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想清楚了?OPPO转身成功了吗

见机行事吖 2023-04-08 01:22:03

最近是2023年的春季新品季,接连不断的出差行程,全国东西南北的到处跑,使得我没能坐下来好好聊聊半个多月前发布的OPPO Find X6系列,这两天得空,赶紧把这篇文章写出来,免得一直心欠欠的。相信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看过OPPO Find X6系列近段时间在媒体或用户手上发挥出来的影像能力,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圈内“绿厂影像这次成了”已经成为共识。一个疑问也随之产生了:“OPPO是如何做到一夜之间实现手机影像的扭转呢?”

一蹴而就?不存在的

我想写这篇文章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想将自己了解到的多种信息汇总在一起,来解释我对这个疑问的看法:“一夜之间”这样的形容是不存在的,更准确地说法可能应该是“OPPO Find X6系列是绿厂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影像团队不断积累精进,厚积薄发的结果,它依旧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

将时钟拨回到2021年12月14日的OPPO INNODAY,在这次大会上,OPPO芯片团队拿出来他们的首个作品:马里亚纳 X芯片,它也被誉为“OPPO未来十年影像开篇之作”。无论是6nm先进制程,还是每秒18TOPS的峰值算力,抑或是11.6TOPS/W的能效,都可谓技惊四座。在这枚芯片发布之时,OPPO也同样宣布2022年将要发布的OPPO Find X系列新旗舰将会首发搭载,期望度可谓拉满。

然而,时隔两个多月后的2022年2月24日,OPPO Find X5系列方才发布。在这个信息量多到爆炸,热点更新目不暇接的时代,芯片与终端出现的时间间隔着实有些长了,这是其一;其二,马里亚纳 X无论是实际上机表现,还是没有搭载在OPPO Find X5 Pro天玑版上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让OPPO Find X5系列和马里亚纳 X的口碑争议极大。“养成系旗舰”,出于礼貌,这是当时很多人给这款旗舰的“委婉”评价。

这背后的诸多原因,我觉得用“经验不足”与”高速公路上换发动机”来总结可能最为合适。从技术开发端来看,马里亚纳 X之于OPPO的产品团队是一个新物种,当它“空降”到绿厂传统的开发流程中,如何将既有的软硬件及供应链体系接入到马里亚纳 X在初期就遇到了很大问题。过去是直接使用上游供应链技术,现在是自己提出需求并着手解决,这对于任何一家初入自研芯片的厂商来说都绝非易事。

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这两次产品的宣发也有一些问题:马里亚纳 X的真本事的确强到离谱,但将其放到终端上会如何用?更何况遇上的还是能耗表现不佳的骁龙8Gen1/888平台,马里亚纳X跑起来又会打多少折扣?两者的落差越大,对口碑的影响自然越大。

在如何看待生娃带娃这件事上,长辈有句话放在这里貌似很贴切:“愁生不愁长”:之前产品开发流程属于“生”这个阶段,现在芯片和产品都出来了,自然就属于“长”这个阶段了。就像之前专访影像产品总监张璇时他说的那样:“马里亚纳 X在OPPO Find X5系列主要放在4K视频上,这一代我们重点把算力放到了算法上。”没错,芯片能力这么强,就应该要让它好好发挥其本来的能力不是?于是,跑在马里亚纳 X上的算法几乎是以每两个月为阶段不断进行着迭代,但受制于OPPO“祖传”的IMX766以及之前口碑的问题,OPPO Find X5系列影像能力持续进化的事情关注的人并不多,我也是直到张璇在专访中提到这件事方才知晓。

我对此真正有感知的节点,还是2022年11月24日发布的OPPO Reno9系列。手持OPPO Reno9 Pro+拍下照片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绿厂影像出圣人了么?”首次亮相的IMX890主摄在马里亚纳 X的驱动下,影像表现与之前的IMX766可谓天壤之别。紧接着,这枚传感器随OPPO Find N2/N2 Flip再次亮相,影像表现同样出色,特别是OPPO Find N2的2倍长焦,之前在OPPO Find X5 Pro上表现平平的IMX709前置镜头成为了这款机器的人像镜头,人像成片效果相当不错,绿厂手机不敢变焦的“梗”也就此作古。在今天回看,OPPO Find N2的人像模式其实已经能看到部分旗舰的影子,也许可以看成前哨性的试探吧。

我们都知道,IMX766有三款衍生型号——IMX800/IMX866/IMX890,其中IMX890为绿厂独占。在专访中,OPPO也道出IMX890定制的秘密:“IMX890最大的变化是在帧率上的改动,这个很重要,是针对画质引擎做的改动,能在短时间里有更多的信息量,这是算法对使用率的变化,所以不仅仅是硬件变化,软件的变化更加重要。”是的,它就是针对马里亚纳 X本身的大胃口吞吐量而量身定作的,信息量越大,计算摄影跑得越好,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就更准确。

影像的整个处理管线理顺之后,OPPO影像团队的思维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方面的改变我个人感受尤其明显。大家都知道,在OPPO Find X6系列发布之前,绿厂组织媒体前往北戴河阿那亚举行了一次PhotoWalk活动,就是要让媒体提前感受新旗舰的影像能力,在这次活动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并非是那一堆漂亮的样张,而是全程陪同我们的OPPO影像产品经理们和影像工程师,其间他们不断回答媒体在体验中产生的疑问,以及对OPPO整个影像体系过去和未来发展的表达,思路之清晰,目标之明确,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不仅是这次活动,产品发布之后的专访和日常沟通中,他们对问题的绝不回避,解决问题的时间节点步调明确的表现,也是前所未有。

