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的典型平板——DC评达音科Talos

耳机美学 2022-10-15 22:21:42

187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先生申请了一种电动式扬声器的专利。或许他终其一生都不曾想到,这个小小的电动喇叭竟能凭借着换能效率高,结构简单,承载功率大的巨大优势,一步步成为了扬声器领域的绝对霸主。直至100多年以后,人们依然还在为改进它的性能,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动圈式扬声器。

不过动圈即使经历了百年的不断进化,其性能也堪称脱胎换骨,但它打娘胎里就存在的短板却始终无法完美解决:为了让小巧的线圈驱动大型单元,负责振动的振膜往往需要采用悬边-球顶的复合式结构,复杂的外形与并不均匀的材质一旦振动起来,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不均匀的受力,进而引发分割震动失真。即便采用最先进的单元也无法杜绝此类失真。而不同振膜摆动的幅度也并不一致,致使特定的声音频率只能由指定的区域发出。发声面积越小,需要振膜震动的摆幅也就越大,这同样会带来失真。所以动圈的性能往往是有极限的。音箱可以用多单元来解决,耳机却没有这种捷径可走。

但伴随着工艺和材料的持续进步,一种新型架构的耳机应运而生,它就是平板耳机。人们将电路板直接印刷在轻薄坚韧的振膜上,由上方的磁铁阵列统一对振膜进行驱动。让一整块振膜承担全频段的响应。不仅将分割震动失真几乎消灭干净,更低的摆幅,更快的响应速度也极大加强了平板耳机的解析力。所以平板耳机对比动圈,往往能带来更多的信息量,更完整的音色,以及更加宽松、鳞次栉比的层次感。但由于驱动整张振膜需要更强的磁场,对前端的要求也相对苛刻。一旦前端推力不足,很容易出现低频敲铁皮的情况。

长久以来,由于便携前端相对不足的驱动力,市面上的平板耳塞可谓凤毛麟角。不过近年来,盖因于平板振膜的持续轻量化又量变引发了质变,市面上的平板耳塞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各家的技术虽属同源,但也区分出了个性化的调教。而达音科的新品Talos。可以说是一条“非典型的典型平板”,既拥有平板耳机所特有的鲜明个性,也并没有像其他竞品一般将高频做得纤细、刺激,而是调出了宽松温润的听感。更具有差异化的是,Talos通过外挂两颗高频动铁单元,把追求嘹亮余音的选择权交给了玩家。然而即便如此,它仍然不是一条适合所有人的耳塞。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把玩Talos也算有了一番心得。如果你对它产生了兴趣,不妨随我一探究竟。

ID设计早已被达音科玩得驾轻就熟。针对其平板模式下和煦耐听的声音特点,达音科选用古克里特信仰中的太阳神——Talos,来为这副耳机命名。并将它的外形也设计成接近“太阳”的意向。金色的Logo向四周泛起微微涟漪,微波触碰到金色的边缘慢慢收紧消失。犹如正处于演唱会舞台中央的乐队,纵情演绎着拿手的歌曲,声音穿过观众飘向四周,击打在场馆的墙壁上发出阵阵回响。Talos拥有宏大声场、宽松氛围的特点就这样被巧妙地展示出来,让人有未戴其塞、先观其声之感。

Talos并未延续达音科惯用的MMCX接口,而是采用了0.78Pin的规格,大概是为水滴型的背板设计以及内部构造服务而做出的改变。腔体侧面的转换拨杆拿指甲盖轻轻一推就能完成模式切换,比起很多耳机必须要动用撬棍要方便上许多。1是平板模式,ON则代表开启了外挂动铁。内侧腔体虽然看起来不小,但恰好可以放进耳廓里,并没有挤胀的感觉,对于一家老牌大厂来说,做好这些最基础的体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Talos的黄铜出音孔做得比别家粗壮一些,这固然有声音方面的考量,但是安装耳塞套的时候还是要费好一番功夫。

提到配件,达音科向来表现得慷慨大方。Talos随机附赠的配件一如既往地丰富实用。除了标配的毛刷、6.35转接头与耐用性不错的耳机收纳包。其附带的三种耳塞套也代表了3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走向:传统的灰套压了点人声的尾音,但加强了除底鼓以外的器乐表现;黑色的高频套可以有效凝聚高频,强化了平板耳塞细腻、舒展的高频音色,是空灵党们的最爱;不过这里我最推荐的还是平壁超柔硅胶套。其采用了亲肤材质,戴好以后伞帽便可与耳道皮肤紧紧地贴合在一起,从而有效降低漏音现象,保住了Talos的低频下潜。较长的硅胶导管也会起到凝聚人声结项,拉进人声距离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听感。

