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军区第三任司令员,1971年与政委双双被撤职,1982年又得到重用

史说新读 2023-10-17 11:18:46

抗美援朝有五次主要战役,其中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的战役我国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最终顺利促进了朝鲜的停战并落实了停战协定。

值得一提的是,由名将郑维山指挥的三千人大伏击战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一战也被称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郑维山通过对战争的局势和战地地形的分析,他发现敌人以883.9高地、999.2高地和十字架山这三个高地为基点,部署了一个“楔子”型防御的阵地,敌军可以俯视我军纵深和前沿部队,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郑维山决定要将这“三条牛腿”砍掉,当郑维山将他的奇袭计划上报给上级指挥部后,总部觉得太冒险,并未以批准,于是郑维山向上级邓华司令立下了军令状,说:“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

随后,郑维山亲自策划指挥,共约3500余人白天跨越进入预定地点进行潜伏,潜伏区最近的距离仅离敌人阵地约200百米,待到夜晚来临,总攻开始,志愿军仅用15分钟就突破了敌军的防线。约50分钟后,我军就全部占领了敌军阵地。此次潜伏郑维山力排众议,出色地完成了潜伏任务,也开创了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范例。郑维山这样的有勇有谋,能征善战,那他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1915年,郑维山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年幼的时候仅读过一年私塾,后以放牛为生。深受父辈的影响,他早早就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经常代替父亲为地下党通风报信。

1927年,年仅12岁的郑维山加入了童子团,并担任了分队长,开始步入革命的道路。1930年1月,15岁的郑维山正式加入了我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党员。短短三年之后,他就成长为一名威震川陕的少年猛将。

1934年的春天,郑维山调任为红30军89师的政治委员,彼时他还不满20岁,在红四方面军反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作战中,他率部以猛打、狠追之势夺取盐井,打垮田颂尧4个团。郑维山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在之后郑维山被委以重任,他敢于担当,在战场上总能出其不意,善于打大仗,打恶仗,人称霹雳战将,聂荣臻也称赞他打仗心细如绣花。

1955年,郑维山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9年6月,他开始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成为北京军区的第三任司令员。在1955年至1971年期间,郑维山对北京军区的战备训练和各项建设兢兢业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当时参会人员分为华北组、东北组、华东组、中南组、西北组、西南组六个大组,在华北组的讨论中,陈伯达等人对张春桥进行了批判,然而,会议风向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张春桥得到支持,“天才论”也被反驳。

会议结束的当天,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同年12月,中央又在北京召开了华北会议,会议期间,中央对陈伯达展开批判且决定改组北京军区,1971年1月,在这次会议结束后,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和政委李雪峰双双被撤职,郑维山被下放到安徽的一个农场劳动,保留了党籍,一直到1979年才获得平反。

1982年,郑维山又得以重用,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为西北边防的建设和西北绿化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0年5月9日,郑维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3 阅读:1137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