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起始标准,日本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从65岁开始。但最近20多年来,日本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导致适龄劳动力人口不断缩减,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日本当局多次提出:
要打造出“终身不退休社会”,并先后出台了多种激励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延迟领取养老金——前几年曾提出到7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到2022年4月份又提出将这个年龄延迟到75岁。
如果,有老年人坚持在75岁之前就领取养老金,那怎么办呢?日本当局制定了这样的应对策略:每推迟1个月,每月领到的养老金可以增加0.7%。换言之,到了65岁之后,选择继续工作。
那在获得工作报酬的同时,还能有助于日后能获得更多的养老金。就像一些经济评论人士所说的那样:此举一方面可以弥补日本劳动力短缺,保持就业岗位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一方面延迟退休,一方面又有大量家庭主妇不上班
是的,在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而适龄劳动力人口又不足的背景下。日本当局绞尽脑汁想出了多种激励措施,改善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推动老年人继续就业,挤出老年人的“剩余价值”。
看似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但日本居民家庭中却又出现大量优质劳动力“被闲置”现象——大约有四成左右的家庭主妇(全职太太、全职妈妈)不上班,她们的劳动力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与农业文明不同,当今社会更多是依赖脑力劳动——这么多年富力强,精神状态饱满,受到较多教育的全职太太、全职妈妈,她们如果都出来工作,难道不是比延迟退休,榨取老年人的“剩余价值”更有效果吗?
那为何不激励全职太太、全职妈妈出去工作呢?
从逻辑上来看,与其要老年人出去多工作几年,不如出台相应政策,激励更多的家庭主妇走入职场,这应该是正确的劳动力利用方式,那日本当局为什么却不这样操作呢?其中的一个答案可能是薪酬问题。
不久前,日本当局公布了2020年的“就业人员收入报告”,其中提到:2020年日本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为433万日元,按当前汇率换算为22.45万元人民币左右。但男性就业人员的平均年收入,要比女性高很多。
报告指出:在2020年,日本就业人员中“男性平均收入高达532万日元”(接近27.6万元人民币),而女性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却只有293万日元(接近15.2万元人民币)——差距很大啊。
在男女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社会环境下,对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来说,如果出去工作获得的报酬远远低于自己的父亲、公公、丈夫,那让能获得更高收入的父亲、公公、丈夫继续上班,自己照顾家庭。
这反而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理性选择!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日渐突出。但这种结构性因素,与日本社会职场中男性、女性不平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