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父母而学习是幸福,为被爱而学习是不幸

宁拙说 2024-11-16 17:56:35

爱的信仰是生命发展重要的支撑。

对于艰苦的学业,学习的体验差异极大,大致分为四类孩子。

最高境界的孩子是为理想而奋斗,体验豪迈的快乐;其次是为改变父母命运而奋斗,享受爱的快乐。无论是为自爱还是为爱而学习,都能超越学习的痛苦。

第三类孩子是在父母的压迫下学习,误解为是为父母而学,学习就苦累不堪,难以忍受;最后是不为任何人学习,无所事事,沦为学习的边缘人,学习就是苦难,沦为恶习的牺牲品。

同样与父母发生关联,学习感受天壤之别,为爱而奋斗是幸福,为被爱而学习是不幸。

为什么爱父母就必须为学业奋斗呢?因为父母总是把孩子未来幸福作为最大的愿望,不断为孩子学业忧患。只要爱父母,就用奋斗消除父母忧患。

同时,爱父母就一定为父母幸福着想,而学业奋斗与父母幸福息息相关。父母的最大幸福是孩子有出息,爱父母就必须以学业奋斗实现生命价值。

父母晚年的幸福也是孩子的重要牵挂,只要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才能为父母晚年创造幸福。

爱父母是爱的第一站,发现生命别样的风景,把学业奋斗与父母命运扭结,激励自我顽强奋斗,苦渡题海,成就学业。

如何培养爱父母的信仰是师长教育的使命。

从逻辑看,父母生养孩子,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感恩父母,爱父母是必然。可是因为不恰当的爱不仅不能唤醒孩子的爱,反而截断爱父母的路。

如果父母以满足孩子欲望作为爱的唯一表达方式,就沉湎于溺爱,孩子就受到溺爱的腐蚀,从而不仅不爱父母,反而怨恨父母。

孩子的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而爱父母的路子就截断,为了贪欲,亲子间冲突不断,怨恨恶性膨胀,爱怎么觉醒呢?

因此,父母爱孩子的使命是唤醒孩子爱父母,培养亲情的信仰。

爱与溺爱有什么本质不同?

爱孩子就必须遏制孩子的贪欲,学会替父母分忧。多少孩子被欲望毒害,就因为溺爱。爱孩子必须培养孩子理性的消费观,学会思索,自己的花销都源于父母辛劳,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遏制贪欲,心灵才健康。

爱孩子就必须唤醒孩子的怜悯之心,学会理解父母。怜悯是以父母之痛为痛,以父母之忧为忧,是爱父母的第一站,是心灵之间美好的纽带,是感恩父母的力量之源。

必须感受父母的生存艰辛,了解父母的人生坎坷,探索父母的心灵沧桑,启蒙怜悯觉醒,学会为父母而痛。反之,孩子只剩下贪欲,却对父母命运不关痛痒,注定没有作为。

爱孩子就必须投资艰苦,学会吃苦耐劳。还有什么比把孩子当小皇帝伺候更荒谬更可悲的呢?唯有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中自觉追求勤劳坚强善良等品质,孩子才可能爱父母,追求牺牲自我奉献父母的快乐。

爱孩子就必须创设条件,鼓舞孩子牺牲自我奉献父母,发现爱的快乐。还有更重要的教育吗?唯有切实牺牲自我奉献父母,孩子才能觉悟爱的快乐,进而自觉追求爱的信仰。

只有爱父母的孩子才能体验到为学业奋斗的快乐,彻底从被迫学习的不幸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也是语文教育的使命。

0 阅读:6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