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的某一日,河北省灵寿县房子山被硝烟所笼罩,炮声轰鸣,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正在激烈展开。
在被炮弹灼烧得焦黑的阵地上,有一名战士紧握着卷刃的刺刀,无力地倚靠在一堵矮墙边。
他生就一张方脸,耳朵较大,脸上沾满了黝黑的灰土与凝固的鲜血,身上伤痕累累,整个人仿佛是从血里捞出来的一般。
战士的周边,横躺竖卧着七具被砍得面目全非的日军尸体——这是他的赫赫战功。
接连刺死了七个日寇后,战士已精疲力竭,只能倚墙稍作歇息,缓一口气。就在此刻,一个身强体壮的日军手持钢刀朝他猛冲过来。
望着来势汹汹的敌人,战士深知,此时的自己胜算渺茫,但他不甘心就此殒命。危急关头,他把手伸到背后摸索了一番,而后心生一计,成功实现反杀。
战后,这位机智英勇的战士因杀敌英勇被评为“战斗英雄”。
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方能在敌强我弱的险境中死里逃生?这位英勇的“战斗英雄”又还有哪些英雄事迹呢?
聂荣臻将军的第四团里,有一位声名远扬的机枪射手,他三十多岁,作战风格刚猛无畏,常常凭借一挺机枪把鬼子打得狼狈不堪,立下诸多战功。
这位“最强输出”便是来自河北灵寿县的战斗英雄张树义。
张树义出生于灵寿县梁前沟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全家依靠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张树义二十一岁那年,因交不起租金,一家老小被地主驱赶出门。
为了生存,张树义不得不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天气中,挨家挨户地去讨饭。
这一年的风雪,让张树义寒心了十年。
直至 1937 年,八路军来到灵寿县,领导老百姓抗击日寇,推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张树义这才望见了冰雪消融的希望和温暖的曙光。
张树义未曾读过多少书,但他明白,爱护老百姓的队伍绝非坏人,跟随八路军,准不会错!
于是,他怀着保家卫国、赶走日寇的坚定决心,带着大侄子加入了当地的民兵连。
这个民兵连便是聂将军第四团的前身。由于条件艰苦,八路军的弹药稀缺,起初,张树义练习的是刀法和拼刺技巧。
经过日复一日刻苦练习,他的拼刺刀能力出类拔萃,能够做到刀刀直击要害。
1939 年春,为了阻拦日军的进攻步伐,八路军决定在灵寿县房子山展开一场阻击战。
战斗打响前,部队给张树义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侦察敌情。而且,只能他一人前往。
独自深入敌营,危险程度不言而喻,但张树义毫无惧色,怀揣一把刀便毅然前往。
不巧的是,半途中,他遭遇了三个日本兵,看样子,是前来“探路”的。
张树义并未转身逃跑。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就是几个日本鬼子吗?拼了!
如此想着,张树义佯装成良民的模样走上前,接着突然抽出尖刀猛刺过去,三个日本兵尚未反应过来便已命丧黄泉。
敌人断气后,张树义将他们的枪支扒下,然后迅速跑回阵地向连长报告情况。“先头小队”都已出现,大部队想必也不远了。
连长听闻后,当即命令众人做好战斗准备。在战士们都进入战斗状态后,日军的大部队汹涌压来。
这是张树义参与过的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日军在士兵数量和武器装备上都占据优势,不断有战士牺牲在阵地上。
一个战士倒下,另一个战士便英勇地顶上去,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张树义蹲在战壕中,望着倒下的战友,心中既悲痛又愤恨。他一边咒骂着该死的小鬼子,一边拉开手榴弹的引线,奋力挥动手臂将其扔出。
“砰砰砰”,张树义接连扔出三十多枚手榴弹,敌人被炸得死伤一片。
可是,敌人如蝗虫一般,消灭了一群,还有一群。他们嗡嗡作响地扑来,朝着八路军的阵地步步逼近。
张树义身上的手榴弹已用完,枪中也没了子弹。他看着空空的弹匣,“唰”地抽出雪亮的尖刀,气势豪迈地挥舞着:“冲啊!跟他们拼刺刀!”
