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任哈尔滨军工研究院院长的陈赓,正在休养的时候,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陈赓得知这个小姑娘就是左权唯一的女儿,兴奋不已,急忙将小姑娘叫到身边,询问情况。女孩名叫左太北,刚参加完高考,成绩还算不错,不过由于政审不合格,所以没能被哈尔滨军校录取。
不得已,她只能求助于陈赓。陈赓听明白了前因后果,道:“你多填了一条人际关系。”左太北作为烈士之后,怎么会没有通过政审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陈赓所说的关系,指的是什么?左太北这三个字,或许没有多少人听过,但是左权这位民族英雄,却是如雷贯耳。
抗日战争时,左权是八路军的副参谋长,他曾协助朱德、彭德怀等人进行反“围剿”作战,并参加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左权还因其沉着冷静的作战作风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而被中央军委表彰。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却在掩护大部队撤离的过程中,英年早逝,只剩下左太北和刘志兰。
1940年,抗战爆发,35岁的左权终于有了女儿。刘志兰临产时,左权正在打仗,幸好彭德怀夫妇照看她,对这个小姑娘很是疼爱。她生在太行山以北,左权就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左太北。左太北的到来带给这个家不少的温暖和欢乐,也让左权视若珍宝。一有时间,就替妻子刘志兰换尿布,喂米汤,对左太北可谓是宠爱有加。
只是没过多久,又有一场大战爆发了。左权是副参谋长,又是总指挥,他只好丢下妻子女儿,上了战场。在这段时间里,左权为了保护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把他们送到延安。即使是两个世界的人,也有书信往来。刘志兰给左权讲述了女儿的生活,左权则和妻子聊起了现在的情况。
他本以为,此战过后,自己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团聚了。没想到,在刘志兰收到丈夫遗书之前,她得到了左权去世的噩耗。左权的最后一封信充满了对女儿的浓浓爱意,同时也是他最后的遗言。1942年5月,日本人发动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袭击了我们的总指挥部,把它包围了起来。当时除了八路军以外,还有很多手无寸铁、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人。
当时,左权作为将领,放弃了突围的机会,毅然决然地留下来断后,但是敌人的炮火根本不给断后部队任何喘息的机会,一轮又一轮的炮击之后,左权不幸中枪而亡。左权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延安,刘志兰如遭雷击,难以接受现实,整个人昏倒在地。
那时的左太北,只有两岁,不知道什么是牺牲,也不知道母亲为何整日以泪洗面,只是从此之后,便再也见不到疼爱她的父亲了。自从左权死后,刘志兰便有些魂不守舍,时常捧着左权写给她的信发呆,之后更是如此。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不由地为她们母女担心起来。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像她们这样孤寡的母女过得很艰难。这时,左权的老友彭德怀站了出来,对左太北十分疼爱,主动提出要照顾她。彭德怀的夫人跟刘志兰是同班同学,对这个左太北也颇有好感。刘志兰忙得不可开交,彭德怀两口子就带着左太北进了窑洞,又是做饭,又是讲故事,又是哄她睡觉。
为的,就是不想让这个“女儿”,因为失去了父亲,而后悔终生。在左太北的面前,彭德怀更像是一个父亲。左权死后六年,31岁的刘志兰嫁给了左权的前秘书陈守忠为妻。她还把话说得很明白:左权在她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再婚,也要对女儿好一点。
陈守忠曾经是左权的亲信,左权对他的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所以对刘志兰和左太北都很好,就连左太北这个父亲,他都当了起来。解放后举家迁往北京.正在左太北中学念书的时候,刘志兰和陈守忠突然接到调往内蒙古包头钢铁厂的调令。
这让刘志兰有些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把左太北也带上。经过深思熟虑,刘志兰决定将女儿留在北京,交给彭德怀夫妇照看,免得耽误了左太北的学业。彭德怀夫妇对左太北的印象不错,便将她接了回来。当时彭德怀家里有个小丫头,被彭德怀称为侄女。那两个女孩不久便成了好朋友。
左太北对于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深感自豪,更是在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也要向他一样,为国为民。所以,当彭德怀问他将来想考什么大学,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考哈尔滨军校。”彭德怀听了顿时乐开了花,赞叹道:“果然不愧是左权家出来的女儿,跟你老爹一个德行!”
