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保卫边疆,我守护你。
三年来,那张由战友们拼凑的“全家福”依旧挂在家中,虽然英雄已逝,但他的伴侣依然坚守着他们共同的誓言......如今,“小红军”已经能够奔跑跳跃,也能安静地坐着听妈妈讲述那些戍边英雄守护家园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结尾,英雄们用生命诠释了“宁可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丢失一寸国土”的信念,这一信念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解放军战士的心中。
2020年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度军队非法越境引发冲突。当时担任边防营长的陈红军和三位战友在保卫边境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筑起了守护祖国的丰碑,永远长眠在这片边疆土地上。
【“我想要个丫头”】
2020年6月5日,对肖嵌文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她与丈夫陈红军进行了最后一次通话。
肖嵌文回忆道,那时她已怀孕超过五个月,与陈红军通过视频通话联系。由于陈红军的工作性质,夫妻俩长期分隔两地,结婚四年后才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陈红军比肖嵌文更加兴奋,他对孩子有着特别的喜爱。在他们刚开始讨论结婚事宜时,陈红军就常常和肖嵌文分享他对未来有个可爱女儿的憧憬。
在一次视频聊天中,陈红军注意到妻子肖嵌文明显隆起的腹部,再次兴奋地提起希望有个女儿的话题。他的这种持续期待让肖嵌文忍不住调侃道:“要是生的是儿子,你就不喜欢了吗?”
“爱情在哪里?爱情在哪里?爱情在哪里?”
陈红军在电话里听到老婆有点抱怨的语气,赶紧回应道:“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是我们的孩子,我都一样喜欢。”
肖嵌文和陈红军之间的最后印象就此定格。
中印边界局势持续紧张,印度军队屡次跨境进入我国境内,修建防御设施、设置路障,企图单方面改变双方实际控制线现状,并阻挠中国边防部队执行例行巡逻任务。
中印两国围绕边界争议的纷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议题,正主动与印度展开对话,以期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分歧。
6月6日,中印两军在边境地区进行了首次军长级对话。在这次会谈中,双方达成了共识,决定通过具体措施来缓解边境紧张局势。印方明确表示,将停止在加勒万河口一带的巡逻活动。
陈红军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边境最前沿,作为营长,他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在与肖嵌文进行简短的视频通话后,陈红军立即投入到边境巡逻和防御工作中。
当陈红军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后,他立刻联系了后方的战友,请求他们帮忙照顾妻子,并提醒她按时进行产检。他还向肖嵌文承诺,会尽快向部队提交退役申请,希望能早日回到家中。他期待着与妻子一起买菜、做饭、钓鱼,陪伴孩子成长,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他在边境执勤时,心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6月15日傍晚,刚刚与我军高层就分阶段撤军达成一致的外军,突然背弃了协议,再次跨越边境线,发起挑衅行动。
【高原埋忠骨】
在边境冲突爆发时,驻防部队团长祁发宝迅速采取行动。他遵循国际惯例,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面对印方大批越界士兵,祁发宝主动前往边境线,展现出极大的诚意与善意。他直接与对方接触,努力通过对话和谈判来化解紧张局势。
印度屡次采取挑衅行为并单方面破坏协议,明显是在蓄意挑战中国的容忍限度。他们企图通过这种强硬且不合理的方式,扰乱现有边界划分,进而非法占据我国领土。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国际准则,也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印度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扩张主义意图,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对这种公然侵犯,中国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利益,并敦促印度遵守双方达成的共识,停止一切挑衅行为。
印方早已制定策略,无论是早先的高层军官会晤协议,还是当前再度越界的行为,都符合其既定方案。不难想象,这样的外国军队在面对祁发宝的谈判和喊话时,态度会多么冷淡。
一发现印度军队有异常动向,陈红军立刻冲出指挥部,边跑边大声下令:“全体人员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迅速上车待命!”
车子疾驰如飞,何俊中士头一回看到营长如此心急火燎。到了河边,路被堵住了,陈红军二话不说跳下车,率先涉水过河。他严肃地对士兵们说:“我会把你们平安带过去,也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回来!”
