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宏带着他那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
台儿庄那场仗,算是中国打日本鬼子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战场主要在山东峄县的台儿庄附近。那地方地形挺复杂,到处是沟沟坎坎,特别是台儿庄边上的运河和那些小山丘,给守着的军队帮了大忙。当时,国民政府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他亲自上阵指挥,手头拢共调了大约60万人马,64个师的兵力呢,跟日本军队的精英部队硬碰硬干了一仗。
那时候,日本军队心里盘算得很清楚,他们打算拿下徐州这个交通要地,好让南北的路都通顺起来,为他们继续往中国里面打基础。不过,咱们中国军队早就铁了心,不管要花多大的力气,都得守住这个重要的地方,绝不让日本军队轻易得逞。在那场紧张得让人心跳加速的战斗中,广西来的国民革命军31军的138师,在他们的头儿莫德宏的带领下,成了战场上最给力的队伍。
31军里头有三个师,就是131师、135师、138师,全都是广西的老乡们组成的。这些战士大多是从广西那些穷山沟里走出来的,那地方路不好走,日子过得挺难,常年的种地、爬山让他们身体倍儿棒,性格也特刚强。打起仗来,他们那叫一个勇猛,啥都不怕,大家都叫他们“广西铁汉”。138师的头儿莫德宏,军事本事过硬,管队伍也严,所以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特别看重他。
明光深夜突袭:巧妙布局引敌入瓮在明光这个地方,夜晚的宁静被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行动打破。这次行动的关键,在于一个深谋远虑的计谋——诱敌深入。战斗开始前,我方将士们早已隐蔽好身形,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夜色如墨,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当敌军放松警惕,以为一切如常时,我们的勇士们却如同暗夜中的利刃,悄无声息地逼近。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敌军误以为我们的防线薄弱,从而引诱他们深入我们的埋伏圈。敌军果然中计,一步步踏入了我们设下的陷阱。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埋伏已久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瞬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敌军在措手不及之下,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只能缴械投降。这场明光深夜的突袭行动,不仅彰显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更展示了指挥官高超的战术智慧。诱敌深入的妙计,让敌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为我们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1月头几天,日本军队的第13师团开始攻打安徽的定远和明光那边,他们想在池河那块地方打开一个往南边走的口子,好给后面攻打徐州做准备。看到这个情况,第五战区的头儿李宗仁就让31军去挡他们。这里面,莫德宏带着的138师,专门负责守住明光。可日本军队的装备比我们好多了,大炮多的是,步兵也配合得好,硬碰硬是肯定不行的。
莫德宏瞅着敌人强大而我们力量不足的现实,决定用“敌人往前咱们就撤”的巧妙打法。他给部队下令,表面上一点点往后退,还主动放弃了好些前沿的地方,让日军觉得咱们中国军队已经不行了。这其实都是他计划好的陷阱,138师根本没跑远,而是偷偷溜到了明光镇周围的山坡和高地上,躲起来瞅准机会动手。
日军接连打下几个地方后,信心爆棚,觉得赢定了。他们继续往前冲,1月14号那天冲进了明光镇,结果却发现镇子里一个人影都没有,房子和街道都静悄悄的。原来,莫德宏早就让部队撤出镇子了,把明光变成了一座“没人城”,而138师的战士们呢,都在镇子外面的高地上,摆好了架势等着日军呢。
日军头头虽然心里有点嘀咕,但瞅见镇子里头真没人拦着,就挥手让队伍进去歇脚。天一擦黑,小鬼子们就开始搭帐篷、生火做饭,紧绷的神经总算是松了下来。可就在这时,莫德宏瞅准时机,一声令下,138师从四面八方猛地扑了上去。咱们的战士们扛着枪、拎着刺刀,从山坡上嗖嗖往下冲,枪声、喊打声一下子就把夜里的宁静给撕了个稀巴烂。
