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急性心梗怎么办?来看看专业版的“中国好邻居”怎么做

元昊看健康 2023-05-20 00:32:20
早上6点多,王阿姨和平时一样准备出门,他的老伴王大伯突然叫住她,王阿姨回头一看,当时就吓懵了:只见老伴满头大汗,手捂着胸口,表情痛苦,整个人瘫软在床上。王阿姨意识到,老伴身体出大问题了。在给上海的儿子和弟妹打了电话后,王阿姨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在经过短暂的发懵后,她突然想起求助对门的沈佩华老师。 沈老师是市爱卫会退休的退休职工,曾在急诊科工作过。当她听到王阿姨的求助,查看了王大伯的病情后,凭借她急诊科工作的经验,她立刻意识到王大伯是发生了凶险的急性心梗。虽然小区就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旁边,但沈女士知道自行搬运病人去医院途中风险太大。她马上拨打了120,并让儿子徐舜起床帮忙,到小区门口去引导120。而她则帮助已经惊吓得话都说不清楚的王阿姨清理出通道,以便让120担架能顺利进来。也就10多分钟,120就到了,并顺利把王大伯接上了急救车,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热心肠的徐先生担心已经六神无主的王阿姨因为紧张影响抢救,就主动跟着120车一起去医院帮忙。 短短几分钟120就呼啸着到了省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得知可能是急性心梗病人,急诊科立即启动了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床边心电图、快速心肌钙蛋白检测、吸氧等一系列流程像高效的自动化流水线一样运转起来,一分一秒都没有耽搁。当心电图打印出来时,王大伯果然是发生了急性心梗。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边继续救治,一边呼叫心内科二唤。当心内科主治医师傅建伟赶到急诊快速查看心电图了解病情后,当即建议患者进行急诊冠脉造影。王阿姨也立即同意了傅医师的建议,选择立即手术。 傅建伟医师马上呼叫急诊冠脉介入团队赶往医院,启动急诊冠脉介入流程。仅仅10多分钟,傅医师完成必要时的术前签字和准备后,7点30分,患者就推出急诊室送往心导管室。当病人送到导管室时,主刀医师心内科丁亚辉主任医师和其他团队人员也都赶到了。7点40分,王大伯就躺在了心导管室的床上。丁主任和他优秀团队一起,仅仅使用20分钟就开通堵塞的右冠状动脉植入了药物支架,王大伯的胸痛也得以缓解。当8点10分,王大伯被推出导管室往心脏监护室送时,王阿姨还没从之前的恐慌和惊愕中完全清醒过来,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她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而一直在热心帮忙的徐先生也可以安心地去区财税局上班了。 丁主任介绍说,急性心梗十分凶险,尤其是发病的前几个小时,死亡率很高,尽快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降低死亡率、改善未来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而急诊冠脉介入在这方面最具有优势。但现实是很多患者和家属缺乏对急性心梗早期识别和救治的知识和意识,往往耽误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这也是丁主任利用业余时间在新浪微博和抖音上开展心脏病科普教育的初衷。 这次王大伯突发心梗能得到如此高效的救治,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点,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呼叫120,而不是自行到医院就诊,并且引导急救人员和疏通通道,进一步避免了时间的延误。这多亏了热心又专业的沈女士母子。有一些患者觉得路途不远或嫌麻烦,选择自行来院,却在途中发生危险。因此最明智的方法还是呼叫120。 第二点,将患者尽快送到具有急诊冠脉介入能力的医院,并快速决定急诊冠脉造影。而有些患者和家属对急诊冠脉介入存在错误认识,坚决拒绝,造成了救治的延误。 第三点,急诊科胸痛中心流程的顺畅执行。作为通过国家级认证的胸痛中心,省人民医院接诊处理急性心梗患者的流程已经非常高效顺畅,因此王大伯从入院到离开急诊去手术,也就用了半小时左右。 第四点,专业高效、经验丰富的急诊冠脉介入团队,保障了手术高效安全的进行。 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教授介绍说,省人民医院已经开展了20多年的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数量和质量在省内都名列前茅。为了保证能够全年全天候开展急诊冠脉介入,目前心内科有四个急诊冠脉介入小组在值班待命,保证急性心梗病人随到随做,避免病情的延误。而胸痛中心经过几年的积极建设,平均门球时间(患者抵达急诊到开通血管的时间)已经缩短到60分钟左右,最短记录甚至只有18分钟,因此每年有效救治了大量危重的急性心梗患者。但要进一步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效果,提升广大群众对急性心梗的早期识别、早期救治知识和意识水平的任务还任重道远。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媒体的积极推动。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希望像王大伯这样堪称“教科书级”的经典救治案例越来越多,更多的生命能得以挽救。 本文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丁亚辉 主任医师 丁亚辉,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坛新秀,硕士生导师,2017年度最佳医生和最佳下沉专家。担任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与心衰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冠脉技术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冠心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完成超5000例手术。熟悉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抢救技术,抢救成功率高。曾赴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3项。与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含共同)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1 阅读:35
元昊看健康

元昊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