八路军战士们高喊着冲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拼刺刀是张树义的强项,他一边灵活地躲避着刺来的尖刀,一边瞅准时机迅猛出击,一刀一个小鬼子。很快,他的脚下便增添了好几具日军的尸体。
见张树义如此勇猛,围着他的日军心生惧意,接连后退数步。张树义趁此机会,跃上一处破损的断墙。
这堵墙不算高,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绝佳之地。张树义站在上面左躲右闪,左挡右遮,鬼子来一个他击退一个,一时间,竟无人能靠近他的身侧。
光明正大地攻击不成,鬼子便开始使阴招。趁张树义正面抵挡进攻之时,两个敌人绕到他的身后,企图偷袭。
两柄尖刀来势汹汹,直逼张树义的后背。张树义敏锐地察觉到危险,一个侧身躲开了刀锋,然后跳下矮墙,与偷袭他的两个小鬼子正面相对。
两个日军没料到张树义能躲开,呆立原地一时没反应过来。张树义毫不迟疑,趁鬼子愣神之际,如猛虎般扑上去,将刀尖刺入敌人的心脏。
看着同伴被杀,另一名日本兵哇哇大叫着冲了上来。张树义一个侧身躲开他的攻击,然后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将其斩杀,达成双杀成就。
此时,张树义已斩杀了七个日寇,刺刀都卷了刃。不远处,战火渐息,战斗接近尾声。
张树义狠狠地呼出一口气。他靠在墙上,虚脱般顺着矮墙缓缓滑落。
经过一番激烈搏杀,他的身上布满了刀伤,衣服也破烂不堪。由于长时间挥刀杀敌,他的双臂已使不上劲,肌肉酸痛,整个人疲惫不堪。
可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高大的日军举着刀,狞笑着朝张树义走来。
若在平日,张树义有信心战胜这名日本兵,但此刻,他精疲力竭,连刀都握不稳,能否存活实在难以预料。
可是张树义绝不会就这样认输、等死。
望着不断逼近的日本兵,他不动声色地将手伸到背后摸了摸矮墙,发现砌墙的土垛并不牢固,刺刀完全能够刺入。
有了这一发现,张树义不再慌乱。
他半闭着眼睛,大口喘着粗气,做出一副极度痛苦的模样,整个人看上去仿佛即将死去。日本兵果然中计,举起刀就向张树义刺来。
张树义早有防备,在刀刺来的瞬间往旁边一闪。不出所料,刺刀从他的腋下穿过,卡在了土墙里。
趁着敌人拔刺刀的时候,张树义连忙拿起自己的刺刀,狠狠向敌人的双腿砍去。敌人一声痛呼,倒在了地上。张树义抓紧时机,一刺刀扎进日军的胸膛。
温热的鲜血溅了张树义一脸,他也不急着擦拭,淡定地靠在矮墙上休息。幸运的是,这场战役八路军取得了胜利,再也没有主动送死的日寇出现。
回到团里后,张树义声名远扬。
一人斩杀八个日寇,这一战绩极为耀眼,简直是活生生的榜样和英雄!晋察冀军区第 2 军分区为表彰张树义的英勇表现,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战斗英雄是荣耀,更是责任。此后,张树义一直在前线为国家浴血奋战。1940 年的一场战斗中,他还失去了双腿……
1940 年,日军集结四千兵力进攻龙泉关,龙泉关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此时,张树义已晋升为机枪连连长。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不仅苦练刀法,还潜心钻研机枪,枪法精准,是团里闻名的“神枪手”。
第四团参与的多场战役,都是由他率领机枪连坚守前沿阵地,此次也不例外。
在龙泉关战役中,部队为张树义配备了四挺机关枪,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
张树义接下任务,怀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奔赴战场。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个昼夜。日军出动战机,不时投下炮弹,在阵地上炸出一个又一个大坑。
在血与火的较量中,张树义始终坚守阵地,顶着敌人的炮火疯狂射击,为冲锋的步兵提供掩护。
随着战斗的推进,敌军的炮火愈发猛烈,机枪连的战士们相继牺牲,到最后,整个连只剩下张树义一人。
没关系,一个人,也能撑起整支队伍!张树义架着机枪,怒吼着将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猛烈的火力,不屈的战意,展现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就这样,张树义一人凭借一挺机枪,击退了敌人的最后一波冲锋,成功守住阵地。但他能抵御地面上的进攻,却无法躲避空中投下的炸弹。
敌机一阵狂轰滥炸后,机枪阵地上泥土四溅,那把杀敌无数的机枪被炸飞,在空中转了一圈后落地,而机枪后的张树义则双眼紧闭地躺在大坑里,满身泥土灰尘,许久都未露头。
营长率领援兵赶到后,将张树义从土坑里挖了出来,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他们的战斗英雄已失去意识,下半身鲜血淋漓,只有膝盖和大腿尚且完好,膝盖以下的两条小腿都被炸断了!
