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山东临沂老农挖出了一坍塌的汉墓,其中不仅出土了全国独一份的“金缕玉罩”五件套,还牵扯出了一位楚汉暗战中“地下工作者”的千年秘密。
说起这座汉墓的重见天日,还是因为当地的生产活动。临沂兰山区南坊街道洪家店村的西北,有一个20多米高的土墩,土墩旁有个池塘。根据上岁数的村民回忆,这土墩旁曾有老坟,坟前的大石碑挺有派头。但在七十年代的破四旧活动中,这些大石碑都被砸碎了,但那时的革命小将没想到,这老坟底下,还有“老坟祖宗”。
70年代,村里建砖瓦厂,这个土墩就成了天然的取土场。结果,1978年5月,工人竟挖到了一座有“石头棺材”的老坟。村里将这情况上报,临沂市文物组赶到现场。
达到现场后,人们发现这古墓葬已坍塌了,而工人们口中的“石头棺材”,其实是用石块垒成的石椁。这墓葬并不十分宽敞,只是竖坑单葬,部分盖石已塌陷,椁内满是淤泥积水,就连石椁中的木头漆棺也几近腐朽,只留一点点皮。
原本,考古队并不对这座坍圮的墓葬抱有太大期待,但棺墓中的随葬品,还是令人眼前一亮。虽然墓葬中的木器、漆器已腐朽,但人们还是在东侧边厢发现了奁、盘、耳杯等器物,在棺盖下端发现了被盖石压碎的玉璧,此外,还有4件错金银嵌宝石铜瑟枘。这瑟枘是瑟最重要的配件之一,用来缠绕固定琴弦的榫头,虽然随葬的古瑟已消弭了身影,但仍带给人们无限遐想,能陪葬如此精美的瑟,墓主身份一定不一般。
此外,棺内的韘形玉佩也令人对墓主人的身份有了更多推测,毕竟,韘形玉佩是由具备实用功能的韘演变发展而来,是汉代流行的高等级玉佩饰。
但相比这些虽然珍贵但在已发掘的贵族墓葬中仍可见到的随葬品,墓主人的“金缕玉罩”五件套才是最令人惊叹的“全国独一份”。这一发现,立刻让这看似简陋的汉墓不简单了。
古人相信,坚硬温润且不腐的玉石能让尸身不朽,护魂魄化气升天。因此,自新石器时代起,葬玉之俗就在中国出现了。西周时期,玉覆面风靡一时。
时间到了东周时,演化出了“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秦汉时期,在诸子学说影响下,“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理念深入人心,对玉器的崇拜和认识道德化和人格化,玉器的使用和随葬逐渐系统化和理论化。西汉文景时,国力强盛,被称为 “珠襦玉匣”的金缕玉衣应运而生,成为两汉规格最高的丧葬敛服!“保佑”着逝者身体完好,使之魂魄有依,飞天成仙!
而考古过程中,自中山靖王墓中出土了完整的金缕玉衣,玉衣就成了证明汉代墓主最贵身份的重要物证。
但这座临沂汉墓中的“金缕玉罩”有些尴尬,墓主人肉身化泥,骨架也仅见痕迹,但玉罩却依旧完好,玉罩由面罩、手套、鞋组成了五件套。而且这玉罩非常精美,用玉1140片,质地细腻。玉套用金丝以十字交叉式连缀而成,时隔千年,金缕仍然明亮坚牢。
但这精美的五件套,却与人们印象中的主流玉衣不同。特别是玉衣上衣和裤筒部分,却并无得见。难道是已被盗墓贼盗走了?对棺木情况进行检查后,并没有被盗的迹象。那这五件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墓中的钱币等其他随葬品对墓葬进行断代后,人们发现,这玉罩五件套来自西汉早期。东汉时期,朝廷才对玉衣的等级有了确切的规定,金缕玉衣只能由君王所拥有,而在西汉时期,管理却并不太严格,甚至有贵族也凭借着不俗的财力,对玉衣进行追随和模仿。但毕竟不如皇室气派,所以只能效仿其意。例如,拖龙山汉墓时代是西汉早期偏早,墓中也有玉头套和玉鞋套。
而这临沂汉墓中,墓葬规制不高,玉罩虽然只是局部包裹,但当时由于遗体被衣服所覆盖,视觉上仍是完整的“玉人”。而这玉罩虽然精美,但玉片极薄,平均只0.1~0.2厘米,有的玉片上还有装饰花纹,很可能是用其他残玉器改制,这从一个侧面也证明当时,这玉罩很可能也是来自贵族的仿制。
后来,人们在棺内墓主人遗迹中腰部,找到了一枚玛瑙小印,上阴文篆书“刘疵”二字。从同时出土的钱币及三把铁剑、两件铜弩机推断,墓主人刘疵是西汉早期的一位列侯。这身份虽然尊贵,但让朝廷赏赐官方制作的玉衣,还是不太够格,这也能从另一个方面验证自制玉罩的可能。
但这墓主人确认是刘疵后,却牵出了更大的疑团。这位刘疵列侯,到底是谁呢?