那时候很多退伍军人的子女,都会选择哈尔滨军校,入学条件非常的严格。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入学,左太北可以说是用功读书,在高中三年里,成绩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本以为以左太北的成绩,肯定能考进哈工业大学,却不想造化弄人。
一九六○年,周遭同窗陆续收到通知,唯独左太北的迟迟未到,彭德怀夫妇为她担心不已。她的总分,已经超过了哈尔滨军校的分数线。按照常理来说,他不可能进不来,这其中肯定有猫腻。
左太北忽然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寄错了。在她询问之后,得知政审不合格后,左太北整个人都愣住了,就连彭德怀夫妇也愣住了。左太北的父亲是烈士,母亲也是革命军人,政审怎么可能会失败?于是彭德怀建议左太北去找哈尔滨的军工处处长陈赓。
陈赓与左权关系不错,当年左权也是在陈赓的引荐下,才得以入党的。左太北去找陈赓的时候,陈赓正在家中休息,听闻左权之女前来拜访,不禁喜出望外。左太北看着面前站着的陈赓,心下有些胆怯,可是为了能够进入哈尔滨军校,她却是强撑着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陈赓闻言勃然大怒:“左权之女,政审怎么就过不了呢?开什么玩笑。”
他连忙打电话到学校询问了一番,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无奈地对着左太北道:“你多填了一条人际关系。”左太北还有一个叫左棠的二叔,这一点,陈赓是知道的。当时,左棠和左权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但由于政见的不同,他们分别加入了不同的党派,并因此产生了矛盾。
后来左棠大学毕业,到国民党军队任职,才使二人分道扬镳,互不往来。左太北在填学生调查时,将左棠之名,排在了家人二栏中。当时政府对国民党问题比较敏感,所以把左太北排除在外。左太北听得哭笑不得,这个二叔,她虽然没见过面,却是听母亲说起过的。
当初在填政审表时,她也只是按照程序填写了直系亲属关系,没想到却是挖了个大坑把自己给坑进去了。只要知道了问题所在,就能更好的解决。陈赓对左太北保证道:“北北,你放心,我保证英雄豪杰家的女儿一定能进到我们学校来,到时候你就在家里等着吧。”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左太北就拿到了哈尔滨军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时候,她就可以考上她梦想中的大学,和她爸爸一样,为国家效力了。
在大学里,左太北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她是一名优秀的工科学生,她刻苦钻研科学,她时刻牢记着彭德怀和陈赓的教诲。毕业以后,左太北也是不负众望,先后入了经委、计委、航天三个部门。更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国内著名的军工专家,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信只有一封遗失了,其余的十一封都保存完好。这11封信是1982年母亲刘志兰写给左太北的,除此之外,还有两封其他的信件。一封是左权和刘志兰一起给朱德祝寿时写的,另一封则是刘志兰的哥哥刘志麟在左权牺牲后亲笔信,说明了左权同志殉难的真相。
左太北眼睁睁的看着,再也忍耐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从信中,她感受到了父亲的疼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真挚情感。左太北为了纪念父亲,把所有的书信,都整理了一遍,又去拜访了几个曾经跟父亲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搜集了不少关于父亲的东西。于是,一本名为《左权将军家书》的书于2002年面世。左太北也是想要借此机会,将这封父亲留下来的书信,传播开来,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
虽然从小到大,左太北虽然没有了父亲的陪伴,但彭德怀夫妇、陈赓等人,都对他关照有加,更是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他父亲的英勇事迹,这让左太北对于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无比的骄傲。作为一个烈士之女,左太北,从来不以自己的身份,来讨好任何人。学习也好,工作也罢,一切都要跟他爸一样。最终,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和父亲一样的国家栋梁,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
ghhh
都在讨论什么官职,他们那代人根本就没想过这些,
用户10xxx54
活到55年授衔的话 元帅不可能 但保底上将 大将也有机会
用户10xxx54 回复 01-13 01:38
你想多了吧?还跟彭老总一个级别? 当时八路军按军级别单位算。朱老总是总指挥 彭是副总指挥 叶帅的参谋长 也只排到了元帅末尾。你指望副参谋长进元帅?
gmdhwj99 回复 用户10xxx54 01-13 22:03
按你的说法,当时林彪才师长,怎么又排到元帅前列了?
赵希平12.2
左太北,刘太行为涉县老区办了不少好事
雕哥L
左权将军如果挺过解放战争,至少大将
友谊灬天使 回复 01-06 17:08
不好说,叶老总铁定元帅
“至尊妖皇” 回复 01-06 19:09
至少元帅
郝仁
四零年出生,六十年代十七岁。
守望者
上学时候听过老奶奶讲抗日故事,终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