日军白天连续战斗后,现在累得不行,好多人连枪都没来得及拿,就被冲过来的中国138师士兵给干掉了。138师的夜间突袭超级快,他们分成好几个小队,从不同方向冲进日军营地,把日军指挥得乱七八糟。日军想反击,但场面太乱,根本没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从1月14号晚上开始,一直打到了1月15号一大早,经过好几个小时的拼命战斗,日军第13师团的大部分士兵都被打垮了,只剩下几十个人死里逃生。最后,明光镇被中国军队给抢了回来。仗打完后一数,日军损失惨重,丢下了好多武器装备,而咱们138师通过这次晚上偷袭,显示出了他们在黑夜里头打仗的本事真不小。
这是一场面对面、刀光剑影的生死对决。两方战士,赤膊上阵,手持锋利刺刀,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没有华丽的招式,只有生与死的抉择,每一秒都扣人心弦。他们用尽全身力气,只为在这残酷的战场上,争取那一线生机。这是一场力量与勇气的直接碰撞,是决定命运的瞬间交锋。
1938年3月底那会儿,台儿庄大战正式打响。日本鬼子把第10师团、第5师团这些厉害部队都凑一块,朝着台儿庄和它周围的地方使劲儿攻打。第五战区的头儿李宗仁呢,他给莫德宏的138师下了死命令,守在外围阵地,不管咋样都得拦住日本兵,不能让他们往前一步。
战斗一开始,鬼子就派出了飞机大炮,对中国军队的阵地狂轰滥炸。138师的防线在猛烈的炮火中受损严重,好多掩体都塌了,战士们只能靠着剩下的土包和战壕继续打。就算这样,他们还是死守阵地,一次次地把鬼子的步兵冲锋给打了回去。头几天,鬼子想用坦克冲开道路,但138师的战士们拿手榴弹和捆绑炸药,把好几辆坦克都给炸了,让鬼子没办法前进,只好先停下来。
战斗越打越激烈,阵地上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棘手。日军那边火力太猛,138师的士兵伤亡越来越多,弹药也快不够用了,补给跟不上消耗的速度。眼瞅着形势不妙,莫德宏指挥部队,说不能再光守着了,得冲出去,跟日军面对面地拼刺刀。
那个决定在当时真是挺冒险的,毕竟日军火力超猛,完全压倒咱们。但莫德宏心里有底,他觉得,只要跟日军拼近战,138师的兄弟们就能靠着一股狠劲和人多力量大,把局势扳回来。有一次,日军发动了全面进攻,莫德宏二话不说,亲自上阵带兵往前冲。138师的战士们,个个提着大刀、刺刀,从战壕里一跃而出,直接朝着日军阵地就冲了过去。
日军前线的战士们压根没防备,一下子就被干掉了。后面的队伍被这猛然一击给整懵了,乱成一团。138师的兄弟们靠着平时近战练出来的本事,跟日军拼上了命。这场仗打了好几个钟头,两边都豁出去了不少,不过日军那边伤亡更是大得吓人。
最终,那三百来名剩下的日本兵开始扭头逃跑,想溜出战场。莫德宏见状,马上指挥队伍追了上去,铁了心要把这股敌人一网打尽。追的过程中,138师的战士们真是拼了命,他们紧跟着日本兵逃跑的方向,死咬不放,绝不让敌人有喘息重整的机会。
以血还血:怎样对待被俘的日本士兵在历史上,我们曾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那些在战场上被我们俘虏的日本士兵,应该如何处置?答案并非简单,但有一个原则深入人心:他们曾对我们的同胞犯下滔天罪行,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对待这些俘虏,我们不能心慈手软。他们曾手持武器,侵入我们的家园,杀害我们的亲人,烧毁我们的村庄。他们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人类道德的底线,我们必须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因此,我们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对待这些俘虏。我们剥夺了他们的自由,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他们的看管,确保他们不会再次危害社会。当然,我们并没有对这些俘虏进行无端的虐待或杀害。我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但也绝不会姑息他们的罪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真心悔改。总的来说,对待被俘的日本士兵,我们采取了以血还血的原则。我们既要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维护正义和公平。
