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老的甘堡藏寨

镜观三秦 2024-07-09 21:46:03

从薛城古镇沿317国道一路往理县方向,杂谷脑河上游的山坡上,一座雄伟、浩大的石头城堡般的寨子,耸立在大雪山的脚下,那就是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老的甘堡藏寨。

理县孟屯河摄影之旅结束之即,择路来到甘堡藏寨探秘寻幽,一睹千年城堡的尊容,车还没到,眼中就呈现出了全是石头的城堡奇观。

甘堡地处阿坝州藏区门户,甘堡藏寨是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 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国道317路旁,距成都两百公里左右,距理县县城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嘉绒藏族”指的是生活在“嘉绒地区”的藏族。这个地区从成都平原向西向北方向延伸,是平原向山脉的过渡带。

甘堡藏寨因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坡上的村落”。在整个藏区自古就将甘堡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整座寨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石壁上是一幅甘堡藏寨格萨尔王壁画,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背负着绵绵青山,面临千古沱水,景色秀美。

这座城堡的嘉绒民居、官寨竟全为石头建筑,却又与羌区和其他藏区建筑取材有别。甘堡藏寨居于坡地,无山石可采,故多取自杂谷脑河中的鹅卵石和巨型石包为材。据说古时常用火攻之法使巨石爆裂,近现代则用铁铸工具将石头化整为零、切割为被当地人称为 “石墩子” 的长方形条石,用于修造房屋。据当地人讲:在甘堡藏寨,寨子中所有男子几乎都是石匠,砌石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拿手好戏,无需垂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目视,如同信手拈来,由他们砌出的石墙,平整笔直,棱角分明。

理县甘堡乡属典型的汉、藏、羌文化结合部,其独特的民族交融文化构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勾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的浓厚兴趣。有专家惊叹甘堡藏寨这“石头部落” 雄风犹存,保存完好,实为奇迹。是嘉绒藏区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藏族村寨。无论在地理位置、藏寨规模、历史文化上都比嘉绒地区其他藏寨略胜一筹,堪称嘉绒藏区第一寨。

漫步寨子,石屋毗邻相连,高低错落有致。自然排列成村落;屋与屋间有狭窄的巷道、宽的三米左右、窄的仅能并肩过两人。巷道路面全部用麻子石或者鹅卵石砌成。全寨大小道有多少,就当地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无论上高高的后山俯瞰,还是伫立公路远眺,甘堡藏寨的石屋像一组壮观的艺术群雕,给游人一种震撼的艺术享受。

据说:理县一带在春秋战国至晋朝时属维洲属地,阿坝是羌人游牧区之一,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兵压境,在松洲一带发生激战,占领了该地区,而当时甘堡乡一带就是两兵激战争夺的地方。后来,由于西藏内部四分五裂,来打仗的大部分藏人没有回西藏,从此在这里留下来与羌人融合,比邻而居世代繁衍,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藏族支系“嘉绒藏族”。

这里从明代开始推行土司制,地缘上甘堡就成为了杂谷脑土司的领地。清乾隆十七年废除土司制,实行改土归流将杂谷脑土司属地设五国军守备,甘堡设苟、桑二员守备,而今苟、桑守备衙门主体至今保留完整。

甘堡气候宜人,山水相衬,四周群峰,石屋建筑各具特色,优美传说丰富多彩,整个村寨无不体现嘉绒人精湛的技艺,特有的锅庄、民歌、服饰、习俗以及屯兵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石头文化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休闲度假。

0 阅读:5

镜观三秦

简介:风光、人文、纪实自媒体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