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二战时候苏联的那个T-50轻坦,大家估计都挺有印象。1941年那会儿,T-50算是各国,包括苏联自己在内,军事工业能搞出来的、性能最牛的轻型坦克之一了。
说实话,T-50坦克的亮点可真不少。别看它只有14吨重,但防护能力快赶上T-34了,火力也跟T-26、BT-7不相上下。不过,它最厉害的地方还不止这些。那时候,苏联坦克里很少见有车长指挥塔的,而T-50就有。还有啊,它是4人车组操作的,这在当时也挺少见的。
再说T-50坦克,它靠一台280马力的V-4柴油机来跑,速度可不慢,平均每小时能跑35公里,要是使劲儿踩油门,最快能跑到60公里呢。而且,这坦克挺能跑的,一口气能跑280公里远。爬坡、过沟、下水,它都不在话下,爬40度的坡、跨2.2米宽的壕沟、过1米深的水,都没问题。总而言之,T-50坦克性能杠杠的,机动性也是一流的,要说它有啥不好的地方,也就那么两点。
一,T-50被归类为轻型坦克,因此它的体积并不算大。说到里面,空间也挺紧凑,继承了苏式坦克一贯的窄小风格。
二、发动机供应老是出毛病,加上那时候苏联军事工业得赶紧多造T-34坦克,所以T-50坦克总共就生产了63辆。这点数量在苏联当时动辄制造成千上万坦克的大背景下,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起眼。
T-50坦克因为生产数量少得可怜,所以真正上过战场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没能在战争中给苏联带来啥好处。
T-50轻型坦克虽然上战场的机会不多,但在战争中,苏联军队还是需要像T-50这样的坦克。为了解决苏联军队对T-50坦克的需求问题,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军事工业只能想个变通办法,因为T-50的产量实在太低了。他们的做法是,一边继续尽力制造T-50,另一边也生产些其他容易造的、跟T-50差不多的坦克,用来顶替T-50的位置。
在苏联军事工业生产出来的坦克里,有那么一款T-50。说起来,1943年亮相的T-80,它的性能其实跟T-50挺像的。
不过,那款坦克亮相的时间实在太迟,对战争走势已经没啥作用了。所以从战争一开始,苏联军队就拿T-60和T-70坦克来顶替T-50坦克,尽管它们的性能远不如T-50。
说白了,跟T-50坦克比起来,T-60和T-70坦克在各项性能指标上真的差了不少。特别是动力方面,T-50这个14吨的家伙配了个280马力的发动机,而T-60呢,8吨重却只有70马力,T-70稍微好点,9.8吨重有两台发动机加起来140马力。这么一看,T-60和T-70在机动性这块,压根没法跟T-50比。
之前我提到过,T-50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已经相当接近当年以坚固装甲出名的T-34坦克了。因此,很明显T-50的装甲肯定比T-60和T-70坦克要厚不少。
那么,在那个时代,各国都忙着用性能更强的坦克换掉老旧坦克时,苏联为啥偏偏要唱反调,拿性能较差的坦克去替换那些性能优秀的坦克呢?
说实话,苏联那时候出现的那个奇怪情况,想想也挺容易懂的。主要就是因为在战争刚开始那会儿,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坦克损失惨重。后来给军队补充坦克时,优先考虑的是数量,不是性能了。因为T-50坦克产量太少,就算它性能再好,对苏联军队来说也没啥大用。相反,那些生产简单、数量又多的T-60和T-70坦克,就很自然地顶替了T-50的位置,毕竟数量上更占优势嘛。
等战争打到了中后期,轻型坦克的风头早就没了,那时候轻型坦克已经没啥大用了。说实话,轻型坦克性能是好是坏,差别真的不大,因为它们已经左右不了战局了。所以,拿T-60和T-70来顶替T-50,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
说实在的,这里面确实存在问题。到1943年的时候,T-60和T-70这两款坦克都不再生产了。但这可不是因为它们的性能比T-50差,而是因为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是时候让它们从历史舞台上退场了!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大方向,跟谁好谁坏没啥关系!
风暴海燕
原始T-50的防护肯定是不如T-34的,后来有辆样车在35mm首上追加了20mm,才可以达到T-34的水平,也仅仅是首上。要这么说,T-70在1942年末在35mm首上改到45mm,因为有61度倾角,首上防护已经超过了T-50和T-34,甚至是KV-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