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度生预习题目

琴鹤堂国学 2025-04-19 16:49:56

8.道教的三清有哪几位?有什么特征?

玉清元始天尊:位居中央,手执玄珠,左手虚拈或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阴阳未分、混沌之时的“无极”状态。圣诞日为冬至日。

上清灵宝天尊:位居左位,手执太极图或玉如意,象征混沌始辨、清浊剖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二大世纪。圣诞日为夏至日。

太清道德天尊:位居右位,手执太极神扇,俯视世间万事万物,象征万物化生的“太初”状态,即宇宙形成的第三大世纪。圣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9.道教的“三皈”“五戒”是什么?

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五戒也叫积功归根五戒:不得杀生、不得嗜酒、不得口是心非、不得偷盗、不得邪淫。

10.什么是冠巾?

冠巾是出家道士正式成为道士的仪式。又称“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牒移太乙灵官部下,即当拥护。日后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实保奏。不遵玄科,不清冠巾,上界不知。临回首时,纵然强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绳捆索绑同人挪都。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诸神迎护。

11.什么是传度?

传度是正一派入道的标志性仪式。传为传承,度为度化。道教重视师承关系,接受师承时,必须立誓守戒,不二法门,亦礼拜三师。凡正一派弟子入道为道士者,必需有师传授,经考察后,方予传度为正式道士。道教对于传授弟子秘道,至为慎重,不论任何宗派,均以妄传妄泄为戒。故受师承时,必立誓戒,然后传予度世之法,谓之传度。《太上太霄琅书》谓“天地布气,师教之真,真仙登圣,非师不成,心不可师,师心必败”。

12.什么是正一道?

正一以在家居家修行为主,崇尚自然无为,少数住观不出家,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身穿法衣道袍。其道统上主要以各种符箓斋醮为主,现这种在家或家族传承关系的道派统一称为正一派

13.什么是全真道?

全真以出家住观修行为主,其生活习惯和在家修行或平常人不一样,日常都是身穿道袍并蓄发。其道统上也有各种符箓和斋醮科仪,主要强调以清修养生为主,以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以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要,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现出家蓄发的道派统称为全真道。

14.道教四大天师都有哪几位?

四大天师在道教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分别是张天师张道陵,葛天师葛玄,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其中,张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字辅汉,道教称为祖天师。他是道教的创始人;葛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时的著名方士,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号旌阳,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天师在南宋时被净明道奉为祖师;萨天师又称萨真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是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

15.《天师宝诰》的内容是什么?

志心皈命礼。

本来南土,上溯蜀都。

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

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

法箓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

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

都天大法主,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

16.什么是八大神咒?

八大神咒是道教玄门八大主要神咒,分别是: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解秽神咒、祝香神咒、金光神咒、开经玄蕴神咒(要背诵八大神咒)

17.怎么理解道教的承负关系?

道教的承负不等同于因果关系,承负即今人要承担先人和自己的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自己或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承负针对大自然中的一切有情和无情众生,并着重于对因果的扭转。如道教各种的方术、法术,乃至于风水等,无一不是将因果扭转。将凶恶转化为吉祥,将灾祸转化为福瑞。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幸福,这是道教所追求的。

18.正一道的“四不吃”是什么?

正一道“四不吃”:牛、乌鱼、鸿雁、狗,此四种动物代表了忠、孝、节、义。全真道也同样遵守这一禁忌。

19.全真“三不起”“三不问”“三不言”是什么?

“三不起”:斋堂受斋不起,经堂诵经不起,圜堂打坐不起。

“三不问”:一不问寿,二不问俗事,三不问家常籍贯。修道追求长生不逝故不问寿,以道为事,忌言行无端,扯是非俗事。

“三不言”: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一日之计在于晨,力争圆满完成。午为阳之极,言杀有悖好生之德。夜晚阴气重,言鬼神易招祸患。

20.道士出家或入道为什么不改姓?

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又以孝道为先,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祖先血脉相承相认的符号,为存孝敬祖的标志。因此,道士出家或入道不改姓。

21.道教对男女道士怎么称呼?

道分乾坤,乾为阳,坤为阴。男道士称乾道,女道士称坤道,体现天地阴阳男女平等。在道教称呼中是没有男女之分,门派之间的不同,其为免世俗在道教中并没有师姐师妹的称呼,都是以师兄弟相称,或相互加姓称呼为“道长”、“道友”、“道兄”等。既表现了同道、同门的尊敬,又体现了情同兄弟姐妹、志同道合的手足之谊,在道教体系中女子成仙者不在少数。

22.道教做法事为什么要音乐伴奏?

