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二次当皇帝:当了八年,发挥依旧稳定

小博大史 2025-02-17 14:53:20

公元1457年,朱祁镇正式改元天顺,开启了他的第二次统治时期。而就在改元当天,明英宗即刻下令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并次日以谋逆罪名处决二人。这一决定成为明英宗复辟后第一个引起巨大争议的举动。

景泰八年正月,明朝内廷一片紧张。景泰帝朱祁钰此时正病重卧床,于谦等臣决定第二天一早上奏,提出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计划。然而,同一时刻,朱祁镇和石亨等人也在南宫策划着另一场重大变局。石亨明白景泰帝气数将尽,见风使舵,决定帮助关押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辟,以期未来获得厚赏。

详细讨论后,朱祁镇和石亨定下复辟的行动计划。当晚,他们以瓦剌骚扰为借口,调派大队京营兵进入皇城,并在石亨的帮助下畅通无阻地进驻。待所有准备就绪后,他们前往南宫,找到朱祁镇。此时的太上皇仍惊慌失措,以为敌人来袭,直到石亨等人纷纷跪拜,朱祁镇才明白这是一次复辟行动。随后,一行人马簇拥朱祁镇前往皇宫,直抵奉天殿,再度坐回那象征权力的宝座。

夺门之变之后,钟鼓声响彻宫廷,召唤群臣前来。然而,进入奉天殿的文武大臣看到的不是朱祁钰,而是被囚多年的太上皇朱祁镇,一时困惑不解。这时,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复辟,为不知所措的群臣指明方向。朱祁镇随即表示复辟后大臣们仍旧担任原职,群臣无话可说,只能纷纷跪拜表忠。

景泰帝得知钟鼓响起,还以为是于谦造反,直至宦官兴安传告太上皇复位消息,朱祁钰面露愕然,随后竟然默然接受“哥哥复位”的现状,并无力应对变化。接下来,朱祁钰被废为郕王,并因病去世。而关于朱祁钰的死亡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朱祁镇复辟后,为报复拥立景泰帝的功臣,大肆清算景泰朝大臣,于谦便在此列。实际上,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功勋卓著,但朱祁镇因复辟过程中迫于压力,不得不处死他。历来,历史学家多认为正是因为徐有贞等人的怂恿,朱祁镇才决定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同时,明朝官员也受牵连被整肃,下狱、罢官、流放,景泰年间的功臣几乎无人幸免。

对拥立他的石亨等人则是加官进爵,石亨成为忠国公,张軏封为太平侯,徐有贞晋升为武功伯,曹吉祥则成了宦官中的第一人。这场夺门行动不仅仅是权力的更迭,更是一场充满权谋和血腥的大戏。

对于朱祁镇的复辟与统治,历史学家们有诸多解读。他重用宦官,严格镇压反对势力,使朝廷权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在军事上,虽然一度打退外敌,但总体来说,朱祁镇的政策使得边防事务更加复杂。边疆骚动不断,与鞑靼、瓦剌之间的外交策略起起伏伏,几次征战虽有胜绩,但胜利背后却埋下了长久的隐患。

更令人侧目的是朱祁镇对王振和也先的态度及行动。他不仅为王振厚葬,更是给也先立庙,作为俘虏之痛的象征,令人对此诟病不已,认为这是颇为荒诞的举动。败军献祭敌首领,无论出于何种复杂的心理动机,这一举动在后人看来都难以理解。

在朱祁镇的治下,许多冤案频出。以锦衣卫和宦官为首的集团兴旺发达,他们横行霸道、索贿成风,动辄制造重大冤案;逯杲和门达的案子便是典型,藩王朱奠壏母子莫须有的“通奸案”,更是引起诸多争议。这些权臣的专横恶行不仅直接影响了官场生态,也为明代的统治结构增加了诸多弊端。

0 阅读:58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