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大化县最憋屈的乡镇,明清时期是都阳巡检司署衙所在地

微笑的向阳而生 2024-11-30 07:01:27

乡镇游来到大化县的都阳镇,对于都阳镇的理解是都阳巡检司,黄氏土司的权力中心,还有就是安定巡检司与都阳巡检司合并后设都安县,再后来就属大化县。都阳镇,史上曾有两次成为县城的机会,但诸多历史原因而成为镇,说大化县最憋屈的乡镇都不为过。

都阳镇老地名叫波澡,明朝时期是思恩府所辖的13堡之一,嘉靖年间土知府岑浚反朝廷被明朝军队围剿,思恩府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后的地方势力不甘心,苏卢和王受两土目再次起兵造反,时任两广总督王守仁前来镇压。平定苏卢、王受后将思恩府的13堡缩减至8堡,并将8堡改设巡检司。

巡检司对应现在相当于县级单位,巡检司仍旧实行土司世袭制,巡检司的首任最高长官是黄氏土人而成为黄氏土司。巡检司原定名为波藻巡检司,巡检司最高长官觉得波藻名字也得有点俗气,而黄氏土司是坡造镇的都阳村人,波藻成立巡检司后大量都阳村人搬迁到波藻,因此将波藻改名为都阳,波藻巡检司则更名为都阳巡检司。

都阳巡检司的县级单位延续至民国初期,进入民国后撤销府、州、土县改为县。初期设都阳县,但都阳巡检司的户籍人口较少,只能跟临近的安定巡检司合并,用两巡检司的头个字连起来建都安县。都安县县城原本定在都阳,但安定巡检司的经济基础和人口基数大过都阳巡检司,因此将县城设在安定巡检司的司署驻地,也就是现在都安县的县城澄江镇。

都阳镇是巡检司司署所在地,是都安西部最繁华的商贸集散地,相当于都安县的副中心,民国时期都阳镇是低职高配,镇长的官职可跟副县长平起平坐。可能是副中心的作用越来越低,民国22年(1933)都阳镇改为都阳乡,属都安县的都兴区,区公所驻地都阳乡。都阳镇成为都安县县城的土地革命时期,出于斗争需要将都安县苏维埃政府设在都阳镇。

都安县苏维埃政府的办公旧址在现都阳镇政府大院内的巡检司署衙旧址。都阳镇首次成为县城是土地革命时期,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是革命需要而成立,但革命力量薄弱,时常受到反动势力的镇压,都阳镇的苏维埃政权不稳定,加上政权不稳定,都安县苏维埃政府只是名义上的县城,只是革命意识上的县城,明面上不算是真正的县城。

澄江镇始终是都安县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澄江镇的县城地位是不可取代,要不然解放初期为何将县城设在都阳镇?尽管都阳镇不能成为都安县的县城,但都阳镇是都安县西部一哥是毫无疑问,并且是都安县西区的区公所所在地,没有一定的实力岂能将区公所设在都阳,况且当时的都阳还是个乡。

1955年都阳乡是都阳区区公所所在地,1958年都阳、百马、江南3个区合并设都阳公社,为适应当时的文化氛围,还将都阳公社更名为红旗公社。1959年红旗公社解散分别设都阳、江南、百马3公社,1966年都阳公社改为都阳区,1968年又改为公社,1984年都阳公社改为乡,1988年乡改为镇。都阳乡仅用4年时间就升格为镇,看来都阳镇的经济实力、历史底蕴还真相当丰厚。

红水河流域整治需要而修建大量的水电站,光在都安县境内就有大化和岩滩两座水电站。修水电站就会有很多的淹没区,有淹没区就得有移民,库区移民不仅有本县,还有平果、巴马等县的库区移民,为方便管理库区移民不得不另设一个县级单位。另设的县级单位原本定在都阳镇,毕竟都阳镇都安县西部最发达的乡镇,而且地理位置较居中,更能辐射新县的县境,不知为何把县城设在靠近都安县县城的大化镇。县城设在大化镇,新建的县则起名大化县,都阳镇再次错过成为县城的机会,以当时的命名规则,新县应该叫都阳县,要是县城设在都阳镇那就没有大化县了。

冬季的天气就是奇怪,来到都阳镇是下午的17:30分,此时太阳高高挂,就逛一圈不到半个小时天就黑了。18点钟就天黑,这边的冬季白天是不是有点短?晚饭在镇上吃,一份炒菜带饭30元感觉还可以,爱吃的则是空心菜。空心菜我们说的壮语叫菜懵,不知都阳镇的壮话怎么说,大家给个提示,谢谢。本文是游记非史记,当茶后文看就好,不足之处相互学习。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