道教音乐也称“仙音”,在进行斋醮仪式,祝诞、祈福、祭孤、拔罪等诸法事时使用道乐可以起到感化神灵增强气场的作用,亦可上达九天,下达地府。使法事更加威严以达无上之奥妙。

23.先天神和后天神是怎么回事?

神有“先天神”和“后天神”,所谓先天尊神就是天地之前就已存在的神,他们不是修炼而成的,而是本来就存在的。如:三清、女娲、五老等等。而后天神,即是后来形成的神,他们有自然形成的神,也有的是仙人受封成的神,也有本身是修炼的是神仙功法的人。如:八仙、二郎神、财神等等。

24.“方丈”一词最早是不是源自道教?

“方丈”一词源于道教中“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修行术语,《庄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曰:“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另“方丈”一词的另一说,来自于传说中的仙山名,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蓬莱”,“瀛洲”神仙三岛。

25.什么是道教“三宝”?

天有“三宝”日、月、星;教有“三宝”道、经、师;人有“三宝”精、气、神;地有“三宝”水、火、风。

道祖《道德经》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道教中作为信道、修持之法。并将其与教义、经典、师传相结合。

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玉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道教徒不但要用身、心、意,虔诚皈奉“三宝”,而且还必须依“道”奉行“忠、孝、节、义”。只有“忠国、孝亲、尽节、全义”才符合道教提出的“皈依三宝”。

26.为什么要做早晚课?

早晚功课经,是道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消灾、度厄等经,即分轻清之意,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升天、拔罪等经,可结鬼缘和人缘,亦称“三缘”。(要背诵早晚课)

27.道教对生活的一般态度是什么?

道教是一个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宗教,强调“仙道”不离“人道”而“人道”亦不离“孝道”以“重人贵生”为重要特征,不主张人们离弃社会生活而修道。并认同“生活性逍遥”这是一种真正的解放,认识自己的生命,认识到天地一同寿。抛开世俗的束缚,主张宁可自由自在的在泥潭中,也不成为祀祭时垫在供桌下的龟。简略的说,道教徒对待生活主要奉行以下几点:1)成仙得道的信仰理想;2)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3)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4)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5)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6)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7)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8)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9)天人和谐的生态智慧;10)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励志精神。

28.道家和道教有什么区别?

据《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记载:上古有道而无教。因上古之时,人皆乐善,民风淳朴,既有道而无须教化。三皇五帝以来,世风日下,道德渐坏,是故元始天尊于九天之上演说无上道法,下界则伏羲、神农、黄帝等圣人受河洛之图、六甲之符,开化世人,普度群生。太上老君哀悯世间生灵,下化为老子,著《道德经》五千文,阐扬道教清静无为之旨,收徒传道,化度愚迷,后世称之为道家。所以道家和道教要说区别那唯一的区别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区别,道家学说是理论,而道教是以此理论来亲身去实践去探索。并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又通过种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理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又从中成立了很多新的理论。所以两者之间是本和末,树和根的关系,是血脉相连不可分离的。或则一个民族文化失去了传承,如同一颗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文化的入侵须要我们更加明确的去认识自己。

29.易经属于道教吗?

《易经》作为一部上古流传下来的经典,为道教所尊奉,虽然古老,但不落后,其中许多思想,对于今日的世界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与指导的意义。《易经》里的八卦和天人思想始终贯穿着道教“天人合一,以德治命”的理念,如果说贵生是道教的追求,那么黄老和周易则是道教思想体系的重要基柱。

30.道教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经典数不胜数,在这只是列出其中一小部份,代表道教中心思想的有,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真经》,文子的《通玄真经》,庚桑子的《洞灵真经》和列子的《冲虚真经》等。代表道教日常修行的有《早坛功课经》《晚坛功课经》《三官经》《北斗经》等。

31.“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道教丛林中一天的劳作活动都以钟板为号令,清晨先击钟后击鼓称“开静”表示打开一夜的沉静,晚上先击鼓后击钟称“止静”表示一天的活动复归于宁静,故又称之“晨钟暮鼓”。钟鼓先后紧慢有序,每一击都代表不同的圣号和祈福众生福寿康宁,而鼓的击法要不断变出花点,并能击出风、雷、雨、电声响为佳。

32.道教的帽子有哪几个种类?

道教所戴帽子称“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消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33.什么叫斋醮?

