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首富启示录:认知迭代者的系统胜利,是一直在进化

丝佩笑笑 2025-03-29 04:47:04

张一鸣老家在福建龙岩,父母是普通事业单位职工,不是什么豪门子弟。他能成首富,核心就一句话:这人太能“升级”了。

大学学微电子,但自己偷偷写代码搞信息分发的实验(相当于20年前就在研究现在抖音的算法雏形)。毕业后在酷讯做旅游搜索,别人手动整理数据,他直接用机器学习预测机票价格,准确率吊打同行。后来做今日头条,所有人都觉得“门户网站早过时了”,但他发现大家不是不需要新闻,而是烦透了千篇一律的推送——他赌的是“每个人想看的不一样”。

说白了,他就像个打游戏的,每个版本更新都比别人先找到新外挂。

他搞的不是公司,是“系统印钞机”字节跳动为什么能碾压同行?因为张一鸣把公司设计成了“自动赚钱系统”:抖音的算法:你多看3秒跳舞视频,系统立刻给你推100个同类视频,你看得越久广告越值钱(你以为是你在玩抖音?其实是抖音在“玩”你)。全球化复制:TikTok在海外根本不是“抖音翻版”,而是用同一套算法内核,套上各国本土内容(中东推土豪炫富,日本推二次元,美国推搞笑段子),相当于一个母体生出一堆变异分身。用工具养创作者:开发一键剪视频的“剪映”,让普通人也能批量生产内容,结果就是抖音每天新增800万条视频——内容越多,用户越上瘾。

这就像开了个火锅连锁店,锅底配方统一,但到四川加麻辣,到广东加海鲜,到美国改芝士锅,还教所有人自己涮菜。

他薅的是“时代羊毛”张一鸣三次踩中大风口: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流量便宜了,大家开始用手机看新闻(今日头条成了)。2016年:4G网络覆盖,流量不要钱似的,短视频爆发(抖音成了)。2020年:疫情把人锁在家里,全球网友闲得刷手机(TikTok火了)。

但最关键的是他提前三年布局:

做抖音时,微信还在严防死守公众号;搞TikTok时,Facebook以为海外市场固若金汤;现在所有人卷AI大模型,他偷偷把AI塞进剪映里,让网红10分钟能剪出一条专业视频。

这就好比别人在菜市场抢特价菜,他直接承包了整个农贸市场。

对普通人的启示张一鸣的故事证明三件事:别信“天赋决定论”:他高考报生物想当科学家,复读才改学计算机,说明选择比天赋重要。专注“解决问题”而不是“模仿成功”:当别人复制微博时,他研究怎么让人刷信息停不下来。把能力变成“可复制的系统”:抖音的算法能移植到TikTok,还能移植到西瓜视频——这才是真本事。

普通人能学什么?在你熟悉的领域,找到“信息差”(比如教老外中文、把义乌小商品卖到TikTok);用工具放大优势(AI写文案、自动剪视频、跨境电商ERP系统);别跟风,找那些“现在看着别扭,但三年后可能爆发”的事(比如2016年做短视频,2020年做海外直播)。

总之,张一鸣的成功不是“命中注定”,而是20年如一日地做对两件事: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把解决方案变成自动赚钱的机器。这事儿不玄乎,但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清醒——这才是最值得普通人琢磨的地方。

0 阅读:0
丝佩笑笑

丝佩笑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