台儿庄战役里,莫德宏带着138师在追赶日军时,亲眼看到了日军逃跑路上干的坏事。日军边跑边对村子里的老百姓下手,用刀捅死村民,还放火烧房,好多村子都被他们整得没法看了,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138师的弟兄们看到这些,心里头火大了。他们继续追,枪声不断,把日军的反抗一点点打没了。最后,那些日军没法再跑了,只能投降。他们投降时,手里都没武器了,心想中国军队对俘虏好,应该能活命。
这时候,距离1937年12月南京那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那场灾难里,整整30万中国军民丢了性命,这事儿成了咱们全民族的刻骨仇恨。再加上一路追击时,亲眼见到的那些残忍行为,莫德宏和他的队伍,对这些日本俘虏是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
他命令手下把投降的日军都绑起来,士兵们用绳子把他们的双手从背后绑紧,然后脱掉他们的衣服,让他们排成一列。等这些都弄好之后,莫德宏就发出了处决的指令,138师的士兵们拿起大刀,一个接一个地上前,把他们给杀了。
日军战俘一个个被枪决,地上淌满了鲜血。行刑过后,莫德宏带着队伍撤离了那里,现场遍地尸体,任由野狗随意撕扯。战后资料显示,这次处决行动让日军对中国军队的狠劲感到害怕,甚至在日军队伍里传开了“广西兵”勇猛无比的说法。
抗战快结束时,那种凄凉劲儿真是难以言说,战争一完,许多人就成了俘虏。那时候,日子真是不好过,战场上硝烟散去,留下的只有破败和荒凉。人们脸上再无往日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疲惫和哀伤。胜利的曙光虽然已经出现,但那份胜利的喜悦,却似乎离他们很远很远。战后的情景更是让人心酸,曾经英勇战斗的战士们,有的身受重伤,有的则不幸被俘。他们被敌人关押起来,失去了自由,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那些俘虏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们渴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希望。他们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重获自由,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上,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份坚持和信念,成为了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抗战快结束时,莫德宏的军旅之路因为各派间的争斗和政治后台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站队在了黄绍竑那边,黄绍竑是桂系里的一个大角色。国民政府里头争权夺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慢慢地,莫德宏手里的权力就被削弱了。
1945年以后,国民党里面自己人斗得厉害,莫德宏就被调回广西去管征兵了。这个新职位,跟以前比,权力和威风都小多了。他从一个在抗战时冲在前头的指挥官,变成了个不太起眼的人物。虽说他在地方上还有点儿兵权,但不管是手下的战斗力,还是他在官场上的位置,都没法跟打仗那时候比了,差得远了。
国民党政府日渐式微,桂系的势力也跟着遭殃,莫德宏的运气也跟着变差。到了1949年,解放战争打得热火朝天,桂系军队眼看就要撑不住了。这时候,莫德宏的老上司白崇禧又想起他来了,让他去拉起一支地方武装,好跟解放军对着干。可莫德宏手头这些人马,人少不说,还没打过什么硬仗,跟解放军干架根本占不到便宜。
衡宝战役那会儿,桂系的主力军在解放军的猛烈攻打下,被打得落花流水。莫德宏带着他的民团,虽然使出了老命去抵抗,但因为他们战斗力不行,队伍又不团结,很快就散了架。解放军的攻势那叫一个猛,跟潮水一样,挡都挡不住。莫德宏的部队,压根就没啥反抗的余地。这场仗打了几天几夜,情况对莫德宏是越来越糟。最后,他和他的部队在一片混乱中逃跑,可还是没躲过解放军的包围圈。
莫德宏被抓后,并没有马上被狠狠地盘问或处罚,而是被送到了战犯管理的地方。虽然他以前是个打日本鬼子出名的将领,但在那时候,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他成了战后政治上的倒霉蛋。莫德宏在战犯管理的地方,走完了他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