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vivoTWS3这一次不同凡响

见机行事吖 2023-01-15 17:23:03

虽然在发布之时还是造了一些声势,但本次随vivo X90系列一起发布的vivo TWS 3系列总体来看还是有些“低调”。一方面,消费者对vivo X90系列的期望值太高,另一方面,从2019年开始,vivo更新过两代TWS耳机产品线,引起的市场反响并不太尽如人意,存在感不高。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vivo音频团队更加务实,在长达1年半的准备期里精心打磨新品。有句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我觉得这次的vivo TWS 3系列做到了“不同凡响”。

产品节奏很关键

一直以来,我都对蓝厂手机产品部门的节奏感颇感认同(除了iQOO系列的旗舰Pro),特别是进入2022年,整个X系列的新品每每都能卡在市场的空档上,上半年的X80系列和刚刚发布的X90系列更是如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产品节奏则能让产品本身的定义特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甚至创造出难得的“独享时刻”。

然而放在蓝厂的TWS产品这边,恰恰成为了反面教材:第一代TWS 1以半入耳式造型在2019年底推出时,时逢苹果AirPods Pro发布,不具备ANC主动降噪功能成为它的最大短板;第二代TWS 2携ANC功能推出时,40dB降噪深度表现尚可,但芯片却只为高通面向主流市场的QCC3045,被我们戏称为vivo TWS neo的ANC版,伴随vivo X60系列一起推出有些“高攀”的意思。

综合来看,作为有vivo金耳机团队保驾护航的作品,vivo TWS 2在声音方面的素质还是不错,在它所处的价位非常能打。但作为它要面对的用户人群,仅是音质一项做得好未必能大受好评。比如耳机腔体偏大,不少用户在使用期间都有耳道压力明显的感觉;人性化设计不足,电池盒采用背靠背设计,拿出使用时必须要把耳机转个方向才能佩戴。

当然还有我当时吐槽最多的软件设计,比起同类产品,OriginOS 1.0对耳机的照顾实在是太少了,总体就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不到500元的定价看起来是挺实惠,但要知道它的身份是vivo TWS产品线的领军人物,只能达到这个水平实在对不起vivo多年以来深藏的HiFi基因,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个价格和产品力也着实不能给vivo的TWS产品线带来多少运作空间,天花板太低。

与此同时,在vivo TWS 2发布之后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整个TWS耳机行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022年,伴随着芯片平台算力的提升,小小的TWS耳机纷纷被赋予更丰富强大的功能。空间音频这一点是公认的,而且这项功能的实现也从早期依赖于手机算力本地化,高端的TWS耳机产品已经可以做到无视终端能力自主呈现空间音频体验。日益增加的蓝牙连接带宽有更多高清传输协议做配合,除了高通自家的aptX家族、骁龙畅听认证和LDAC之外,LHDC 4.0的推出让高清音乐的体验变得更加方便,也让各大流媒体音频平台的高品质音乐服务得到更好发挥。高端产品的发声单元性能越来越强,类型也开始多样化。

除了音乐体验本身,更多额外功能的加入也让TWS耳机在用户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ANC主动降噪能力已经被拉高到接近50dB,与之伴随的则是自适应降噪、人声触发通透模式等智能功能的加入;2022年年初推出的荣耀Earbuds 3 Pro加入体温检测功能,让TWS耳机又成为一个可能的健康数据新入口;伴随着制程工艺的大幅度提升,在12nm工艺下的主流蓝牙芯片已经可以轻松达成8~9小时的单次续航时间,打开ANC也能超过6小时,TWS耳机曾经最大的短板已经不复存在。

2020年9月20日,vivo Watch发布,作为一款具备eSIM功能的RTOS智能手表可谓全能,但当时得到的评价却是:“作为最后一家推出智能手表的手机大厂,这款产品理当如此”。而对于现在推出的vivo TWS 3系列,纵观它所处的产业环境,应该做出一款什么样的旗舰产品,以及应该如何布局的答案,似乎已经跃然纸上。

