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病逝,临终前再三叮嘱妻子:我去世后,永远定居祖国

毒舌混知所 2025-02-21 09:17:25

杜聿明乃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昆仑关一战,他率部重挫日军第十二旅团,深受蒋介石器重,但在他被解放军俘虏后,对于效忠了一辈子的蒋介石感到极其失望。

乃至1981年,杜聿明在弥留之际,特别叮嘱妻子曹秀清:在他去世后,不要去台湾,永远定居祖国,这究竟怎么回事?

抗日名将

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是同乡,二人都出生于陕西米脂县,其中杜聿明的父亲思想开明,早年还参加过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率领米脂民众反抗满清官吏的斗争。

而曹秀清的父亲也是一个足智多谋,颇有魄力的商人,从小便带着女儿走南闯北,见识颇多,这些经历让曹秀清逐渐变得心胸开阔,聪慧机敏。

杜聿明在中学毕业后,与曹秀清喜结连理,二人婚后相濡以沫,妻子曹秀清到女子学校读书,而杜聿明则报考黄埔军校,成为一期学员。

就是在此期间,杜聿明在黄埔军校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并很快投到何应钦的麾下,成为一名副排长。

而此时在家乡榆林的曹秀清则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米脂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但在大革命失败后,曹秀清迫于压力,只能退党,做家庭主妇。

之后杜聿明在国民党内官运亨通,一步步由基层军官升迁至统帅一个王牌军的高级将领。

杜聿明在训练士兵时,十分注重方式方法,在担任唯一拥有机械化装备的部队——第五军长时,杜聿明便旗帜鲜明地提出“操场就是战场”的理念,但凡骄傲、懒惰、虚伪、自私的士兵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淘汰。

在训练士兵时,杜聿明亲历亲为,他会时常下到基层,为各团、营乃至连部的普通士兵做亲身示范,还不定期举行各种实战、射击比赛,但凡表现优异者,都可以获取奖金,一时间,士兵们的积极性被大幅度调动起来。

正是在如此严苛与科学的训练模式下,第五军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杜聿明率领第五军在华南战场与中村正雄率领的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号称“钢军”,一较高下,打出了威名。

当时,南宁被攻取后,十二旅团向战略要地昆仑山地区发起猛攻,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在邕宾路正面迎击日军,他不计个人安危,每天戴着望远镜、电话机亲临前线,奋力迎敌。

在仔细观察局势并与各师长进行缜密商议后,杜聿明决定采用“要塞式攻击法”的策略,逐渐缩小包围圈,慢慢地蚕食日军。

结果,昆仑关一战,日军十二旅团八成以上的官兵都被击毙,这是抗战史上的一次辉煌胜利,杜聿明自此声名远播,成为当之无愧的抗日名将!

认清嘴脸

在解放战争期间,一场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成为了杜聿明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在陈官庄一带,解放军将杜聿明部包围,准备发起总攻,毛主席也亲自下发了敦促其投降的告知书。

而此时的蒋介石却一再给杜聿明灌迷魂汤,使得他不忍心弃十万将士于不顾,他想带领全体将士突围,结果可想而知,被我解放军俘获。

在我党人员的感化下,杜聿明逐渐放弃了原来的念头,并通过在功德林的改造,逐渐放弃了心中的成见,被特赦后,他成为文史专员,还为女婿杨振宁的归国做出了贡献。

但妻子曹秀清在杜聿明被俘后,并不知道丈夫的真实情况,可没想到,在蒋介石的诱骗下,以为丈夫遭遇身亡的曹秀清竟然答应了蒋介石前往台湾的要求。

但谁曾想,到达台湾后,曹秀清与几个孩子却受到格外冷落,不仅经济拮据,连几个孩子的读书上学也是通过杜聿明老同僚的帮助,才勉强度日。

尤其是他们在美国读书的长子杜致仁,就差一年就要毕业,但是还差三千美元的学费,曹秀清被迫无奈,在找银行贷款无门的情况下,只得向蒋介石提出借三千美元的申请。

但蒋介石却只批了一千美元,还要分两次结清,当杜致仁收到母亲寄来的仅有的五百美金时,绝望中的他选择了自杀。

此事让杜聿明知晓后,悲痛欲绝之下,也让他彻底看清了蒋介石及台当局的虚伪面孔,而此刻的蒋介石却还在打着另一个算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还是为了杜家女婿杨振宁,对于这样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蒋介石不甘放弃,他随即展开夫人外交,让宋美龄鼓动曹秀清前往美国说服女婿杨振宁。

而蒙在鼓里的曹秀清到达美国后,马上得知了丈夫还健在的真相,杜聿明在共产党的照料下,平时的生活也不错,最终曹秀清在女儿、女婿的帮助下,奔赴北京,与丈夫团聚。

杜聿明、曹秀清在晚年,认清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虚伪嘴脸,对共产党让他们夫妻团圆充满感激,所以在1981年,杜聿明弥留之际,才会告知妻子,定居在祖国,不要去美国,更不要去台湾。

杜聿明逝世之后,曹秀清将丈夫的嘱咐放在了心里,一直在大陆生活,并在三年后,八十二岁的曹秀清也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0 阅读:15
毒舌混知所

毒舌混知所

人间真情,解说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