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论《朋友》

卧山君历史 2024-09-26 02:00:48

“朋友”一词,溯源于朋与友。

同利者、朋也;同心者、友也。为利益而达成一致的心思,皆为朋友。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高人一语成谶,道破了天机,诠释了人际交往的真谛。

无可厚非,人生存于世,首先得生存下来,得活着。而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对物质的需求和对资源的占有。似这样就不得不牵扯到许多利益关系。

朋友究竟是啥定义?一言半语还真难说清楚、道明白。

已故歌手臧天朔,曾在一首《朋友》的歌中唱道:“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靠近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歌中所阐述的思想境界,真可谓是凤毛麟角。有句佛语:“人生利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其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纵观古今中外,能够真正意义上将朋友的友谊做到极致,当数春秋时期的管仲与鲍叔牙了,在此用“举世无双”来形容管鲍友谊,真是恰如其分。

管鲍二人将“君子之交淡如水”刻画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后世各朝各代的圣人君子、仁人志士,都将至真至纯、公正无私的友谊比作“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成语,也是出自二人的动人故事演变而来。

话说春秋时期的管仲与鲍叔牙,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起初,他俩合伙做生意。由于管仲家里很穷,因此出的本钱少。可分红时,他却多拿红利。鲍叔牙手下的人骂管仲自私自利,贪婪无厌。

鲍叔牙却说:“管仲哪里是贪这几个钱?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利给他的,权当接济他。”

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却跑在最前面,导致所有人说他是懦夫,都瞧不起他。

鲍叔牙却说:“管仲并不是真的贪生怕死,他保护好自己是为了侍奉家中的母亲,是孝行”。

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辅佐齐国公纠。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为保公子纠登上王位,管仲曾用箭射杀公子小白,未果。

后来公子小白继位成了齐桓公,这时又是鲍叔牙说服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还重用管仲为齐国宰相。

管仲有鲍叔牙的辅助,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管仲在病中弥留之际,在齐王面前并没有举荐鲍叔牙,而是举荐了比鲍叔牙更有才能的人,接替自己的位置。而鲍叔牙却认为管仲做得对、做得好。

他们在友谊上共同遵守了公正无私的原则立场。鲍叔牙与管仲“以友辅仁”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后人常用“管鲍之交”或“管鲍遗风”,来称赞公正无私的友谊,津津乐道君子之交。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意思是说:高尚的人,借助文才来结交、聚合朋友,又借助朋友的能量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曾子的话,用在当下的头条平台交友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不说多的,也不说别的。单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粉丝朋友之间“互相关注”的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成就别人等于成就自己。

用更通俗的话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有缘相识相处在同一个平台上的网民朋友,自身那种坦诚相见、真诚相待、公正无私的原则立场、高贵品德有何等重要就不言自明,想必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并且心知肚明。

就拿“关注”来说,有极个别的人,心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攀比、虚荣心作祟。不去关心对方作品优劣与否,或不是本着虚心学习的心态去认真阅读,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论与赞赏;也全然不顾平台的硬性规则,以吸粉为目的,盲目点关注,以求得回关。

待别人回关后,也不互动作品,而是在某一天就不明不白地偷偷取关,还自以为聪明绝顶。殊不知平台的透明程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的。

有道是:杀人一千、自损九九八;聪明反被聪明误。试问一下,这是朋友的久处之道吗?

想没想过时间一长,信誉就成了大问题,立足未来谈何容易?得不偿失的又是谁?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在混迹头条的?姑且不谈。只是根据自己的做法谈点切身体会。

我的交友原则立场是:求精不求量,宁缺毋滥。有幸遇到好朋友、好作品,就真诚相待,一视同仁地首先认真阅读作品,边读边思考,然后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认为非常好、非常棒的作品,就长按红心,以示鼓励。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我。

愿天下所有的朋友,都彼此真心相待,坦诚相见,将朋友都交成“管鲍之交”。

0 阅读:0

卧山君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