一年半的精心打磨

我有幸很早就参与到vivo TWS 3的项目中,最早与产品团队做沟通的时间是今年年初,在与他们就音质功能平台等多个方向做完沟通之后,我的结论是:蓝厂TWS耳机终于在憋大招了。不久之后的MWC 2022上,高通推出了骁龙S3/S5全新音频平台,以这个节奏看我几乎确认vivo新的TWS耳机会基于这两个平台。大半年过去,国庆节刚过,耳机团队的产品经理就背着接近定型阶段的三个调音版本耳机来到重庆,与不便出差的我做了面对面的试听,听过之后我的感觉是相当兴奋的:新款产品绝对有实力改变蓝厂TWS产品有些尴尬的现状。

在平台选择上,vivo TWS 3系列高低两个版本分别选择了高通骁龙S3/S5两个平台,这一点倒是延续了蓝厂TWS产品一直以来对高通平台的偏爱,特别是S5的能力更是强悍。当然,选择这两家平台的现实问题就是对LHDC/LDAC这种高清音频传输协议的支持有限,而vivo在联发科天玑平台的采用上又非常积极,因此就会出现能力支持不完整的问题,特别是高清传输方面。但换个角度看,就算是TWS 3系列已经推出,对比友商丰富的产品布局,蓝厂这条产品线还远没有达到他们心目中可以铺开的程度,依旧处于探索阶段。相信随着这代产品受到认可,基于恒玄等更多平台的vivo TWS产品将会很快出现,从而完成对天玑/高通平台的双线支持。

在单元选择上,音频团队还是坚持了12.2mm的超宽频单动圈单元,而非友商旗舰已经纷纷使用的双单元。对此我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上代产品的调音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在这一代的表现上,声音表现显得更加宽松、游刃有余,特别是大动态音乐的回放能力上,vivo TWS 3又有所进步,有些跟不上的问题进一步被削弱,完全不输给同级别友商产品——金耳机团队的调音能力是值得肯定的。这一代在人声的演绎上又有所提升,通透感极佳,回放小编制交响乐时,细节丰富,临场感的营造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声音表现不仅仅是千元级Pro版所独有,499元的标准版也同样如此,在这个价位上极具竞争力。

在vivo TWS 2上降噪能力的不足,到这代产品被提升到了48dB/49dB,而且还加入了4000Hz超宽频降噪能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可惜最近不能出差,无法在飞机这种极限场景体验。值得一提的是,vivo TWS 3的底噪表现非常不错,这也为高品质听音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伴随着各种主动听力补偿方案的推出,vivo希望各类人群都可以在这代产品上寻找到满意的听音体验。另外就是在3D全景音频基础上,Pro版还拥有可跟随头部动作的环绕空间音频和体温检测,新功能搭载也跟上了行业潮流。

上代产品推出时被我吐槽很多的软件问题现在也大为改观。现在OriginOS系统中已经内置了vivo TWS应用,可以对vivo TWS 3的所有功能进行集中式的管理调整,包括弹窗动画这样有趣“花哨”的小功能也一样能实现自定义,而且这个应用现在还以“vivo耳机”的名字,可以安装在包括iOS在内的第三方平台上,让第三方品牌的手机也能享受到包括固件升级等服务在内的完整功能,真的太棒了。最早我就问过音频团队这个问题:“你们是想要卖给vivo手机用户还是更多人?”现在看是已经有了答案,显然他们也为后续产品线的扩张预先做好了准备。

还有一些小疑问,比如产品已经到了这个价位,为什么还没有无线充电?得到的回答是电池盒太小,无线充电的效率不高,且金属转轴会给无线充电功能带来多余的发热。这倒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我的确在别家产品上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是你看OPPO Enco X2多聪明,把无线充电线圈做在转轴的对面……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到了千元级价位,无线充电功能是应该要考虑的。

写在最后

除了认可产品本身的功能定义之外,我对本次vivo TWS 3系列的产品布局也是非常肯定: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标准版在500元以内的价格是极具竞争力的存在,尤其是它所能提供的音质表现和大部分与Pro版差不多的功能,至于体温检测和环绕空间音频,更追求功能丰富的用户可以考虑。我有理由相信,vivo TWS 3系列这次不会辜负蓝厂音频团队的悉心打磨,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该有的都有了,不是么?

0 阅读:258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22

用户14xxx22

4
2023-01-18 12:00

说实话不喜欢这种入耳式的,买的最便宜的那款,半入耳。。。要不是因为换了这手机导致原先华为耳机不匹配 ,还真的不会买这耳机

见机行事吖

见机行事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