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内,矗立着一座淳化寺,仅存一座金代正殿。四翼起翘,飞檐凌空,宋式建筑风格显著。2001年6月25日,淳化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2月15日傍晚,离开佛头寺后,顺着公路向东,我来到一公里外的淳化寺。正殿位于广场上,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面铺灰瓦,明间前后辟板门,斗拱四铺作单抄,昂呈批竹式。
在正殿的前方,竖立着两件宋代石经幢,高度约三米,平面八角形,表面是刻于北宋开宝三年(970)的《尊胜陀罗尼经》和《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淳化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龙门禅院。北宋开宝年间(968—976)进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改为今名。这里坐落于山谷中,南北两侧群山叠嶂,浊漳河穿流而过,周围被民居环绕。
我赶到的时候,在正殿的旁边,卧着一只体型巨大的红棕色阿拉斯加犬。我走到哪里,它就看向哪里,很担心它跑来咬我一口。但是,狗最终还是卧在原地不动,目光呆滞,憨态可掬。
正殿大门紧锁,里面空空荡荡,佛像早已被毁。透过门缝隙,向殿内望去,六椽袱直接搭在前后檐柱头斗棋上,比例适度,受力合理。平博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拱,至平梁瓜柱。梁架用材规范,屋顶坡度平缓,外形古朴大方。
在正殿外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三块金代和清代的石碑,分别为金大定九年(1169)县令李晏游龙门寺所作的两首诗、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淳化寺碑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缮寺院记事碑。
古代,淳化寺是龙门寺的下院,紧邻交通要道,吸引大量游客。2001年11月,对淳化寺正殿进行测绘时,发现许多宋代建筑的做法和原创构建形制,为研究《营造法式》与宋金木结构建筑提供了科学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