我大胆猜想一下,那些对Talos劝退的负面风评,很多都是秉着惯性思维选错了耳塞套,进而被突然丢失的低频吓到的结果。佩戴平壁套时戴得越紧,低频漏音越少。当然,如果你的耳道太大(比如我),以至于戴上最大号的套子还是觉得松,可以试试采用类似材质的AZLA XELASTEC系列,除了可选更大号,感受是一模一样的。耳机原线的听感固然不错,Litz结构与独立绝缘层也是诚意满满,但到底需不需要换线我想放到后面的听感与搭配环节一块聊,不妨先看看Talos与其他平板耳塞有哪些技术上的区别吧。

一直以来,制约平板耳机进军便携市场的因素只有一个:推力,推力,还是TMD推力!部分台式一体机驱动平板大耳尚且力有不逮,更何况拿在手里的小设备。如果是相同的磁通量,推动圈耳机只需要维持音圈那么大的面积就足够了。但是整张硕大的平板振膜可要比音圈大上好多倍,自然需要数倍的电流才能达到相似的磁通量,对前端的储备功率需求分外苛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有效降低驱动平板所需要的门槛呢?

Talos给出的答卷是:没有解题技巧,讲究的就是一个“直截了当,直奔主题”。磁场的磁通量不够强?那就再加码一级,选取目前商用最强的N55钕磁铁搭建磁路。音圈的换能效率不够高?那就采用超轻的银合金音圈,再将其印刷在轻薄、坚韧的平板振膜之上,让它变得更易于驱动。如果还达不到要求怎么办?一组磁铁不够用,那就再来一组,将正弦波信号的正负极掰开,让每一组磁铁负责驱动一级,组成推挽式结构。双剑合璧还不信搞不定它了?成型的声音被收束进独立的声学腔体中,消除混响,凝聚结项。当音乐从单元的前腔传出来时,Talos身上众多的出气孔又可以高效地交换气流,再次保证了低频动态。而宽大的出音孔也有助于声音的直接传递,降低衰减。

即便如此,Talos搭配手机直推的表现到底怎样呢?很遗憾,手机直推下的Talos遇到那种力度不是很强、节奏也并非明显的低频bass,还是会直接吞掉。鼓声即使依稀可辨,也基本处于绵软无力的状态。虽然底鼓听起来很拉胯,但贝斯、低音提琴这种负责烘托低频氛围的乐器倒是层次分明,清晰明了。如果刨除低频下潜,人声与乐器的音色还原都还算正常,耳机的解析力与分离度在同价位里堪称鹤立鸡群。用来听一些港台流行、民谣或者空灵女声也不是不能接受。但不管你是否认可一条没有低频下潜的耳机,我是忍不了,以至于给它拍个直推配图都觉得意兴阑珊。

前文中曾经提到过,驱动平板单元需要远高于动圈的电流。手机直推面对一些高素质的动圈耳机尚且望洋兴叹,更遑论还要难推的平板塞?所以,想要将Talos推至及格线以上的水平,起码得需要一只DTC-500级别的小尾巴,至少它得有颗独立的运放芯片,单端储备功率也要100mw以上才算达标。到现在为止,Talos才算是发挥出它的七成功力了。

平板耳塞的高频音色在入耳领域堪称独一无二。它兼顾了高端动圈的宽松、平滑、润泽与舒展,也拥有多单元动铁一般迅捷的响应速度。如果你对金属摇滚乐情有独钟,那么即使鼓手将镲片敲到飞起,你也能轻松分别出哪个是踩镲,哪一节是吊镲。而且那种清脆的金属震颤声既保留了光泽感,边缘处又极其顺滑,没有过分的凸起,也不会感到突然的衰减,平板塞子的高频比平板大耳稍稍紧致一些,与拥有大尺寸动圈单元的大耳听起来倒是颇为相似。换作钢琴,长笛、小提琴等偏中高频的管弦器乐,也会在乐器的边缘感到一丝微微散去的余韵,使音色栩栩如生。倒是人声的气声和尾音拉得没那么明显,没那么通透,情感也有些许欠缺。结合频响曲线可知:Talos的单平板模式在5K-6KHz频段处压出了一个峰谷,一直到8K处也没抬起来。所以人声的一次谐波,二次谐波,以及尾音和气声所在的频段全都没有得到特殊照顾,听起来自然也没那么靓丽。

其实达音科做出这种调教也不难理解,平板单元的响应速度和抗失真能力都拥有先天上的优势,如果像处理动圈或是动铁塞那样在8KHz处抬出一个峰值,那些高频细节的确会喜获强化,但过于明显的线条感则会伴随着成吨的高频一同灌进耳朵里,听不了多一会就会倍感疲劳。这不,Talos还给了一副“双动铁高频外挂”,只要你打开了开关,便会把这部分缺失掉的高频与极高频再补回来。

有了Vulkan上的调音积累,Talos动铁与平板的音色融合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动铁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在平板的泛音后面再接上一段,而是像水墨工笔里的描边技法,仅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整段高频的神韵。气声和尾音的线条感,器乐的光泽度全部得到了明显可闻的加强。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过于刺激的镲片声以及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齿音。只要打开了这个模式,记得一定不要选择镲片或者电音含量较高的歌曲,平时隐约能听到齿音的女歌手也不行,这就限制死了一大片音乐题材。对我而言,还是更喜欢更宽松自然的平板模式,毕竟听歌图的就是个轻松惬意。