很可惜,时至今日,“刘疵”真身的疑云,仍莫衷一是。这是因为,“刘疵”其人在《史记》《汉书》中皆无记载。在《汉书. 王子侯表》,仅有零星片段, 载有“顷侯刘得疵” 者,但这文字记在的刘得疵封地在“ 琢都” 来看,并非临沂。
在《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中,有“刘齿是城阳共王子,武帝时受封,国名“山州” 。这里地名虽然有所关联,但硬将“ 疵” 与“ 齿”归于一谈,并不合理。
在《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的记载看似最靠谱,“奚涓以舍人从起沛,至咸阳为郎中,入汉以将军从诸侯,候四千八百户,功比舞阳,侯死事海代侯。”《集解》曰“汉书云,鲁侯涓,涓死无子,封母疵。考惠六年,母疵薨,无后国除”。
这两段文字记载,西汉早期有位开国将军名奚涓,因为战功赫赫,高祖封为鲁侯,奚涓死后因膝下无子,朝廷就转封其母亲为鲁侯,而其母名为“疵”。
这尊贵的身份,赫赫战功,都让棺木中奢华的随葬品特别是金缕玉罩有了解释,但然而,该墓中出土了文景帝时期所铸的四铁半两钱,若按史书记载,此钱是在奚涓之母疵死后数十年铸造的。因此,此说依旧有待商榷。
不过,虽然刘疵的真实身份存疑,但学者们却在研究刘疵真身的过程中,发现了奚涓的“地下工作者身份”。
关于奚涓其人身世、经历等,史书着墨非常少,以致成谜。自刘邦受封汉王开始,至病逝长乐宫。十二年间,朝廷总共封赐功侯143位,其中在白马之盟时又重新将功劳最大18人进行排位,其排位如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欧十五,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蛊逢十八。”
其中,奚涓位列前十名,但《史记》和《汉书》中均没有列传,并且在史书中的所有人物列传中也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过他,这位功劳堪比樊哙的能人,却这样的待遇,令人费解。
有学者推测,奚涓既非武将如威武侯周勃、舞阳侯樊哙,又非谋臣如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却“以将军从定诸侯”位列十八功侯之第七,封爵时身亡又荫封其母,又是汉初功侯中唯一一个以诸侯国(鲁国)的名号为封侯之号的人。奚涓死于高祖元年(前206年)至高祖六年(前201年)之间,高祖刘邦以楚怀王封赐项羽的鲁公封地封予,那奚涓的工作应与六年的楚汉战争密切相关,且为最终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此一来,奚涓的身份呼之欲出,他很可能是领导且实施了离间项羽和范曾、锺离眛、龙且、周殷等文臣武将关系行动的“超级特工”,甚至,在范曾离开项羽回彭城途中遭暗杀,也很可能上奚涓下的手。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到死还是声名不显。而等到项羽败亡之后,奚涓已死。刘邦能做的,也只能用高名显爵,尽量回报奚涓的母亲刘疵。
而这些事迹当朝不能书诸于史的,后世又无从考究,致其身世成谜。
历史到底是何等模样,因为岁月长河的冲刷,我们已无法知道其中细节,但这刘疵的印章以及全国唯一一件的玉罩五件套,等待着人们去探秘楚汉之间的暗战岁月,去揭秘奚涓的生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