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同意!独立学院,转设成功!

轶睿看教育 2025-03-31 05:18:38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根据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山西医药学院等12所学校,其中包括4所独立学院成功转设。这是教育部今年首次发布拟同意独立学院转设的公示。

今年2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官微显示,2025年学校要以转设为牵引,共同抓好“转设”和启用四会校区工作,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作为扩招的特殊产物,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政策变化和一些办学问题的出现,脱离母体学校,通过转设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是当前高教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

转设之举,玉汝于成

独立学院转设,非一日之功。

转设为晋中健康学院的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早在2020年,学院便已暂停招生,期间网友多次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转设进度,官方回复暂无其他部署。直到2024年4月,山西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转设为晋中康养护理学院(暂定),再到教育部公示,转设后的校名才得以最终确定。

备受关注的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近年来,学院转设工作一直在推进。2020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公示其拟转设为新乡第二医学院,到2022年,官方曾回复学校已完成转设申请、省专家考察、教育部专家考察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正在完善条件。到2024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公示拟按程序申报学院转设为豫北医学院。转设工作推进的同时,学校建设的步伐也未停,本科专业申报、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皆有成果。此次教育部拟同意,不仅意味着,河南省最后一所独立学院将完成转设,也意味着其母体学校新乡医学院离更名大学更近了。

图源: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去年6月由湖南省教育厅公示的两所学院,也赶上了今年教育部同意转设的首班车。其中,岳阳学院筹建项目作为市重大战略工程,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岳阳市政府与湖南理工学院在2020年便签订了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转设为岳阳学院的合作协议,并于同年成立筹建领导小组。2023年7月签订转设过渡期合作办学协议,正式进入法人变更、师资招引、迎检迎审的新阶段。据悉,转设后,岳阳学院将采取“市委市政府主管、国企举办、母体学校配合”的运营模式。

28所高校,和“民办”说再见

公开报道显示,我国独立学院总数在2010年达到323所,到2016年下降至266所,但截至2019年6月,仍有257所独立学院未完成转设。

近三成高校,转公办

2020年,转设的“故事”迎来转机。这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的3种路径,并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方案》印发的同年,35所独立学院转设成功,次年又有55所院校完成转设工作,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对比教育部公布的2019-2024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5年来,257所独立学院中,共有101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其中10所通过合并转设为公办职业(技术)大学,18所直接转为公办,73所转为民办高校,转为公办的比例近三成。

浙江和新疆,100%转公办

从全国来看,三成的比例不算高,但在浙江、新疆两地,这个比例是100%。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函同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先后创办于1999年和2001年的两所高校,是浙江高教“名城+名校”合作的成功范例,更被教育部誉为全国独立学院的“样板”。

转设成功后,两校并未丢掉“名城+名校”的办学优势。同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虽从办学体制上,浙大城市学院与其“母体”浙江大学有所切割,但在合作上却更加紧密。

时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在2018年曾直言:“由于办学体制问题,学校发展存在制度性的瓶颈制约。”然而转设后,这一问题逐步消解,来自省、市的支持力度被进一步放大,今年,宁波市还出台《关于支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设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行动方案》,着力将学校打造为应用型高校改革的“宁波坐标”。据统计,浙江近5年转设成功的6所高校均被纳入公办体系。放眼全省,这一做法对推进实施浙江“高教强省战略”亦是一条新路,有利于浙江“改革完善高等教育结构”。

地方民办高校转公办,一看教育规划,二看财政支持。新疆对建设好大学、调整高教结构的渴求与浙江不谋而合。新疆科技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政法学院3所高校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转设后均为公办本科办学。公办和民办高校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新疆新增公办高校的底气无疑来源于经费的增长,2019年,新疆全区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25700余元,比上年增长28.11%。

民办高校,实力打破偏见

有一种偏见认为,“公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所以“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比转民办更好”。但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民办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传统民办高校秉知与行而长,迈向内涵提升的新阶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西湖大学等一批新兴高水平民办院校乘时与势而生,冲击着民办高校“低层次”办学的固有印象。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民办高校789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67%,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994.38万人,比上年增加69.49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26.34%。这意味着每四名学生中,就至少有一人来自民办学校。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

2024年4月,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脱颖而出。

扎根齐鲁文化沃土的山东协和学院,连续两年占据全国民办高校头把交椅,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夺得同类高校三连冠。学校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夺得同类高校三连冠。2023年,学校3个专业加入省专业发展共同体及“111”计划;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办学水平稳居民办第一方阵。

作为民办语言类大学的“首席担当”,吉林外国语大学在2020-2024年软科中国民办语言类高校排名中均位列第一。2007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2018年,成为全国第一所由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民办高校……学校已俨然成为高教体制改革的探路先锋。

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版图中竖起“珠海标杆”的珠海科技学院,在20年的建设中,跑出了“珠科速度”。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珠海科技学院6所高校获批设立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珠科是唯一一所获批立项的民办高校。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动真格”,拥有20余年历史的独立学院或许将在这一轮转设中“正式谢幕”。但一个时代的“谢幕”,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纵然转设方向不一,然而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是我国高校亘古不变的初心。

3 阅读:2468

评论列表

鹰郡品种狗的主人

鹰郡品种狗的主人

2
2025-03-31 23:58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待转设

轶睿看教育

轶睿看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