虽说如此,但我还是觉得Talos的低频可以再劲爆一些。现在这个样子,有点像动圈的音色加上动铁的动态。乍一听,底鼓丰富的质感倒是表现得蛮逼真的,但声音太小,对空气的压迫感也不够强烈,总感觉这低频有点儿闷。声场规模也和一般的动圈耳机差不太多。这时候一根平衡线也许就能解决问题。比如达音科自家仅售499元的“琥”就是一个靠谱的选择。在依然是搭配DTC500的前提下,换成平衡线的Talos的声场瞬间变得开阔起来,各种乐器也因为舒展开来的声场而变得井然有序。底鼓的下潜也逐渐显现出了弹性,可以隐隐感到振膜驱动空气产生的气压。使得整条耳塞愈发接近它应有的模样。

可是为一条千元塞换线究竟值不值得?毕竟定位更高的Vulkan也才卖2000出头。我觉得是值得的,如果说Vulkan是一条下限极高的耳塞,那么Talos完全可以触及到更高的上限,毕竟平板振膜全频段的响应更顺滑,音色也更真实。如果你恰好拥有一台驱动力可观的播放器,就可以进一步压榨出Talos的潜力。现在市面上2千元档位的播放器已经快被高端小尾巴给“卷”麻了。为了拼命拉开与小尾巴之间的差距,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幅提升自身的驱动能力。前有海贝的R5二代,后有新晋问世的艾巴索DX170与飞傲M11S,再加上即将推出的山灵M3U与节奏坦克V6,可供选择的产品还真挺丰富。就算配上这些入门级别的流媒体播放器,选择平衡口,打开高增益,还能将这副平板耳塞的声音再拉高一个层次。这时,Talos的低频量感与收束弹性已经与一些高刚性的动圈无异,而对高频、极高频的响应能力则要明显优于部分更高价位的动圈耳机。如此搭配,就算用它去聆听各式各样的曲目也都能做到应对自如。

我无意鼓吹Talos有能力越级打怪,但如同平板大耳在解析力与分离度上对比动圈耳机本就拥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Talos的单元本就按照高规格设计,所以一旦满足了它的驱动门槛,其展现出来的潜力便不可小觑。

或许是因为平板单元的天性所致,Talos的定位有些微妙。说实话它对那些缺乏预算,却一心想要寻找高性价比耳塞入坑的萌新玩家并不友好。苛刻的前端要求,尝试换线消耗的时间与精力,驱动不达标时不算杂食的声音走向都会使这些人望而却步,这可能也是它遭遇一些负面评价的原因。但对于那些已经玩了一段时间,手上有一定器材积累的玩家,Talos又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高性价比塞子,它能让你只需要付出有限的成本,就能领略到平板耳机的独特风味,聆听到类似平板大耳的那种宽松、规整、丰润的声音。就算你是一位经验丰富,手持高端旗舰器材的“老饕”,Talos也会让你眼前一亮。

还真别说,在我折腾Talos时,唯一留下的遗憾便是它调到平板模式后无法兼顾通透、动情的人声。试了一圈儿手中的耳塞套,大都不尽人意。唯独在替换成ddHiFi家的ST35时,人声感情倒是有了,低频漏音却愈发严重。最终,我还是选择优先保留住低频,换回了亲肤硅胶套。既然平板耳塞吃驱动电流,那索性就把线材换成线芯粗壮但是屏蔽性能优秀的磐Pro。考虑到这副塞子压低了人声音色与泛音细节,那就通过电子管的润色,把这部分细节再补回来,凯音C9安排上。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和改造,Talos也不负众望,彻底支棱起来。它的低频气势虽不似排山倒海,但也称得上铿锵有力,扎实饱满。人声与器乐的细节统统拉满,不放过乐曲中哪怕一丝微小的元素,并将它们不疾不徐,犹如抽丝剥茧一般展现出来,高频就是那种平板大耳一般的质感,平和、完整,惟妙惟肖。再搭上其本身宽宏通透的声场,还真有点用高端台机欣赏平板大耳内味儿,此刻,它也终于化身成了一副“典型”的平板耳塞。

达音科Talos兼具了典型平板耳机的诸多声音特点,但它也为适应纷繁复杂的便携环境,做出了一种极具个性的非典型调音。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是它的底色,韬光养晦也比锋芒毕露更讨人欣喜。或许它并不是一副能讨所有人喜欢的耳机,可一旦觅得知己,也许就能如高山觅流水,伯牙遇绝弦一般,令人爱不释手。这样的耳机切勿盲狙,你得亲自试试才知道与它的相遇是否能够成就一段知音难觅,相见恨晚的佳话。

0 阅读:115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