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高原上,祁发宝团长毫不畏惧地向前推进。他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双臂展开,用尽全力向外军呼喊。然而,外军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继续涉水前进。这一幕清晰地展现在所有在场人员的眼前。
这里就是咱们国家的边界线了,祁发宝坚决不肯后退半步。他一边努力跟对方沟通,一边亲自上阵战斗。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守住咱们的领土,不让任何人侵犯。祁发宝的这种精神,真是让人佩服。他不仅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有担当的领导者。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冷静,一边谈判一边战斗,真是太不容易了。他的这种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面对人数悬殊的局面,陈红军和战友们目睹外军不断投掷石块和挥舞棍棒,猛烈攻击祁发宝等官兵。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向前线,陈红军以身作盾,奋力抵挡外军,同时指挥队友将重伤昏迷的团长祁发宝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成功营救团长后,陈红军立刻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数量占优、气势汹汹的敌军,他果断指挥部队展开反击。在激烈的战斗中,他高声发出指令:“党员干部跟我一起冲在最前线,新兵往后退!”这一命令既体现了他的领导智慧,也展现了对战士安危的考虑。陈红军身先士卒,带领队伍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奋勇作战,充分彰显了指挥官的担当与勇气。
这群驻守边疆的军人,平日里同甘共苦,战场上并肩作战。面对越境的外军,团长率先上前交涉阻挡,营长带领士兵营救团长,战士又去救营长,班长则去救战士……他们上下一心,生死与共,最终成功击退了来犯之敌。
在激烈的战斗中,营长陈红军带领部队突破敌军包围,试图救出被困的团长。与此同时,年仅18岁的战士陈祥榕也参与了这场反击行动。两人在对抗敌军的激烈交火中不幸壮烈牺牲。
肖思远原本已经成功脱险,但发现仍有同伴陷入重围,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回去救援,最终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在执行支援任务途中,王焯冉与队友钱某遭遇突发水情。面对险情,王焯冉毅然选择救助被激流冲散的战友,却在施救过程中不幸被河水吞没。这位英勇的战士用生命诠释了军人担当,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冰冷的河水中。
在战斗结束后的清理工作中,战士们发现了营长陈红军的遗体,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深感震撼。
一名年轻的士兵俯身护在陈红军身上,张开双臂为他抵挡危险。这名士兵名叫陈祥榕,正是陈红军平日最为照顾的“娃娃兵”。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战士,为了守护国家,在昆仑山脉的加勒万河口献出了生命。他们倒在了湍急的河流和险峻的冰谷之间,用自己的英勇精神在西部边境树立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然而,他们的亲人,再也没能见到儿子、丈夫或父亲归来。
【精神和血脉的延续——小“红军”的诞生】
当得知陈红军不幸去世的噩耗时,他的妻子肖嵌文瞬间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家中一片混乱,悲伤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整个家庭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当前国际局势中,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依然存在,但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落幕以来,中国境内一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陈红军的亲属虽然清楚他在西部边陲执行戍边任务,却从未预料到会遭遇意外情况。这种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人们对边境安全形成了相对乐观的认知,即便面对亲人在边境服役的现实,也很难联想到突发事件的概率。
在那段举国悲痛的日子里,尽管外人对烈士的牺牲深感痛惜,却难以真正体会其家属的切肤之痛。然而,逝者已逝,生者仍需前行。当时已怀孕五个月的肖嵌文,被众多亲友劝说,希望她深思熟虑,慎重规划自己和孩子的未来。
陈红军的双亲正经历着巨大的悲痛,同时也为他们的年轻儿媳深感忧虑。他们曾亲眼见证这对夫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2020年寒假,陈红军度过了与肖嵌文共处的最后17天。这段日子里,两人形影不离。陈红军每天清晨都会早起,前往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亲自为妻子准备一日三餐。这段温馨的时光,成为肖嵌文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就在那几年,肖嵌文和爱人迎来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仅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更是两人情感的见证。因此,肖嵌文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个珍贵的纽带。
2020年10月25日,恰逢抗美援朝纪念日,"小红军"诞生了。他与父亲的首次"相遇"发生在2021年清明节,地点是甘肃兰州的烈士陵园。
肖嵌文一直保持着镇定,但当她来到陈红军的墓前,看到墓碑上身着军装的照片时,情绪瞬间崩溃。她哽咽着对孩子说:“我带你来见爸爸了,这就是你爸爸,好好看看他吧!”
新生儿无法理解母亲哭泣的含义,也不知道家人称呼他“小红军”时蕴含的深厚情感。
陈红军,1987年生,从小就特别敬仰那些守护国家的军人。他小时候常常偷偷戴上三叔的军帽,还坚定地对妈妈说:“将来我一定要穿上军装,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2009年,陈红军刚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已经顺利通过了公安特警的选拔考试。然而,当他得知国家即将招募新兵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毅然选择投身军营。对他来说,为国效力是最崇高的使命,这一决定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从甘肃出发,他奔赴西部边境,深入冰雪覆盖的峡谷,将十年光阴倾注于这片寒冷荒凉之地。尽管环境艰苦,他却始终毫无怨言,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被战友们称为毫无个人爱好的“工作狂”。他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职责中,从未动摇。
【结语】
陈红军传承了甘肃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肩负着守卫边疆的崇高职责,践行着“守护国家就是保护家庭”的坚定信念。
在逐渐走出失去伴侣的悲痛后,肖嵌文重返母校西安音乐学院担任教职。此外,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借助自身影响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继续践行陈红军的遗志,为公众和社会贡献力量。
向那些英勇无畏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向他们的亲属表达深切的关怀,祝愿你们生活顺遂、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