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去世前,曾向康克清透露一项遗愿,因何被康克清隐瞒下来?

洲洲谈军事 2023-05-28 03:35:02

1976年7月,在朱德逝世22天后,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偌大的城市顷刻之间变成了废墟。朱德的遗孀康克清大姐当即提出想去唐山灾区看看。一方面是为了慰问灾民,帮助解放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顺路去一趟北戴河,代替朱老总再去那里看一看……

“我死了若能放在这个山上是最好啦”

1949年5月,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尚未结束的时候,中央组织部的先遣人员已经来到北戴河,开始接收国民党达官显要和外国驻华人员逃走时丢下的一桩桩空别墅。

次月,身体不大好的朱德总司令来到北戴河海滨休养,成为第一个来到北戴河的中央领导人。此后,朱德几乎每年都来北戴河休息疗养,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

北戴河一带的主要山峰叫做东联峰山,又被称为西山,而朱德一家在北戴河所住的地方,有着“西山第一楼”的美誉,即西山最漂亮的建筑。这座楼原来的主人名叫吴鼎昌,是大清时期的总务局局长,民国之后在国民党政府担任实业部部长,还出任过蒋介石的总统府秘书长。

传说当年吴鼎昌挥金如土,经常和一些军阀权贵在聚赌,这座“西山第一楼”就是他靠打麻将赢来的3万元大洋所建造的,由德国工程师设计。楼建成之后,更是成为财阀政要们交际的场所。

图丨吴鼎昌旧照

在北戴河,相比于附近毛主席、刘少奇等人院子里的宁静,朱德的院子总能传出欢声笑语。朱德喜欢在院子里下棋,只要摆上棋盘,周围就聚满了观棋的人,大家在朱德面前无拘无束,全都嚷嚷着“支招”,但朱德却能和对手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静静按照自己的想法下棋。

每年到北戴河避暑,又恰逢暑假期间,喜欢孩子的朱德多是领着孙子们一起去。但朱德带孙子去北戴河也有一个原则,就是先要把学习搞好。

有一次,朱德的外孙数学考了59分,老师写信告到了家里,朱德将外孙狠狠批评了一顿。外孙辩解说那些题目都会做,只是因为粗心,况且59分和及格只差一分。结果朱德说:“差一分也是不及格,而且及格就能满足了吗?”

就这样,那一年暑假,朱德取消了孙辈们去北戴河的资格。

图丨朱德在北戴河留影

如果孙辈们都去了北戴河,朱德一家集体出动时,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朱德的孙辈有十多个,加上工作人员和警卫,是北戴河别墅区最庞大的队伍。而在北戴河休养期间,朱德的作息始终保持规律,除了条件不允许外,朱德每天都会下两次海。

因为在北戴河还是以避暑休假为主,所以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娱乐项目,最多的娱乐项目就是在俱乐部里看电影。别墅区的俱乐部出于不但要适合避暑度假,也要适应工作开会的考虑,修建了一个可容纳724个座位的多功能大厅,一个可以接见外宾的中型会议厅,还有32个小型会议室。

后来,中央的许多夏季会议都是在俱乐部召开的,但俱乐部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娱乐放松,而北戴河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晚上在俱乐部看电影的时候。而且大人们一般看完新闻纪录片就走了,只留下孩子们继续留在俱乐部嬉闹。

1975年夏天,朱德正准备前往北戴河休养,就接到了周总理卫士高振普打来的电话,请朱德在去北戴河前先来和周总理见见面。在此之前,朱德曾几次提出要去看望周总理,周总理不愿朱德看到自己病榻上的样子,所以没有请他去。

图丨朱德与周总理

当周总理得知朱德去北戴河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回来,担心那个时候自己的身体恐怕不会比现在好,因此向朱德发出了邀请。

当天下午,朱德走进客厅的时候,看到周总理已经换下了病号服,起身迎了过来。二人同时伸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朱德颤抖地询问周总理还好吗,周总理回答说还好,并邀请朱德坐下来谈。

这一场谈话持续了20多分钟,谈话结束后,周总理送朱德走出客厅,紧紧握手告别。警卫员搀扶着朱德上了车,周总理目送汽车开走,才转身回到病房。

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是两位老战友的诀别。也许是和周总理见面之后有所触动,到了北戴河之后,朱德曾指着自己最喜欢的一座山对康克清说:

“这座山很理想,我死了若能放在这个山上是最好啦!”

康克清隐瞒朱老总生前遗愿

1976年周总理逝世当天,组织上担心刚出院不久的朱德悲伤过度,因此没有立即告诉他有关周总理病逝的消息。那天下午朱德还接见了外宾,回到家之后,康克清看他情绪还好,便将他扶到沙发上坐下,告诉他周总理的病情最近又有恶化。

图丨朱德与康克清

朱德没有听出康克清话中的深意,他认为有那么多好大夫在周总理身边,病情不会发展的那么快。康克清看到朱德的态度,也就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晚上8点,朱德按照往日的惯例,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联播,家人们虽然希望朱德能逐渐接受周总理病逝的事实,但谁也无法阻拦。当播音员低沉的语调从收音机中发出时,朱德惊呆了,他无法接受周总理逝世的事实。

三天之后,北京医院太平间大厅为周总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年迈的朱德拄着拐杖站在灵床前,不住地低声呼唤着周总理的名字。鞠完躬之后,朱德挺直身躯,颤抖着缓缓抬起右臂,庄严地向周总理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军礼。

在周总理离开之后的日子里,朱德吃不下,睡不好,但仍执着地投入国事活动。同志们纷纷劝说朱德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朱德却说:“总理去世了,毛主席身体也不好,我应该更多地工作。”

图丨朱德向周总理行最后一个军礼

在成仿吾将自己新翻译好的《共产党宣言》送给朱德提意见之后,朱德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连听带看读完了整本书。然后朱德提出要去党校看望成仿吾,工作人员考虑朱德年事已高,建议将成仿吾接来面谈,但朱德坚决不同意:

“为什么要让人家来看我呢?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还是我去看他吧!”

