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龙的小说曲折离奇、扣人心弦,但其实在茫茫A股之中,不少上市公司的背后故事同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之古龙的小说也不遑多让。
而且,A股都是鲜活的真实故事,没有夸大,没有改编,或许有雷同,但绝无虚构,把资本市场的另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日,上市公司勤上股份传来消息,法院出手了,原实控人老板李旭亮夫妇的股权将于年后启动司法拍卖。
按照公告内容,本次拍卖的股权比例为16.11%,而李旭亮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一共也才29.85%,这意味着,如果最终是同一主体拍下了所有股权,勤上股份的实控人将发生变更,李旭亮也就彻底出局了。
实际上,李旭亮夫妇俩的股权早就全部质押了,被法院轮候冻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拍卖不过是走个程序。
换句话说,跟李旭亮没啥关系,李旭亮30年的家业早就“败光”了,而李旭亮败掉勤上股份的故事,就堪称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古龙式小说”。
前面提到的公告信息中有一个关键词“原实控人”,也就是说,李旭亮夫妇虽然作为勤上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却已经不是实控人了。
股东信息显示的实控人叫李俊锋,但李俊锋并未持有一股上市公司股权,他的实控人地位是因为李旭亮夫妇把所有表决权都委托给了他。
别看都姓李,其实并没有任何关系,李俊锋是李旭亮2021年找来的救兵,原本是要输血拯救勤上股份的。
按照计划,李俊锋的接盘方式是认购勤上股份的定向增发,从而成为新的实控人,并为勤上股份注入了新的资金。
然而,从2021年底至今两年的时间里,勤上股份前后提出了3次定增计划申请,又主动撤回了3次申请,反反复复,就像走城门儿一样,把监管机构都整懵了。
虽然每次的理由都说得冠冕堂皇,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主要还是钱的问题,李俊锋怕是一下子拿不出来几个亿的定增资金。
不过,李俊锋虽然没拿出钱,但还是最终博得了李旭亮的信任,2023年4月,李旭亮夫妇就先把表决权委托给了他,然后再筹划定增募资的事儿。
然后,就筹划到了现在。
李旭亮是否看错了李俊锋不得而知,但李旭亮2016年肯定是看错了一家叫广州龙文的公司。
广州龙文是做K12教育的,勤上股份是做半导体照明的,至今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当年李旭亮何以会想着要跨界教育,并且看上了这家外强中干的公司。
收购价就非常离奇,公开资料显示,广州龙文总资产才3.1亿,净资产是-0.66亿,一家资不抵债的公司,李旭亮却愿意接受对手高达20亿的开价。
当然,广州龙文的股东们也是做出了业绩承诺的,如果达不到,就按照差额的双倍进行补偿,但承诺这个东西,对君子有约束力,对小人却无用。
很显然,李旭亮就碰上小人了。
广州龙文一过门就翻脸了,对赌业绩当然没完成,而当找到原来的股东要业绩补偿的时候,双方的气氛就没那么融洽了,只能闹到法院打起了官司。
最新信息显示,直到现在,还有两个股东的业绩补偿款没有到位。
当初收购本来就产生了近20亿的商誉,业绩对赌没达成,只能硬生生的全部计提,也就是说,20亿全部打了水漂。
而更离奇的是,商誉计提完了之后,李旭亮又把广州龙文卖了,卖价1元。
20亿买进,1块钱卖出,这笔交易,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是云里雾里的。
不过,看错生意损失的也只是金钱,而李旭亮曾经还看错过人生。
勤上股份曾经在生意上的成功,可不只是靠的市场手段,还有特殊的行政辅料。
2019年1月,勤上股份发布公告,实控人李旭亮因行贿被罚款300万,并判两年缓四年,光这一点,李旭亮就成了A股实控人的极少数。
信息显示,李旭亮在2004年-2012年长达8年的时间里,送出去了1000多万现金以及若干公司股权。
李旭亮是2017年被警方监视居住的,勤上股份的业绩和股价也就是从2017年开始大滑坡的,直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气来。
实际上,李旭亮30年家业的起点也充满了传奇。
李旭亮是地道的东莞人,1988年就在广东某中外合资企业工作,然后1994年就创办了勤上股份的前身勤上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与众不同的是,李旭亮出资创办公司,但自己却不在股东名单里,而是挂靠了当时东莞一家国有企业,并以该企业的名义注册的公司。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应该叫代持,李旭亮个人能找国企代持,可见一开始就不是一般人。
公司成立之后,股权的转让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一开始是中外合资性质,帮李旭亮代持股份的国企与一家港资企业联合出资,而1998年,国企不代持了,于是李旭亮就安排国企先把股权全部转让给了港资企业。
1999年,李旭亮又从港资企业的手中把股权买了回来,而2007年港资企业退出,勤上股份又变回了内资企业。
这么绕一圈,不是白绕的,应该大有深意,中外合资企业这个身份在初创期应该是占了不少便宜的。
2011年,勤上股份成功上市,到现在也有13年了,但勤上股份作为上市公司的成色只能说相当一般。
我们衡量上市公司的成色有个基本的算法,就看他上市之后有没有把募资的钱赚回来,并且通过分红回报给了投资人。
从账面利润来看,勤上股份自上市以来没挣到钱,合计亏了20多亿,但IPO加上非公开增发却一共募集了43亿的资金。
一边融资,一边亏钱,基民和股民同时被揉搓,李旭亮到底“败光”的是谁的家业,恐怕很难说得清楚。
如今,李旭亮是出局了,但勤上股份的实控人却因为拍卖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股价也已经跌破两块了。
“古龙式小说”的结局大多是不甚了了,很少有圆满的,但愿勤上股份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