斋和醮在道教中是指两个不同的含义,“斋”的是指齐和净,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在道教中有一整套斋法,可分为:内斋和外斋。内斋以心斋、坐忘、存思等,外斋以三箓七品为主,三箓指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各斋法有着不同的意义。

“醮”的是指祭祀,“醮”亦有“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醮”也分为多种,如罗天大醮、太平清醮等。斋醮科仪,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清醮与幽醮。清醮有祈福谢恩,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魂,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34.什么是科仪?

道教徒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称“照本宣科”。道教徒把这种“底本”叫做“科仪本”,以某种法事的“底本”叫做“某某科仪”。如开坛法事的“底本”叫“开坛科仪”等,简称“开坛科”。现今全真道场法事各科仪有些小有不同,但大致是相同的,正一道场法事地区性要大一些。所以,在同一法事,出现不同处是不足为奇的。

35.师父和师傅有什么本质区别?

“师傅和师父”意思上是有区别的。师傅,是傅于传道授业解惑业是学习某方面知识的意思,一生可以拜多位。而师父是一生只能拜一位。师父也叫“度师”或“本师”就是度你进道门的亲师父,绝无拜第二位。就是事师如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意思。道教认为,出家是脱胎换骨,如同再生父亲,所以要称为“师父”。

36.道藏的分类有哪些?

道教《道藏》的主要分类是:三洞、四辅、十二类。

三洞:洞真部元始天尊、洞玄部灵宝天尊、洞神部道德天尊。

四辅:太玄辅洞真、太平辅洞玄、太清辅洞神、正一盟威通贯。

十二类:1)本文,指经教的原本真文;2)神符,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3)玉诀,指道经的注解和疏义4)灵图,指本文的图解为主的著作;5)谱录,指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6)戒律,指戒科律书;7).威仪,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8)方法,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9)众术,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及术数等书;10)记传,指神仙、祖师传记及宫观志书;11)赞颂,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12)章表,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

37.何为符箓?

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毛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

38.“三山”“五岳”指哪些?

“三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三座仙山,分别为蓬莱山(又叫蓬壶)、方丈山(又叫方壶)、瀛洲山(又叫瀛壶)

“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39.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大法师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在正一道历史上,除了祖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之外,在历史上较有功绩和影响的还有宋代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大宗师。张继先大宗师为人沉默寡言,道德内冲,丹法高超,擅长雷法。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时年九岁。宋徽宗崇宁以后,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等。张大宗师得宋徽宗恩宠,却志在冲淡,喜在山中旷逸自怡,清静修道,屡乞还山。作庵于上清宫后,为心斋坐忘之所,徽宗亲书“静通庵”赐之,有亭名“翛然”,并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师祠为演法观。

40.正一派“三山滴血字辈”的内容是什么?

“三山滴血字辈”,又称“三山滴血字派”。该字派是道教正一派(天师道)授箓弟子取道名的依据。有五十字,其五十字为“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合,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这是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于清顺治十五年所写的《天坛玉格》上的字派。据该书载:“此字派乃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授与正一派萨祖师,凡有学道者,奏名之初,当依此派循序而取一字於法讳之中可也”。要注意的是“三山滴血字辈”仅作为授箓时启用,平常时候还是依据本派字辈为道名。道徒通过“授箓”,并按《天坛玉格》而取得箓名,成为“法师”,可以代天说法,并能从事斋醮祈禳诸类法事活动。而法师自身也因此“名录天曹,乃有道位”,故而科仪法事上疏呈表都用“箓名”。未授箓者,未名录天曹,不能以自名上疏呈表。授箓后,“箓名”与“道名”共存,天师派两名相同,其他正一派两名不同。

现主要正一字派(清微派派字辈有多种,按传承和区域的不同为区分,不表)如下:

天师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

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

上清派:

混靖希景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性自尊  克崇祖德

光绍真应师宝友嗣  永世仁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继本端拱一成  元复其始  粹清纯如  载启先觉

钦明澹支灏演精信  神涵堪时  性定龙顺  念受敏持

懋嘉骈锡福广春堤  云章揖业  绪悉瑶芝

灵宝派:思道洞本重  明香克理忠  洪良居士显  一嗣永承宗

德大传家久  清修福泽长  世肇因衍庆  慈风蓬业祥

净明派:

天德高无量 照明自古今 玄元闻见处 总合圣贤心

道德宏清静 法源广大成 东汉有章数 功果保忠祯

1 阅读:9
琴鹤堂国学

琴鹤堂国学

五代家传易学,正一派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