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功德林大特务沈醉住院割痔疮被惊呆:开刀主治医生竟是女的

是雪龙呀 2025-04-27 16:07:17

以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杜聿明为例,他曾经患有多种严重疾病,包括胃溃疡、肾结核、肺病和脊椎炎,但在功德林期间,这些疾病基本得到了治愈。

沈醉,曾效力于军统,在功德林初次遇见杜聿明时,看到他躺在石膏模中,心中一惊。他回想起在军统时目睹特务对“政治犯”施以酷刑的情景,误以为共产党对杜聿明也采取了类似手段。

杜聿明一看到那东西,脸都白了,显然被吓得不轻。结果,旁边的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解释说这是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特意为他准备的石膏模具,专门用来治疗他的脊椎问题。

黄维尽管顽固不化,但心里明白,要不是战犯管理所不惜代价为他提供医疗救治,他根本撑不到获得特赦的那一天。

蒋介石表面上对这些高级将领表现得十分亲密,常常以"吾兄"、"吾弟"相称,看似情同手足。然而,他内心却将他们视为维持其独裁统治的棋子。他不断地驱使这些将领冲锋陷阵,完全不顾他们的生死存亡。蒋介石的所谓"亲密"不过是利用他们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实际上对他们毫无真正的关心和尊重。

沈醉出生于1914年,与那些年过半百的国军高层相比,他算是年轻一代。别看他的年龄不大,但他的手段却极为凶狠,办事干练,尤其擅长执行暗杀任务。作为戴笠的得力助手,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已经让那些日伪汉奸闻之色变,成为令敌人胆寒的人物。

由于能力出众,他在三十岁左右就被任命为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的负责人,全面管理云南省内的所有特务机构,就连毛人凤也不得不对他有所顾忌。

1949年,国民党政权即将垮台,蒋介石为了收买人心,特意提拔沈醉为陆军中将,并任命他为"云南专员公署主任"。

沈醉奉命与徐远举联手,在昆明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他们还策划暗杀云南省主席卢汉,因为卢汉当时已表现出投诚共产党的倾向。这次行动是蒋介石直接下达的指令,目的是镇压云南地区的革命力量。沈醉和徐远举作为军统高级特工,负责执行这一秘密任务。他们采取了极端手段,试图通过暗杀和逮捕来瓦解云南的进步势力。

蒋介石和毛人凤曾私下指示沈醉,要求他在昆明对部分民主人士实施暗杀。然而,沈醉出于对自身未来处境的顾虑,最终并未执行这一指令。

就在沈醉犹豫不决的时候,卢汉抢先一步,借开会之名把他抓了起来。到了第二年3月初,沈醉和徐远举等人被移交给昆明军管会,由我党接管。

沈醉回想起自己在军统期间参与迫害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过往,内心充满恐惧,担心新政府会对他处以极刑。

在昆明和重庆的监狱里度过了一段“学习”时光后,沈醉先是转移到了功德林,紧接着在1959年底又被送到了秦城监狱。

在监狱的日常活动中,沈醉主要负责一些基础劳动任务,比如为其他战犯理发,搭建葡萄架,建造猪圈,以及使用缝纫机。此外,他还需要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撰写回忆录和反省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这些活动构成了他在监狱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沈醉正值壮年,又精通武艺,体力劳动和文书工作对他来说轻而易举。然而,他身上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隐疾,让他备受困扰。

早在40年代,沈醉就患上了痔疮,不过当时年纪轻,症状并不明显。到了50年代末,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等因素,他的痔疮问题逐渐恶化。

1959年12月4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发布了一项特赦决定,杜聿明、王耀武、杨伯涛、宋希濂等10名战犯获得释放。最高法院正式宣读特赦令,然而,沈醉并未出现在这次特赦名单中。

在功德林改造时,他觉得自己表现不错,干活也卖力,结果这次特赦名单上没他,心里难免有点失落。

沈醉此时已经从秦城监狱转回了功德林,他每天都在数着日子,计算着自己还要服刑多久。同时,他也时刻挂念着外面的妻子、孩子和老母亲,内心的煎熬越来越强烈。

那年年底,他在日记里写道:“看到第一批被释放的人能和家人团圆了,而我还在不停地自我反省,问题却一直没解决,心里真是说不出的痛苦!”

