边的两位男孩身上。“我来自内蒙古”“我来自云南”……他们笑容腼腆地介绍着自己,遥远的家乡所在引得其他同学阵阵惊呼。
天马小学党支部书记王华军走上前,代表学校为两位新同学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背景。面对彼此的不同,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心怀善意,包容他人,温暖他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养成积极进取、坚毅向上的品格。”借两位新同学到来的契机,闾佳展开了“开学第一课”的讲话,课堂气氛愈发热烈。
这两位同学何以受到“特别对待”?
原来,他们是海亮·“雏鹰高飞”孤儿培养工程选中的孩子——来自内蒙古的小涵和来自云南的小锐(均为化名)。
本应远隔千里的二人,却因家庭的变故和海亮集团的帮扶,乘着乡村教育振兴和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从祖国的西北和西南飞到了东南,落地在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小学,即将成为亲密无间的同学。
2013年起,海亮集团和浙江嘉行慈善基金会联合启动了“雏鹰高飞”慈善公益长期项目,致力于对失依孤儿进行持续、系统、广泛地援助,用善心善行,重筑其幸福生活,培养其成长成才。
小涵年仅10岁却已经早早失去双亲,只能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艰难的日子里,社会各界始终给予他支持与鼓励,特别是其母校达拉特旗第三小学为他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爱。
随着海亮教育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海亮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团队入驻达拉特旗第三小学,小涵再次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服务校长团队密切关注着他的情况,并积极链接海亮资源,成功推荐小涵入选“雏鹰高飞”公益项目。这意味着,海亮集团将全额资助小涵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最高可资助至硕士研究生毕业,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保障。
就这样,小涵和爷爷横跨大半个中国,来到了近2000公里外的天马小学。
“这里的环境真好,老师亲切、素质高,把孩子交给老师,我很放心。”提及在天马小学生活的感受,小涵爷爷的脸上满是笑意。
“到了新学校,老师们都很照顾我,带着我熟悉校园。这几天不常跟爷爷见面,我也不害怕,感觉这里是另一个家。”内向的小涵依偎在爷爷身旁,朴素的话语中满是真挚。
暖暖爱心传递希望之光,片片真情托起明日朝阳。从西北腹地的内蒙古达拉特旗,到东南沿海的浙江诸暨,小涵的命运轨迹的转变,是海亮教育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不断拓展的见证,也是海亮教育爱与陪伴教育的生动实践。
2013年至今,“雏鹰高飞”慈善项目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接收316名失依孤儿,其中120人通过海亮集团悉心培养考上大学或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各方肯定和赞誉。
“既讲企业效益,更求社会功德,坚持长期主义。这不仅是对一个个弱小生命的援助,也是海亮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展使命的彰显,更是海亮教育践行‘以科技和服务助推实现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企业使命的实际行动。”天马作为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地校,王华军见证了数百位小“雏鹰”的成长成才,对这个项目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
随着“开学第一课”的结束,今年,包括小涵在内的10名“小雏鹰”,正式成为了天马小学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希望他们成为“完整的人,幸福的人,未来的人”,以雄鹰之姿振翅冲霄,活出人生精彩!
何迪飞|通讯员
王静丽|作者
庞舒薇|美编
王婉 | 校审
丁银艳、郦自强 | 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