失去双腿,对于一名战士而言是沉重的打击,但捡回一条命的张树义却十分乐观,从未将自己当作残疾人。
“只要不死,我这半截身子就是党和人民的,打仗是不行了,但搞生产我还是行家里手,绝不躺着让公家养活我。”
1941 年,张树义带着满身伤痛回到老家,彻底告别战场。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消极怠工,而是扛着镢头,爬上荒山开垦荒地进行生产。
那时可没有轮椅,张树义要行走只能拄着拐杖,依靠双臂的力量带动身体,走路都极为艰难,更别提爬山了。但人民的战士,既不怕苦,也不畏难。
细雨飘洒的春天,张树义跪在田间地头,挥舞着镢头,一镢一镢地开垦荒地。到了秋季,他精心耕耘的荒地为他产出了两大担粮食。
冬天,张树义也未停歇,拿着镰刀和绳子上山砍枣树枝(当地称为盖条,耕地时使用)售卖赚钱。
时间来到 1942 年。这一年,日军大规模进犯,对梁前沟村实施了“三光”政策,将偌大的村庄变成了无人区。
安宁的家园化为一片焦土,处处皆是残垣断壁。村民们死的死,逃的逃,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被日寇的炮火摧毁殆尽。
张树义活了下来,但他没有逃离。他用鞋底制作了一对两寸厚的垫子绑在膝盖上,双手和膝盖并用,爬到敌人据点对面的山上,协助八路军打游击、侦察敌情。
敌人防守松懈时,他还悄悄潜入敌军堡垒附近,在山坡下和草丛中埋设地雷,炸死了不少日军和汉奸。
用地雷炸鬼子的同时,张树义也没忘记开荒。他经常用野草汁将衣服染成绿色,然后将装满水的铁桶挂在脖子上,偷偷爬下山去播种。秋天到来,他又收获了大量粮食。
得知此事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张树义这半截人,真是神了!”
抗战胜利后,老百姓在共产党的引领下大力恢复生产。为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张树义把辛苦种出的粮食分给大家,鼓励道:
“只要有人在,组织起来搞生产,一年时间咱们就能缓过来。房子虽然没了,但有人有地就不用愁!”
在张树义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就连村里的懒汉都行动起来,大家共同组成一个大家庭,热火朝天地“闹生产”。
妇女刨坑,老人播种,青壮年挑水,儿童平土,仅用六天时间就完成了二百四十五亩地的秋种工作。村民们都十分高兴,乐呵呵地称赞道:“有张树义在,咱们什么困难都不怕。”
1946 年 1 月,张树义被评为“劳动英雄”。
冀晋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和区党委为感谢他为抗日和生产运动做出的贡献,授予他“荣军旗帜”的光荣称号,并通报全党全军开展向张树义学习的活动。
1950 年,张树义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作为主席团成员,他有幸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毛主席还亲切地与他握手。
1983年,张树义在家中逝世,享年77岁,结束了光荣伟大而又惊心动魄的一生。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诚然,哪怕过去了数十年,张树义的英雄事迹也不应成为泛黄的回忆。事实上,不仅是张树义,无数的英雄先烈都值得我们铭记、感恩和敬仰。
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却无法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怀念,向所有英雄致敬!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