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至今无人破解,你知道几个呢?

事説新语 2024-10-17 17:31:28

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智勇双全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了很多手段。其中有很多阴谋让人拍手叫好,但比阴谋更绝的却是阳谋。

有些计谋就是明晃晃地告诉所有人,自己在算计,但这些人还是要心甘情愿地走进自己的圈套。

这样的计谋才是真正的算无遗策,做到了极致。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个非常著名的阳谋,历史学家推演了上千次,都无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找到解决方案。

你知道这些阳谋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一、二桃杀三士

要想离间几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利益和人心出发。心理学家认为,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如果这些人还维持着和谐的关系,那么就说明没有触及他们真正的利益。

这一做法早在古代就有人这样做了,这就要提到晏子著名的阳谋,二桃杀三士。

这个计谋讲的是,在当初的齐国有三名非常有名的将领,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

这三名将领确实给齐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和贡献,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他们三个人,齐国也不会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齐国的国君靠着他们站稳了脚跟,但自古以来君王对功臣的疑心是一直存在的。

当时的齐国国君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他们三人也觉得自己给齐国带来了非常大的贡献,行事作风非常的嚣张,简直就是有恃无恐。

有他们三个在,齐国国君晚上睡觉都不踏实。更可怕的是,这三个人也意识到只有他们紧紧联合在一起,才不会被各个击破。

左思右想都找不到合适的办法,齐国国君找来了晏子商量,他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没过多久,晏子就想出来一个办法。他举办了一个宴会,只邀请了他们三个人。

在宴会上,晏子拿出来两个桃子,告诉他们国君要把这两个桃子赏赐给功劳最大的两个人。

这话一出,三个人开始为这个桃子争论不休,甚至开始辱骂对方,觉得自己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人。

最后古冶子辱骂其他两个人,并且列出了自己的功绩。这让其他两个人非常羞愧,直接拔剑自刎了。

只留下古冶子自己面对这两个桃子,看到两位兄弟的尸体和两个桃子,古冶子突然一阵羞愧涌上心头。

他觉得自己的贡献也没有那么大,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

既然兄弟们已经拔剑自刎,那么自己也无法安心地活在世上,于是也自刎了。就这样,齐国国君的心头大患解决了。

其实对于他们三个来讲,加官晋爵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事情,得到别人的认可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晏子正是因为拿捏住了这一点,才能将他们三个解决。

二、围魏救赵

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叫做围魏救赵,其实教给大家一个道理,在一个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办法。

这个计谋的具体背景也发生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魏国军队想要攻打赵国,赵国又无力抵抗。

于是赵国国君只能向自己交好的齐国求救,可是齐国国君也在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虽然赵国和齐国的关系不错,但也没有好到齐国国君可以用自己的兵力去帮助赵国。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兵力就是话语权的象征。齐国国君不愿意消耗自己的兵力,但也不能对赵国的求救置之不理。

否则就是在其他国家心中失去了信任度,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一下子变得非常棘手,直到齐国的军师孙膑想出来了一个办法。

孙膑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因为魏国对赵国这次是势在必得,因此魏国一定派出了非常多的兵力来攻打赵国。

如果齐国出兵去正面迎战魏国,哪怕最后可以顺利解决赵国的危机,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损失。

可是当把问题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魏国既然下定决心想要拿下赵国,那么派往赵国的军队应该占据了全国兵力的大多数。

此刻魏国的国都一定是疏于防范,兵力空虚。这个时候,如果派兵去攻打魏国的国都,魏国一定会马上调兵回来。

这样就可以解决赵国的危机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超的计谋,所有的算计都摆在明处。

魏国知道齐国之所以攻打自己的国都,就是为了逼自己把兵力调回去,但是他也不敢不调回去。

因为哪怕他们能够顺利拿下赵国,自己的国都却被齐国占领了,可谓是得不偿失。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思考,魏国一定不能放弃国都,调兵回去是必然的结果。

齐国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解决了赵国的困境,还要归功于孙膑这一绝妙的计谋。

三、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诸侯国的势力非常强盛,这也是前人留下的一个弊端,只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那么问题在于,汉武帝要怎么解决这个困境呢?如果直接攻打这些诸侯国,让他们让出自己的势力和领土,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些诸侯国万一联合起来,开始反击汉武帝,那么汉武帝的皇位有可能都不保了,显然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诸侯国也深知自己的实力,对汉武帝越来越不尊敬,甚至有圈地为王的苗头。

这个时候,有人给汉武帝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实行推恩令。什么叫推恩令呢?到底是恩还是罚?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诸侯国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只让嫡长子继承自己的爵位。

这样可以保证势力不被分散,也是诸侯国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推恩令就是要从这一点进行突破。

汉武帝为了表达自己的仁慈,宣布诸侯国内不用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他的嫡子和庶子也都可以继承一部分财产。

这也就是说,一个诸侯国领袖的所有儿子会把这个国家划分为几个非常小的势力,而这些势力会被下一代划分得越来越小。

最多三代之后,这些诸侯国已经被削弱了非常多,根本成不了气候。就算汉武帝想要整顿这些国家,也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这个推恩令一经提出,诸侯国自然很快意识到了汉武帝的意图,他们当然不想要遵从推恩令。

但从礼法上来讲,诸侯国并不敢直接违抗汉武帝的命令,否则会给汉武帝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来讨伐他们。

因此这些诸侯国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遵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小。

这就是推恩令的高明之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给这些诸侯国可以反击的机会。

四、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阳谋,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末期,皇室衰微,很多地方势力崛起。

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曹操,但曹操这个人非常谨慎和聪明,一直到去世都没有登基称帝,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是曹操不想当皇帝吗?并不是这样,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当皇帝做铺垫。

尽管汉朝末期皇室式微,但依旧没有一股势力敢直接推翻皇帝的统治,这也是站在很多方面来考虑的。

首先,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这个时候谁敢先出头推翻汉朝的通知自己称帝,那就是乱臣贼子。

其他势力会合起来推翻它,而且他们会打着名正言顺剿灭乱臣贼子的旗号,给它致命一击。

因此谁敢先出头,谁就先被淘汰。各股势力之所以可以发展壮大,他们打的其实都是清君侧的旗号。

清君侧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统治,这个时候要是推翻皇帝,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曹操自然知道这一点,于是他挟持了天子,这个决定非常的高明。曹操想做什么,只需要打着天子的旗号就行了。

经过天子的允许,曹操就是师出有名,不会理亏,从表面上来看,曹操明明可以自己称帝却要多此一举。

但本质上却是曹操做出的正确决定才能让他笑到最后,他美其名曰把天子保护起来,但其实就是软禁。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却依然不敢去攻打曹操,因为天子在他手上。

虽然汉朝皇室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但它本身就代表着正统,代表着礼法。

曹操把持着皇帝,就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其他人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有名的计谋,但这四个阳谋尤为出众。很多历史学家都站在上帝视角推演了很多次,这些计谋都无法得到解决。

可见古人的智慧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691
评论列表
  • 2024-10-20 15:13

    推恩令,古今第一阳谋

  • 2024-10-29 15:38

    只有推恩令是

  • 2024-10-29 14:05

    古今第一阳谋:学区房[doge][doge][doge]

  • 2024-10-21 21:48

    还有,以前广西太能打,把广西首府迁南宁,以广西分化广西

  • 2024-11-11 17:10

    你把这些都叫阳谋?啥也不懂瞎BB的玩意儿

事説新语

简介:社会万象笑料多,速来围观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