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茜·菲沃·汉密尔顿,作为昔日美国跑步领域的杰出代表,共三次踏上奥运征途,展现了非凡的运动才华。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奥运赛场成为了她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舞台,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苏茜告别职业生涯后,尽管外表看来生活丰富多彩,内心却渐渐感到空虚。为了填补这份缺失,她悄悄踏上了另一条道路,做起了一份特殊工作——以每小时600美元的价格提供陪伴服务,频繁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角色间灵活转换。
不久,她的“副业”经媒体曝光,随即招致广泛批评。昔日的体坛光芒黯淡,她变成了众人指责的对象,仿佛一夜之间从荣耀巅峰跌落,背负着重重的骂名,处境尴尬,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胸怀鸿鹄志 】
苏茜于威斯康星州诞生,家庭背景平凡:父亲是航海者,母亲则从事护理工作,家境拮据。她对奔跑情有独钟,即便放学后,也争分夺秒地练习跑步。尽管经济条件有限,苏茜的父母仍不遗余力,竭尽所能为她创造更佳的训练环境。
苏茜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运动天赋,在校园内的跑步比赛中屡居榜首。步入七年级,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首个重要时刻——代表学校征战州级赛事,并以卓越表现一举夺魁,成为众人瞩目的新星。
站在荣耀的领奖台之巅,苏茜心中洋溢着激动与感激之情。这份情感的源泉,在于她瞥见了父母脸庞上洋溢的自豪微笑,那笑容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她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让她深切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无尽支持与鼓励。
大学期间,她学业表现突出,同时在田径赛场上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不断刷新纪录,成为众人难以企及的佼佼者。她的才华与努力,在学术与体育两大领域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认可。
1991年,凭借卓越表现,苏茜成功跻身美国国家田径队行列。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她在国内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共斩获9项美国全国桂冠,同时保有1000米及室内800米美国田径纪录,因而荣获“全美十大女运动员”的称号。
苏茜在其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曾三次身披国家队战袍,出征1992年至2000年间的三届奥运会。尽管未能站上最高领奖台,她仍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广大美国民众的热烈掌声与深深敬意。
苏茜因卓越表现被誉为“飞人”,其名声广为人知。为肯定她的杰出贡献,体育界特设一奖项,以苏茜之名命名,专门嘉奖表现最佳的女性运动员,以此彰显她在体育史上的非凡地位。
2000年雅典奥运会上,苏茜于1500米决赛临近尾声时,距终点约70米处不幸跌倒,遗憾未能冲线完成赛事,随后她坚持步行至终点,最终被轮椅辅助离场。四年后的2004年,苏茜做出了正式告别赛场的决定,宣布退役。
【退役后昔日荣光不再】
长期的刻苦训练与密集赛事令苏茜身心感到极度疲惫。加之,她已迈过运动员的黄金岁月,持续参赛只会致使成绩不断下滑。为避免黯然离场,她选择以荣耀的姿态结束职业生涯,将舞台让给充满潜力的年轻一辈。
2005年,苏茜迎来了爱女的诞生,这本应充满喜悦,却意外成为她心理状态的转折点,她不幸陷入了产后抑郁的困境。焦虑与易怒的情绪逐渐笼罩着她,她选择长时间封闭自己于房间之内,回避与外界的任何交流,沉浸在个人的阴霾之中。
马克起初认为妻子对女儿疼爱过度,难以分离。但随时间推移,他意识到情况复杂得多。苏茜对女儿的控制欲极强,近乎扭曲。她渴望女儿时刻不离左右,稍有违背便大发雷霆,这种极端的占有欲让他深感忧虑。
马克迅速作出决定,陪同苏茜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专家针对苏茜的情况,开具了抗抑郁药物。遵循医嘱服药一段时间后,苏茜的心境显著改善,她逐渐打开了心扉,变得乐于交流。家人目睹苏茜的这一转变,内心充满了宽慰与喜悦。
苏茜体验到药物激发的兴奋感后,沉浸于一种深刻的幸福感之中,逐渐形成了依赖。她不断增加药量,以满足对更强烈刺激的渴望。这种感觉让她觉得,仿佛自己再次触及到了曾经失落的自我。
苏茜因长期服用药物,身体逐渐出现机能失调,内心再次被空虚感笼罩,迫切寻求新的兴奋点。恰逢他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她鼓起勇气向马克提议,希望能一同前往拉斯维加斯,开启一场别样的旅行,以重燃生活的火花。
苏茜勇敢地踏出舒适区,体验了一回高空跳伞。在自由落体的瞬间,生死边缘的强烈刺激涌上心头,带给她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这次挑战极限的经历,让她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冒险的乐趣。
在这次旅途中,苏茜鼓起勇气向马克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提议:尝试一次三人的关系。马克听后大为惊愕,但他内心深处隐约感到,若拒绝,妻子可能会有更极端的举动。权衡之后,他勉强同意了。于是,苏茜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禁忌般的欢愉。