转眼间,我已经45岁了,马上要迈入46岁的门槛。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心里不禁感到迷茫和担忧,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完全没有头绪。这种不安的情绪渐渐占据了我的内心,让我对前路充满了忧虑。

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沈醉的痔疮问题终于变得严重了。1960年1月,由于长时间坐着抄写文件,他的痔疮恶化到只要稍微用力,肛门就会脱出。因此,他不得不暂时停止参加体力劳动。

1月24日那天,沈醉像往常一样给“同学”们理发,可理到一半就撑不住了,只能让李帆群(之前是国民党新疆省党部的代理书记长)他们接手,最后勉强把活儿干完。

2月10日,沈醉接到功德林监狱的通知,安排他到复兴医院进行手术。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前国民党25军军长陈士章,两人平时关系不错,相处融洽。对于这样的安排,沈醉感到非常满意。

回想起军统对待被关押的共产党人的方式,沈醉内心感到十分愧疚。那时,监狱里的共产党人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更别提医疗照顾了,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

抵达复兴医院时,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院方告知他们,已经安排医生前来诊断病情,并且会绘制痔疮的形态图,以便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沈醉万万没料到,为他诊治痔疮的医生是位女性。这位女医生迅速掌握了他的病情,并让他协助绘制痔疮示意图。

与沈醉类似,陈士章也遇到了下半身的困扰。当裤子褪下时,女医生表现得相当镇定,反而是这两位经验丰富的男子汉——沈醉和陈士章,显得格外不自在。

女医生向陈士章询问道:“你不是刚出院不久吗,怎么又来了?我还以为你已经获得特赦了。”这番话让陈士章瞬间脸红,一时间不知如何回应。

有趣的是,虽然陈士章比沈醉年长整整12岁,但沈醉在日记里却一直叫他“小陈”。不知道这是功德林里的习惯叫法,还是因为沈醉入狱前是中将军衔,而陈士章只是少将的缘故。

元宵节当天,医院安排沈醉和陈士章次日接受手术。两人午餐时各自享用三碗饺子,晚餐又各进食两碗米饭。随后,一名护士前来通知他们,准备进行术前剃毛。

手术前有个挺麻烦的步骤,就是得把臀部和私密部位的毛发都清理干净。没多久,他俩的下半身就变得光滑无毛了。

沈醉在治疗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护士的细致与耐心。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几乎让他感动落泪。他内心感慨,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恐怕也难以做到如此周到。看到医院对待他这样的罪犯尚且如此负责,更遑论对待普通群众了。这种敬业精神,让他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有了新的认识。

12号早上,陈士章首先接受了手术,整个过程仅耗时50分钟。随后,沈醉进入手术室,他的手术采用半身麻醉,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到了下午1点多,麻醉效果逐渐消退,沈醉感到剧痛难忍,不得不请护士再次注射止痛针。之后,他在疼痛缓解后陷入了沉睡。

次日清晨,沈醉醒来后仅进食了一些稀软食物。他内心充满不安,担心自己臀部的状况。随后,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导尿,主治医生也前来为他们更换了药物,并鼓励沈醉可以尝试下床活动。

沈醉如厕时,心中忐忑不安,伸手一探,发现那团异物已然不见,顿时既惊讶又欣喜。

在医院待了六天后,沈醉于2月20日顺利出院。多年的老毛病终于治好了,回到功德林后,领导特意叮嘱他好好休养,不用操心其他事。当天,沈醉在日记里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我会尽快恢复健康,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用实际表现回报党和人民的关怀与培养。

1960年11月28日,沈醉在秦城监狱学习时,看到几个同监的人被管理人员叫走,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他早就听说政府正在准备第二批特赦名单,预计最近几天就会公布,这些人的离开让他更加忐忑不安。

沈醉未被点名,内心不免失落,但他仍强压情绪,向被带走的李帆群等人道贺,认为他们应在此次特赦名单之列。

当最高法院代表宣读特赦名单时,沈醉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第九位,他起初难以置信,以为听错了。直到周围人确认后,他才激动得流下眼泪。

在这次特赦名单中,范汉杰、李仙洲、宋瑞珂等解放战争时期的被俘高级将领也在其中。他们离开秦城后,乘车前往崇文门附近的旅馆,在那里安顿下来,开始新的生活。

沈醉获释后才得知,在他被关押期间,由于长时间失去联系,一直惦记他的妻子已经移居香港并改嫁他人。这一消息让他心如刀绞。

多亏了大女儿沈美娟及时从外地赶回来与他重聚,这才重新点燃了他生活的希望。女儿的陪伴给了他面对困境的勇气,让他不再感到孤单无助。这次团聚不仅缓解了他内心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正是这份亲情的支持,让他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沈醉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但结局圆满。他在西南地区度过了六年的监禁生活,随后在功德林和秦城又度过了四五年牢狱时光。重获自由后,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但在政府的关照下,他重新组建了家庭,生活逐步走向正轨。1980年,他不仅恢复了起义将领的身份,还获得了相应的待遇。同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在政府协助下,沈醉顺利赴港与前妻重逢,了却了多年心愿,内心感到无比满足。这次团聚让他的人生画上了圆满句号,再无牵挂。

1996年,沈醉在家中平静离世,享年82岁。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前国民党将领中,沈醉的晚年虽非最为理想,但也算得上较为圆满。

0 阅读:4
是雪龙呀

是雪龙呀

是雪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