就这样,90岁高龄的朱德来到了成仿吾在党校的宿舍,详细了解了成仿吾的工作情况,并对他给予了鼓励。临别时,朱德还叮嘱成仿吾要保重身体。但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朱德就与世长辞了。

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朱德肺炎复发,但他仍坚持工作。6月21日,朱德按照有关方面安排要会见外宾。早晨起床后,朱德感觉身体不舒服,家人劝他立刻休息,但朱德拒绝了这一提议。

图丨朱德旧照

吃过药之后,朱德前往人民大会堂,等到了会见地点才得知,会见外宾的时间推迟了,却没有事先通知朱德。于是,朱德就在一间开着冷气的房间,整整等候了将近一个小时。

回到家之后,朱德就感觉身体不适,医生诊断是患了感冒。过了几天后,朱德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但朱德想到第二天还要会见外宾,坚持会见结束后再去住院。

结果第二天朱德病情加重,没有会见外宾,被直接送到了北京医院。

在住院期间,朱德的病情也时好时坏,进入7月之后,朱德的病情再次加重,多种病症并发,高烧一直不退。到了7月5日,朱德的病情急剧恶化,几位老同志闻讯前来探望,但此时的朱德已经说不出话,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很快就进入了昏迷状态。

7月6日下午,90岁高龄的朱德永远离开了亲人儿女,离开了他奋斗一生的伟大事业。

图丨朱德追悼会

在处理朱德后事的时候,康克清想起老总生前想要安葬在北戴河山上的愿望,但她没有将这件事上报给中央。因为她觉得,火葬是中央领导一致同意的,要是提出将朱老总单独安葬在北戴河,不符合规定,也会给组织添麻烦。

因此,在唐山大地震之后,康克清主动提出去灾区慰问,顺路去了离唐山不远的北戴河,下车凭吊了朱老总生前住过的地方,还有他喜欢的那座山。

北戴河历史源远流长

说起北戴河,国人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更是因为它曾经被称为中国的“夏都”。

说起北戴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个时候的北戴河属于孤竹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划归到燕国,燕昭王等都曾经到北戴河巡游居住。到了秦朝,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到达北戴河,并在此建立行宫。

北戴河成为最早中国的“夏宫”,正是从秦始皇开始。

图丨朱德与外孙在北戴河海滨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成为战场,曹操北定乌桓之后,在北戴河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为北戴河留下了第一首佳作。

隋朝统一天下后,北戴河一带成为军事要地,后来又一度发展为屯粮基地。

明清之际,北戴河为山海关驻军的后援基地。清朝建立之后,清帝都不喜欢大海,因此夏都被定在了承德,而不是海滨城市。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各国使节常驻北京,看中了北戴河作为夏季避暑的地方。在西方使节的要求下,北戴河正式辟为旅游避暑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确定的各国人士的旅游避暑胜地。

自此,北戴河涌入了大量的外籍人士和中国的达官显贵,当地兴建别墅也逐渐进入高峰期,北戴河成为中西建筑艺术的大展台。

图丨朱德一家在北戴河留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戴河改为北戴河海滨区,隶属河北省。1948年北戴河解放之后,当地归属河北秦皇岛市管辖。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北戴河海滨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将一些对革命有贡献的领导干部以及伤残人士,送到北戴河妥善照顾,中组部疗养院应运而生。随后考虑到职工群众的疗养问题,第一所工人疗养院在北戴河海滨建立。

1950年初,经周总理批准,北戴河建设了外交人员休养所,并成立了“外交部驻北戴河联络组”,开始接待与我国建交的驻华使节。

随着国民经济逐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到北戴河疗养的人开始增多。1952年,中组部北戴河疗养院改名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疗养院,规定中央干部每年有一个星期左右的北戴河休假期。

到了1953年夏天,中央领导人确定在北戴河实行避暑和办公制度,并开始修建房屋、道路和水塔,还盖了几幢楼房作为办公和集中疗养的地方。

图丨北戴河工人休养所

1954年,北戴河接待避暑和休养人员达到36000余人,其中中央领导和部局级干部共计不到200人,大多数还是一般干部和职工在北戴河疗养。

自从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建立后,一直持续了11年的时间。到了1965年,国内经济状态大有好转,但政治气氛却显得沉闷。因此在这一年,中央前往北戴河的领导人并不多,预示着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从此,北戴河的暑期办公制度就此中断。

1979年,邓小平作出决定,将北戴河休养区拨给旅游部门接待外宾使用,并指示军队的疗养所必须全部交出,一所都不得保留。到最后,除了毛主席生前居住的95号楼,其他所有疗养院都交了出去,分别改建为宾馆。

从此,北戴河神秘的中央暑期办公地,开始向老百姓敞开大门,中外游客都可以住进原先中央领导人住的楼里。

图丨如今的北戴河

1984年,中断了19年的中央暑期办公制度再度恢复,“夏都”的称谓也再次回到北戴河。和之前不同的是,北戴河已经成为老百姓和领导人共享的避暑胜地。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北戴河都是中央在夏季处理内务,开展外交的办公场所。

2003年7月,中央决定取消夏季前往北戴河办公的惯例,“中央暑期办公制度”由此成为历史。而这些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和留下的重大决策,却永远留在了史册之上……

0 阅读:268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