随后,苏茜在著作中回顾了这段历程,她表示,自己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兴奋,那种感觉就像“脱胎换骨”,为她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体悟。
实际上,苏茜当时的举动深受药物副作用及精神疾病困扰的驱动,但她本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渐渐地,她变得越发放纵,对丈夫失去了往日的尊重,甚至提出了寻找男妓的要求。
苏茜未曾预料,将她一步步推向黑暗深渊的元凶,竟然是自己。这一事实,如同晴天霹雳,让她难以置信。在反思中,她逐渐意识到,正是自身的某些决定与行为,不经意间构筑了那条通向绝望的不归路。
【错误药物双重作用 应召女郎放纵自我】
苏茜的行为随着药物剂量的持续增加而日渐失控,她对日常的家庭生活感到了厌烦,转而渴望寻求更多的刺激与放纵,以满足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
2011年末,12月份时,苏茜于拉斯韦加斯知名的“海利·赫斯顿高端藏品陪同服务机构”任职,她采用的艺名为“凯利·郎帝”。在此,她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篇章。
起初,苏茜心中夹杂着不安与羞涩,但随时间推移,她逐渐沉迷,竟开始珍视这种双重身份。日间,她仍是那位备受尊敬的贤妻良母与前运动员;夜幕降临时,她则转变为无拘无束的“凯利”,在欲望的深渊中自由徜徉。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茜感到自己的真实身份愈发模糊,“凯莉”似乎成了她内心的另一个自我。她参与了遍布全美如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等多地的数十次“约会”。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收费,最终达到了一小时600美元的高价。
凭借昔日体坛明星的声誉,“凯利”迅速在圈内崭露头角。众多富商名流不惜远道而来,只为能一睹其风采。
在“海利・赫斯顿”平台,众多享受过“凯利”服务的客户给予了她极高赞誉。众多顾客欣赏她运动员般的体魄,其中一位特别提到,“我们分享了高中及大学时的运动经历,甚是投契。”
苏茜因药物成瘾而日渐神志不清,丈夫马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屡次尝试引导妻子回归正道,苦口婆心地劝解。但遗憾的是,深陷成瘾泥潭的苏茜此刻对外界的声音已充耳不闻,马克的劝诫未能让她回头。
马克采取了极端手段,开始纵容苏茜,甚至在她外出应酬时,默默守候在门外确保她的安全。他心底暗自期盼,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妻子迅速对这种生活感到厌烦,从而自发地选择回归家庭的温暖怀抱。
【遭受重重打击磨难 】
曾经风光无限的体坛明星,如今却传言成为高价伴游,此事令人惊愕不已。苏茜对于外界的批判与非议,采取了逃避的态度。她紧闭房门,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唯有依赖药物来寻求一丝心灵的安宁。
苏茜的境遇已至绝境,连双亲都劝说她远赴他乡,隐姓埋名以求余生安宁。这番提议,对苏茜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绝望之情油然而生,以至于她开始萌生轻生的念头。
幸运的是,马克作为她的丈夫,始终坚守在她身旁,未曾离弃。他的不离不弃,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有了马克的陪伴与支持,她得以继续前行,保持希望与勇气。
有了丈夫的支持,苏茜鼓足勇气,决定积极迎接新生活。而马克察觉到苏茜的巨大转变,心中不免生疑,担心她或许健康出了问题。因此,他细心安排,陪伴苏茜完成了一次详尽的身体检查,以探明真相。
经过重新评估,确认苏茜罹患躁郁症,此前她错误地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服用了旨在提振情绪的药物。然而,这类药物对躁郁症患者而言,具有显著的副作用,这直接导致了苏茜行为上的极度反常与激动。
2012年12月20日,苏茜通过网络平台坦诚了自己“双面人生”的现实,并向公众致歉。她解释称,由于婚姻生活遭遇重重困难,自己才走上了这条道路。苏茜深感懊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达了由衷的羞愧之情。
她承认,自己因误用药物及精神疾病而陷入困境,这一决定与内心的忧郁紧密相连。她明确表示,并不奢求他人的谅解,但仍怀有希望,恳求大家能给予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苏茜坚称对丈夫无隐瞒,坦言:“他试图阻止我追求这样的生活,完全不支持我的决定。”尽管她流露出悔悟之情,然而,赞助商及大众多数并未宽恕她的歉意,对她的道歉不予接受。
2015年9月14日,苏茜推出回忆录《快速女孩:奥运健儿的隐秘世界》,详述个人经历。她在书中不仅分享了个人挑战,还深刻刻画了在拉斯维加斯的放纵岁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生活图景。
众人眼中,苏茜仿佛借由“回忆往昔”的方式,悄然重返大众视线,意图在公众舞台上重新占据一席之地,而非简单地重复过去的故事。
奥运女选手误入歧途,竟转型应召女寻求刺激。据东方体育日报2012年12月25日报道,她因一时冲动,被人诱惑至深陷泥潭,甘愿倾家荡产也乐此不疲,令人扼腕叹息。
曾是美国田径冠军的女子,不幸沦为失足妇女。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初次尝试后,我便无法自拔,深感上瘾。”她还透露,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出版个人书籍,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反思。此事报道于2014年11月15日的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