比如变焦两倍锚点的设定问题,在后期沟通中OPPO和我说这并非只是简单增加一个锚点的问题,需要考虑使用场景的问题。两倍变焦时,只能使用到IMX989主摄部分信息,要是遇上人像这种算法极为复杂的应用,当前版本还无法保证和其他模组的效果一致性,所以还需要时间。此外就是快门时滞和机内处理速度的问题,影像团队说这也是已知,但希望是在保证画质和成片率的前提下,再逐步解决。

是的,目前画质在OPPO影像体系中的优化级是最高的,它更甚于影像风格的强化。比如目前更容易被普通用户感知的哈苏影像风格,主要在OPPO Find X6系列的专业模式中体现,人像模式中有部分采用。尽管用得最多的标准模式目前暂时没有考虑所谓的哈苏影调风格,但哈苏色彩的成分也有融入其中,只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并非”一眼哈苏”,即使在阿那亚的PhotoWalk被问到很多次,影像团队也还是非常坚持。

我觉得这和之前两代Find产品被吐槽画质不佳有莫大的干系,所以在这代产品上,影像团队第一步还是考虑画质优化,站稳口碑之后,再在动态表现力、画质的基础上进行标志性影调的平衡。因为基础画质的提升,应该是是用户基础影像体验的根本指标之一,这也许是OPPO影像长期战略性的体现吧,要知道,这在过去可是没有的。

在准备这篇文章期间,正好绿厂的员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些OPPO Find X6系列影像升级计划的说明,过往我们也很少见到这种正面的回应。试想,如果这背后没有清晰的自主影像路线做支撑,想要做到这样的游刃有余是不可能的。当然,还有一句话叫“硬件决定下限,软件决定上限”,在说了这么多OPPO影像的软件故事之后,用来承载这些算法的硬件又是如何变革的呢?

颠覆自己的设计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OPPO Find X6系列谍照时的首要反应必定是:“不是吧,OPPO的设计会如此‘雷人’?”发布会后的专访中,关于设计传承的问题几乎也是最先被问到的,意料之中。在这背后,是OPPO整体设计路线颠覆式的变化。

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就从2018年OPPO Find X系列旗舰回归看起。OPPO Find X上的超薄双热弯玻璃,OPPO Find X3/X5上一体式后盖上热锻工艺成就3D曲面弧线玻璃,这些都是OPPO设计与工艺的炫技之处,相比之下,影像配置爆棚的OPPO Find X2的造型被被吐槽太过平庸。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得OPPO产品团队认为需要在外观、质感等方向用更多的力才能争取高端用户。所以后边两代产品的设计路线能明显看到是设计先行,影像上倒也不算落下,比如在OPPO Find X5 Pro上运用了整体尺寸可观的模组防抖,只是收效并不明显,特别是在友商一个比一个大的传感器面前。

在OPPO Find X6系列定义的时候,绿厂内部对于是否上1英寸传感器还有过激烈的争论,因为容纳它的模组体积巨大,与OPPO传统的“功能服务于设计”的路线冲突严重。结果我们都看到了,相信如果没有IMX989传感器加身,OPPO Find X6 Pro一经发布想要被直接抬到安卓影像旗舰的位置难度会大很多。虽然事实证明,由IMX890+马里亚纳 X组成的另外两枚主摄实际表现可圈可点,甚至它们才是主要卖点,但依旧需要IMX989这位大哥开路才行。“设计服务于功能”,是这次OPPO Find X6系列设计路线上的自我颠覆。

为了能让三枚体积可观的模组能和谐共存,大直径的圆型Deco证明是最可行的方案。为了让它显得不是太厚,设计师在Pro版上做了多达四层台阶用来中和高度,标准版则是三层,最后这个设计也实现了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的“它看起来是影像就应该很厉害”的目标,上市之后Pro版热度远超标准版的销售结果也证明这条路线的正确性。

不过,能让OPPO设计工艺团队炫技的地方还是少不了,比如在背面金属与素皮接缝的边缘,还涉及到中框和信号溢出口共计四种材质的拼合,其难度远比看起来大,最早我看到EVT版本时那里都还有明显的缝隙,最终量产版上解决得不错。

我们也不能简单认为做这么大的Deco就单纯是为了“看起来很厉害”。据我了解的情况,在OPPO影像未来的演进路线中,更高倍率的潜望式长焦依旧有一席之地,这个大圆圈应该是给未来的技术演进留有1/4位置。换言之,在这一代我们都在质疑OPPO Find系列旗舰的传承在何处,但要是从这一代再往后推2~3代都是这个风格,那不就又是新一代的传承了么?

可以看到,从华为P50 Pro开始,很多品牌都在回归3倍左右的高质量小长焦路线,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从画质、功能方面的考虑,同样也是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发展路径始然。过去常说长焦的用户调用率不高,消费者不会用,成片率低的占比并不小,采用感知更明显的小长焦作为手机影像进阶的其中一步,让大家知道中长焦在影像中带来的构图和创作的好处,这是技术、厂商和用户互为作用的共同成长。

写在最后

从当前的情况可以看出,绿厂从OPPO Find X6系列软硬件颠覆式的革新上,收获了期待已久的好评,所以,对自己狠一点是会有回报的。以"自研影像算法架构+马里亚纳 X"双轮驱动的影像组合,已经被明确表示会在OPPO全系中高端产品中运用,试想,在Reno这个级别的产品中运用旗舰级别的长焦模组,毫无疑问就是对同档产品的降维打击,我想这可能才是他们想得最清楚的地方吧——不要再说卷影像没用了,这可是一个一通百通的体系。

0 阅读:84
见机行事吖

见机行事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